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第一炉香》中,在描写葛薇龙初进姑妈家时,文字从'灰扑扑的雕花铁门'到'满墙爬山虎',最后镜头定格在'玻璃门里晃动着孔雀蓝旗袍',三句话就让人置身旧上海。 很多写作新手总觉得自己的小说不生动,缺乏镜头感,让读者无法代入,那怎样才能像张爱玲那样在小说里,将文字写出镜头感呢? 今天,踏歌就教大家一个方法,让你写小说写出镜头感! ![]() 核心方法就是写你“看/听/闻/摸”到的具体东西,少用形容词和总结性词语,多用具体动作,按照下面这三个步骤来做! 第一步:盯住“动作”! 别说“他很XX”,写他“做了什么”。 写作新手很喜欢直接用形容词来形容人/事,比如: 他很生气。 但我们可以直接写:他猛地一拍桌子,杯子里的水溅了出来。/ 他嚯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音。 再比如,你想写:她很害怕。 试试这样来写:她双手紧紧抓住衣角,指节都发白了。/ 她的呼吸变得又快又浅,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动不动地盯着门口。/ 她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身体微微发抖。 如果你想写一个房间很乱,不要只说“乱”,可以描述吃剩的外卖盒子堆在桌角,没洗的衣服从椅子上滑落到地上。 看明白了吗? 就是把你脑子里那个“生气”、“害怕”、“乱”的画面,具体化成一个个看得见、听得见、摸得到的动作和细节。 读者看到这些动作和细节,自然脑中就出现了画面。 第二步:打开你的“五感”! 光写看到的还不够,想让读者身临其境,就得调动更多的感官。 听觉:“雨点噼里啪啦打在窗户上”、“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滴滴答答敲在石阶上”。 嗅觉:“刚出炉面包的奶香味”、“消毒水刺鼻的味道”、“老房子潮湿发霉的气息”,“雨后青草的清新味” 触觉:“冰凉的铁栏杆”、“粗糙的麻布衣服”、“湿漉漉的头发贴在脸上”,“温暖的阳光洒在皮肤上” 味觉:“苦涩的咖啡”、“甜得发腻的蛋糕”,“带着铁锈味的自来水” 每次写一个场景,问问自己: 这里能看到什么特别的?能听到什么声音?能闻到什么气味?主角摸到了什么?感觉如何?尝到了什么味道? 不一定每个感官都要写,只需要写一两种核心的就可以,读者会立马有代入感! ![]() 第三步:“凑近点看”和“站远点看” 如果你想强调某个东西,或者表达强烈的情绪时,就把“镜头”怼上去,只写那个小细节。 如果想写紧张,可以写:“他额头上沁出的汗珠,慢慢滑落下来。” 想写一个信物很重要,可以写:“那枚戒指在烛光下微微闪烁,磨损的边缘刻着一个模糊的字母。” 但当你想交代环境,或者展示整体情况时,就站远一点描述。 比如,写战场:“硝烟弥漫了整个山谷,远处喊杀声、爆炸声连成一片,残破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写小说写想出镜头感很简单,不用想太多高深理论!就老老实实地: 写动作,不写总结。 用你的五官去感受。 想强调就凑近点写,想写全貌就站远点写。 多练几次,你的文字就会自然而然地充满画面感,读者读起来就像在看电影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