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了,烈日炎炎,暑热袭人,人们总爱吃一口冰镇的瓜果或来一杯冰镇的饮料来解暑消暑。可是,有很多人本来就肠胃虚寒,一旦不慎进食生冷(尤其是西瓜、鱼生等)就会出现胃脘绞痛或腹部绞痛,多属于肠胃受寒引发胃痉挛或肠痉挛致胃脘或腹痛。这种病症在夏季尤其多发,有很多患者入院后,常被安排做腹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肠梗阻、胃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的可能,这个时候一定要告知医生诱发病情的原因和既往有无相似病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的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有很多西医医生在接诊后不会第一时间使用止痛药和胃肠动力药,一般要在确定诊断后才会针对性用药。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记得及时找来可以温暖腹部的热水袋、热奄包、艾灸或者暖宝宝,通过温通经络、温中散寒以缓解胃肠道痉挛状态,进而缓解胃脘痛或腹痛。有很多病例,患者在服用山莨菪碱片或使用间苯三酚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才来寻求中医救急,这个时候中医急诊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一般选用针灸、点穴、艾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治,皆有良效。今日分享一下本病的治疗经验,供大家借鉴: 处方:高良姜10克,淡干姜10克,五灵脂10克(包煎),延胡索10克,川桂枝10克,广陈皮10克,广木香10克,炒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台乌药10克,杭白芍10克,姜半夏10克,香白芷10克,紫苏叶10克,川芎片10克,川楝子10克,炒香附10克,水煎服,日一剂,顿服。 主治:①胃寒,卒腹痛,痛不可忍者;②急慢性胃肠炎;③女子痛经、盆腔炎腹痛者。 临证加减:①肝郁气滞者选加北柴胡10克,小青皮10克,八月札10克,广郁金10克,川厚朴10克,檀香6克(后下),南沉香6克(后下),降真香10克(后下),川芎片10克,佛手片10克,炒枳壳10克、荔枝核10克(捣碎);②寒邪较甚者选加吴茱萸10克,炮附子12克(先煎),丁香10克,荜澄茄10克(后下),荜菝10克(后下),白豆蔻10克(后下);③食滞胃肠者选加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炒莱菔子10克(捣碎),六神曲10克(包煎),炒枳实10克,花槟榔10克,布渣叶30克,川大黄10克(后下);④瘀阻胃络者选加紫丹参10克,蒲黄10克(包煎),蓬莪术15克,京三棱15克,三七末6克(冲服);⑤胃阴不足者选加北沙参30克,生地黄15克,肥玉竹15克,百合仁30克,干石斛30克;⑥气虚者选加生黄芪30克,纹党参15克,太子参30克;⑦湿盛者选加炒扁豆30克(或扁豆花15克),炒薏仁30克,云茯苓30克,广藿香30克,佩兰叶15克,草果仁10克,;⑧黑便者选加三七末3克(冲服),白芨末3克(冲服);⑨反酸嗳气者加乌贼骨15克,煅瓦楞子30克,浙贝母10克;⑩疼痛显著者选加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羌活鱼15克,全蝎6克,蜈蚣2条,北防风10克等。 本方特色:本方温通并用,气血同调,标本兼顾,擅于温中散寒、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选材:高良姜6克,淡干姜6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烹饪方法:①将高良姜、淡干姜洗净,捣碎或切片,装入纱布袋中并扎进袋口,放入药罐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大火煮沸,小火煮30分钟,煎取药汁;②将粳米淘洗干净,清水浸泡20分钟备用;③将药汁与粳米一并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小火炖煮40分钟,时不时搅拌,防止黏锅糊底;④熄火后,加入适量红糖(约15~20克)调味即成。 适宜人群:脾胃虚寒(症见胃脘冷痛,胃寒喜暖,腹痛腹泻,手足不温等)及风寒感冒初期辅助调理。 处方:大葱(去皮叶,留葱白及须根)150克,生姜100克,白芷30克,丁香30克,小米100克,白酒50毫升。 用法:将葱姜捣碎,白芷、丁香略捣碎,与小米混合均匀,砂锅内炒热后加入白酒,继续翻炒至烫手,以纱布包裹,外敷腹部(胃脘区及脐周)。 注意事项:注意温度适宜,不要烫伤皮肤,温度变凉后可以重复炒热继续外敷,使用一小时左右即可。 选穴思路:①主次分明: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调和胃气;梁丘针对急性胃痛;内关、大陵调节心胃。②远近结合:局部近取中脘,远部选取足三里、梁丘;循经配伍内关、大陵。③协同增效:内关+足三里(通降胃气);中脘+梁丘(急缓并治);内关+大陵(双调心胃)。 手法:诸穴以快速提插捻转强刺激以缓解痉挛疼痛,泻法为主,留针半小时,每个10分钟行针一次。可以配合艾灸或温针疗法。 加减:①寒邪客胃加灸中脘、神阙、天枢(双);②肝气犯胃加行间、太冲、合谷;③食积停滞加下脘、天枢、上巨虚;④湿热中阻加内庭、曲池。 中医治疗急慢性肠胃疾病历来都是特色疗法,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民间,都受人推崇。针对于脾胃病,中医选用针药结合疗法,常常能达到更好的疗效:对于慢性肠胃疾病,采用中药针灸结合能达到治疗根本的治疗效果;对于急性肠胃疾病采用中药针灸结合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用,待病情缓解之后,再使用一段时间的针药治疗,亦可以达到治疗根本的目的。 当然,针对急性胃脘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仅是万中取一的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高人指点斧正,以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