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治太阴病以调脾土胃土为基础

 和平年代1989 2025-05-24

2025.05.24,第1035期。

女性,52岁。

反复便稀腹胀2年,再发7天。

2年前因子宫癌手术后化疗,出现经常解稀烂便,腹胀满痛,稍吃油腻,生冷食物就会出现解烂便,食欲尚可,睡眠差,怕冷,7天前因吃了稍多的肉,有出现了,解烂便,腹胀,腹痛,来诊。

刻诊:腹部胀满,解稀烂便,腹痛,怕冷,纳可,睡眠差,没有口干口苦,没有表证,舌体胖大,齿痕舌,舌苔薄白,左右三部脉沉微。

拟诊:太阴病,中焦不运。

拟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蒸附片15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红参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法半夏15克,春砂仁6克、陈皮15克,白豆蔻10克,7剂。

二诊:腹部胀满好转,大便成形,没有没有腹痛,睡眠有改善,没有口干口苦,没有表证,舌体胖大,齿痕舌,舌苔薄白,左右三部脉沉微。守上方,去豆蔻、陈皮、继调。

按语:患者是因做了子宫癌手术后,经过化疗,经常出现腹泻,腹胀满,腹痛,化疗是一个大伤元气的,从西医的角度既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的细胞也有损伤。

我们中医的角度,也算是大吐,大下后,把元气伤了,出现了严重的里虚寒的太阴病,也就是脾胃大伤了,脾胃受损,运化就失常,脾不升则稀烂便,胃不降则腹胀满。

《四圣心源》中归纳总结的脾土不升清胃土不降浊,所以,治太阴病以调脾土胃土为基础,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调四轮,所以中轴得转,外轮左升右降,土湿的问题就可解决了。

方中以附子理中汤为主,还加了茯苓,形成四逆汤合四君子汤,再加半夏降逆,陈皮健脾化湿,砂仁升脾阳,整个中轴得转,中焦得运,病则得愈。

莫金乙,主治医师。热爱中医,崇尚仲景医学,善用六经辨证,熟练运用经方,结合张锡纯、李东垣、李可等学术,擅长用纯中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

善于用经方治疗发热、不名原因的发热、外感病,脾胃病,咳嗽、头痛、胃胀、胃痛、眩晕、失眠、不寐、消渴、哮喘、面疮、痤疮、月经不调、痛经、肿瘤术后胸痹、胸痛、心力衰竭等病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