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在现代织造过程中,经纱在织机上反复拉伸和摩擦。为了提高强度和耐磨性,减少纱线毛羽和断裂,提高织造效率,减少织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失,浆纱已成为纱线织造前的一个重要工序。然而,常用高分子浆料退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是纺织行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近年来,纺织行业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许多新型环保型浆液逐渐开发,如天然浆液、动物羽毛浆液、蛋白质浆液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它们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市场上常见的纺织上浆材料仍然是淀粉、聚乙烯醇(PVOH)和聚丙烯酸(PAA)。 PVOH是纺织上浆的一种选择,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强度、强纱线附着力和成膜稳定性。然而,其退浆废水具有高COD(化学需氧量)和低BOD(可生化性)。PAA具有良好的纱线附着力和低环境影响,但其成本较高,通常用作辅助组件。淀粉浆液对天然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一定的可塑性。与这两类浆液相比,淀粉浆液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易于生物降解。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淀粉浆液具有优良的环保优势。然而,由于淀粉结构的差异,淀粉浆液存在浆膜脆性大、粘度稳定性差或难以糊化、抗老化性能差等缺点。为了满足织造需要,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淀粉、PVOH、PAA、丙烯酸(AA)等浆料的混合配方。浆液配方复杂,退浆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环境降解压力大。 2013年以来,玉帛纺织依托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依靠企业研发团队,对玉米原淀粉用于浆料的性质做了深入的研究:每年以超过销售收入3.5%的研发费用投入,开发了原淀粉上浆助剂,直接用原淀粉+助剂调浆,用于纯棉、涤棉、化纤混纺等短纤织物品种,全面实现了原淀粉上浆。解决了玉米淀粉浆液存在浆膜脆性大、粘度稳定性差或难以糊化、抗老化性能差等缺点。并且上浆时浆液温度控制在80°C的低温上浆,经纱上浆保持高回潮率,保持了布机高效率织造,使坯布后处理采用淀粉酶退浆,退浆废水达到了环保指标要求。原淀粉低温经纱上浆技术的成功应用,给坯布织造行业带来了重大创新技术。 目前,该工艺在白坯布生产企业(浙江万舟、浙江仕雅达纺织、兰溪升华、四川省仁寿县金鹅纺织、上海浆神新材料、南通海王星纺织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色布、牛仔布等织造企业(浙江金兆等)得到推广。 企业已有“ 一种测试纺织浆液粘附力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一种纺织浆纱机及浆纱工艺”等五项发明专利及15项实用专利;“一种易降解玉米原淀粉浆料的制备及低温上浆工艺”、“一种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退浆装置”等7项发明专利已获授权通知书。创新研发活动深入到车间、班组,专利发明人达到17人。 由金华市科协组织的“百博入企”、“院士专家工作站”考评,东华大学李毓陵教授团队、浙江理工大学沈一峰教授、金子敏团队在玉帛纺织的研发活动,均受到“优秀”表彰。2019年,“全棉芯弹纱弹力面料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原淀粉浆纱技术研发中心”,2021年获“玉帛高性能面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玉帛纺织高性能面料企业研究院”:2023年,被授予“浙江省创新型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华市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并连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近3年实施了7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两高一低一无”浆纱工艺关键技术被收录于《中国棉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暨创新应用目录》,主持制定了浙江制造标准“纺织经纱上浆用玉米原淀粉浆料”,参与了2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