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建议:从现在起,夏天坚持每天吃几片,寒湿没了、脾胃暖了、阳气足了!

 mxb08 2025-05-24

五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一轮一轮的高温热浪即将来袭。

你可能想不到,夏天也是很容易生寒湿的季节。

Image

最近你是不是容易头晕、胸闷、四肢重,早上起床总觉得没睡够,感觉头上像蒙了一层湿布。

食欲不好,胃胀,吃啥也不香,甚至不太想吃。

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大便经常是黏的、不太成型,还容易粘马桶

再看看舌头,舌苔白腻,舌边还有齿痕

这些都表明,你的身体被“寒湿”困住了。

Image

为什么呢?

小满过后,雨水逐渐丰沛

天地间都氤氲着雨水湿气,人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遭受“湿邪”侵袭。

Image

夏天主离卦,离中虚这种中虚的状态跟人体很像。

Image

进入夏天后,阳气越来越足,地下的阳气都升腾到地面上。

我们身体的阳气也是如此,大部分都跑到身体的体表,而体内脾胃相对是虚寒的。

Image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会把西瓜放在地下井的井水里面冰镇

虽然地表温度很高,但因为井水处于地下,能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伤寒论》也记载道:“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Image

再加上外界寒湿的侵袭,脾胃阳气真的所剩无几。

比如,这时候戒不掉冷饮、冰奶茶、冰西瓜、雪糕的人,冰冰凉一下肚,肚子立马就不舒服了。

如果再贪点凉,开着冷气对着人吹。

Image

寒凉饮食伤脾胃,寒气一方面直接被我们“吃”进入脾胃,一方面从皮肤毛孔进入身体,堪称“双重攻击”,会对脾胃造成伤害,损伤脾胃阳气

我们的脾胃是“喜温而恶寒”的,腹痛、腹胀、拉肚子、呕吐等等不舒服就一个接一个的来了。

Image

这时候就该吃点温热的食物,把身体里的阳气养足。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一年四季中,夏天是吃姜最好的季节

生姜不仅仅是做菜时的调味品,它在中医眼里是不可或缺的好药材。

Image

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可治疗风寒感冒、脾胃寒证。

像是受寒、淋雨后,冷的瑟瑟发抖、打喷嚏、鼻塞的时候,就很合适喝一碗温暖的姜汤,驱散寒邪。

夏天吃了生冷水果、喝了冰饮后,吃点姜能起到暖胃的作用,给脾胃补充阳气,把寒气往外赶,改变胃中虚冷的环境。

Image

但是,很多人受不了姜的辛辣味,而且生姜的辛散之性,并不适合吃得太多,这时候就该出场了。

中医认为,味酸苦、性温,入胃、脾、大肠,尤走肝脏,有活血化瘀、消肿解毒的功效。

Image

醋和姜可谓是“最佳拍档”。

醋是的,酸具有收敛之性。生姜和醋搭配在一起,一散一收,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把辛散的讲变得平和起来,同时温补的性质不会变,温胃散寒又不上火。

加了醋的生姜,吃起来也不那么辣口,整体口感也会好很多。

Image

而且“夏食酸,病不沾”。

夏季饮食讲究增酸减苦,适当吃点酸,有不少益处。

酸味的食物往往有收敛止汗的作用。

夏天炎热潮湿,人容易出汗,过多出汗会导致津液流失,适当吃点醋能帮助收敛体表的汗液。

还能增强食欲,对夏季因暑热而导致的胃口不佳有很好地改善作用。

Image

醋泡姜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选取新鲜的嫩姜,嫩姜又脆又嫩,辛辣味相对没有那么重。

Image

把生姜清洗干净,放到通风的地方,待表面的水分晾干,切成薄片。

加一些食盐,搅拌均匀,腌制半小时,去除生姜的辛辣,腌制后挤出水分,姜片更容易保存。

接下来,把姜片放入提前准备好的罐子里,玻璃罐最好,倒入陈醋或米醋,没过姜片。

随个人喜好,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糖

这样泡上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

Image

吃姜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放在上午吃,可以跟早饭或午饭一起吃,一次三片左右,以顺应上午阳气逐渐升发、变旺的特性

像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胀、经常拉肚子、怕冷、手脚冰凉、外感风寒的人都可以吃。

特别是在受寒后、吃了雪糕、冷饮等寒凉食物后,可以来一片醋泡姜补救一下,振奋脾胃阳气、散寒化湿

Image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家里备好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药物的使用须经医生辨证)

附子理中丸能帮助身体振奋机能,起到温阳散寒、温中健脾的作用。

Image

平时艾灸一下大椎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等穴位,能振奋阳气、健脾祛湿

如果你学会了醋泡姜的做法,不如今天就尝试做起来吧~

今日互动




#你知道醋还能泡什么吗#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