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

 mxb08 2025-05-25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这句坊间广为流传的谚语提醒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吃姜,寒冷的冬季吃萝卜,可以强身健体,减少生病看医生的概率。

现在很多人养生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不过关于姜的具体用法,食疗还是泡脚?以及究竟用生姜还是干姜?其实是有讲究的。

Image

01

 夏天为什么要吃姜? 

生姜辛热、萝卜甘寒,这似乎与夏天需要解暑和冬天需要保暖的认知有所矛盾,其实不然。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门养生之道。这恰恰与中医倡导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医理不谋而合。

■ 夏天阳气在表,内里虚寒

《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这段话说明: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天里,阳气在外趋向于体表,体内尤其是胃中相对虚冷,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这也是为什么夏天虽容易因暑热心烦口渴,却也不耐寒凉、容易腹泻的原因。

■ 夏天贪寒凉,寒邪不断聚积

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天气炎热,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寒邪更容易趁机入侵。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知防暑不知防寒,夏天嗜食生冷冰冻之物,左手一杯冷饮,右手一块冰镇西瓜,还经常穿短裙短裤,在空调房里避暑。

寒邪就这样进入我们体内,并不断聚积。轻者怕冷、风寒感冒,重者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渐渐的,脾胃阳气越来越亏虚,恶风怕冷、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口中黏腻、腹痛腹泻等症就找上门了。

所以说,早在《黄帝内经》便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要保护好我们体内的阳气。

Image
▲生姜(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

02

 生姜和干姜,该如何选? 

夏季散寒温阳,姜是一种非常好的食材,物美价廉、随处可见,关键还是一种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生活中经常有朋友问我:夏天吃姜或者泡脚,用生姜还是干姜?这要因人、因时而异。

■ 干姜≠晒干的生姜

不少朋友以为干姜就是把生姜晒干,其实没有这么简单,二者并不是“新鲜”和“干燥”的区别。

关于生姜和干姜,李时珍认为“干姜以母姜造之”;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将鲜姜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去皮晒干为干姜;将姜上所生之芽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其当年所生之姜为生姜。是以干姜以母姜,生姜为子姜,干姜老而生姜嫩也。”

由此可见,干姜并不是由普通的生姜炮制而成,而是由母姜晒干而成。也就是说,干姜是由母姜而来,生姜是子姜。

不过现在市面上难得见到正宗的干姜,很多都是生姜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而成。

■ 干姜、生姜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干姜更加辛辣,药性更加温热,是大辛大热之品。

在功效主治上,生姜、干姜最大的区别是:

✔ 生姜属解表药,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证,表现为恶寒重、流清涕、浑身酸痛、咳嗽等;这时候喝上一碗生姜汤或者一杯葱姜茶,可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

✔ 干姜不用于解表,主要用于温里,治疗“里寒证”,比如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血瘀不通的胸痹、心痛;寒饮喘咳、寒湿痹痛,以及肢冷脉微的亡阳证。大家较为熟悉的千古温阳祛寒名方“四逆汤”,除用了附子、炙甘草外,还用到了干姜。

当然,生姜也能够温中,但是力度比干姜要弱。如果将干姜驱寒比作是“烤火取暖”,那么生姜散寒则像是“吹吹暖风”。

从药性特点上来看:

✔ 生姜偏发散,走而不守,善于走窜,像太阳一样在体内扩散,走窜,有很好的加热、通行、打开通道的作用。假如我们的目的是散寒,就应该用生姜。

✔ 干姜偏内敛,性守不走,能令外不敢入,内不敢出,重在一个“守”字。把散的力量收回来温中,温暖我们的五脏六腑。假如要内敛,把补进去的阳气收在人体,就用干姜。

此外,生姜有“止呕”的作用,干姜却没有。生姜在止呕、解热、解毒这三个方面的功用都比干姜要强。

Image
▲干姜(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

03

 不同情况如何用姜调理? 

如此看来,到底是用干姜好还是生姜好,并没有统一答案。就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情况,推荐几个食疗和泡脚的方法:

■ 感受风寒

在感受风寒而出现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等感冒症状时,生姜可以派上用场。生姜汤、红糖生姜水、葱姜茶、姜苏茶等等食疗都是不错的选择。

‖ 食疗方推荐



姜苏茶

材料:生姜、紫苏叶各3克。(1人份)

做法:生姜切细丝,苏叶洗净,放入杯内,以开水冲泡10分钟,趁热饮。用砂锅煎煮,效果更佳。

■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者,表现为吃东西不能耐受生冷寒凉,喜欢吃温热的食物;肚子摸起来凉凉的,容易便溏、腹泻,喜欢热敷;容易疲惫,容易胀气,胃口差等;可以用干姜来调理,温运中土。

‖ 食疗方推荐



干姜党参鸡汤

材料:干姜1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10克、鸡1只。(2~3人份)

做法:鸡宰杀后去除内脏、头脚,清洗干净,剁成大块,放入沸水中汆烫3分钟,捞起清洗干净。将鸡、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放入炖锅内,加入足量清水,先用中等火力烧开,汤沸后15分钟,改文火慢煲约1小时左右。关火前加盐调味,即可吃肉喝汤。

这道干姜党参鸡汤的灵感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的第一要方。

用姜泡脚是一样的道理,假如我们的目的是散寒,就用生姜;假如是要温补阳气,并把补进去的阳气收在体内,就用干姜

■ 夏季保健

对于体质较为平和的普通人群来说,夏季如何养阳?姜枣茶是比较适合日常保健的一款食方,可以从立夏喝到三伏天结束。

‖ 食疗方推荐



姜枣茶

材料:生姜3片,红枣3颗。(1人份)

做法:红枣掰成两半,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后热饮。

姜枣茶之所以推荐用生姜,而不是干姜,是因为干姜内守,且性质大热,没有生姜的“发散”之功,不能像生姜那样化开大枣的黏性。如果用干姜搭配大枣,容易滋腻且易上火。

饮用时间:

①最好是早上、中午前,此时人的阳气是升发的,是向上走、向外走的,喝姜枣茶则是顺应阳气运行的;但晚上尽量少喝姜枣茶,因为到了晚上,阳气就不能再在外面跑了,必须潜藏起来、内敛起来。

②如果为了应急,随时可以喝。比如吃了生冷寒凉,或者感受了风寒,想减少寒凉对脾胃的伤害,预防感冒,可以及时喝。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医学指导:黄穗平 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