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地黄丸3个联合治疗方案,血糖从10到7

 qyphhh 2025-05-25




1、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为临床高发慢性疾病,近年我国因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饮食生活习惯改变等影响,本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对2型糖尿病,临床多予西药治疗,旨在降低血糖,减少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能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减少糖原异生,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葡萄糖的小肠吸收。

中医将2型糖尿病归为消渴症范畴,病因常见饮食不节、素体虚弱、情志不调等,发作、发展的内因则为脏腑柔弱虚损。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亏虚可生燥热,进而生渴,故糖尿病常见阴虚火旺证,以肾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时以补虚降火为基础治则。六味地黄丸源自金匮肾气丸,去桂枝与附子,善补肾阴。方中熟地黄、山药与山萸肉为补药,熟地黄能益精填髓、养阴补血,山药可滋补润燥、健脾补肾,山萸肉能滋补肝肾;牡丹皮、泽泻与茯苓则为泻药,牡丹皮能利尿抗炎,泽泻可泻火行气,茯苓能生津润肺,六药合用能补肾阴、泻火毒,补泻结合,对治疗肾阴虚有较好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可改善机体血糖与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考虑其能改善糖脂代谢状态,并改善胰岛功能。胰岛素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活化,激活蛋白激酶,促进葡萄糖转运,如其功能缺陷,则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六味地黄丸可对蛋白激酶产生作用,调节蛋白激酶活性,能增强胰岛素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微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进而诱发各类并发症,六味地黄丸能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原因考虑为,该方能降低血糖,减少血管内皮损伤,且多种药物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也能保护血管内皮。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在二甲双胍治疗同时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减轻血管内皮损伤。

2、六味地黄丸+西格列汀:

西格列汀属于DPP-4抑制剂,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降解具有抑制作用,通过葡萄糖依赖作用,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达到降糖效果,对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西格列汀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与DPP-4天然底物相似,能够竞争性结合DPP-4活性部分,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研究指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虽然西格列汀有效性、安全性良好,但单用西格列汀时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为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经减去桂枝、附子后形成的补肾专药。方中主要包括“三补”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泻”药泽泻、丹皮、茯苓,以补肾养阴为主,同时利湿泻浊、泻火,补泻结合,对肾阴虚证具有良好的效果。

动物试验指出,六味地黄汤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胆固醇、三酰甘油、FPG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推测其能够改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功能。 PI3K/Akt通路是胰岛素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PI3K活化后可酸化并激活细胞脂质磷,激活Akt,实现葡萄糖转运,合成脂肪及糖原,其功能缺陷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六味地黄汤能够上调脂肪组织PDE3B 的蛋白、mRNA表达,达到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六味地黄丸与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提高疗效,有效控制血糖,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3、六味地黄丸+生脉散:

中医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因此临床又将其称为“消渴症”,该病以多尿、多饮、口渴等主要表现,多食易饥,中医从脏腑方面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变部位累及胃部、肺部、肾脏 ,其中肾脏为主要病变位置;从病因、病机分析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的阴津亏损,气血阴虚,因此治疗需以补肾生津、健脾益气入手。生脉散、六味地黄丸均为常见中成药,其中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补气生津、滋阴养血之功效;六味地黄丸出自 《景岳全书》,具有滋阴补肾、肾阴亏虚之功效,将二者结合可达到补肾、健脾的目的。

具体来说,生脉散中含有人参(生津养血、补气益脾)、麦门冬(养阴清心)、五味子(滋肾生津)等中药材,结合各药物原理、性质可有效缓解气虚瘀滞、燥热过盛等症状;六味地黄汤作为补肾名方,含有熟地黄(补肾阴)、山药(健脾益肾)、丹皮(滋阴)、茯苓(滋阴)等多种中药材,将其与生脉散联合可发挥互补、协同作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中极具优势,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亦可稳定其血糖、血脂水平,避免病情控制不理想出现低血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