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泰铁路支线,其由包兰线铁路乌海西站分出,途经黑沙土站和本井站,最终到达阿拉善盟境内的吉兰泰站。其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主要为运输吉兰泰盐湖产出的各种盐产品及本井煤矿的煤炭而使用。为了便于沿途路内职工及家属通勤,国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还开行“乌海西—吉兰泰”47091/2次客货混编列车,其一般使用一节非空调车厢,往往夹杂在货车车厢中运行,有时也由呼局包段DF8B内燃机车单独牵引客车车厢运行。而在笔者运转的2015年前后,47091/2次列车也对外开放,乘客上车买票即可。此外,据47091/2次列车的乘务员叙述,该列车也曾一度“名扬海外”,曾有来自韩国和日本的游客乘坐这趟车,专门为了“体验沙漠”。很幸运的,笔者曾于2015年3月2日运转了这趟车。(请原谅十年前的画质。小编也曾在2017年的8月份运转了该线路,详见下篇)  2015年3月1日早上,笔者来到乌海西站。乌海西站原名三道坎站、乌达站。1958年10月随包兰铁路一起开通运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三道坎镇。属于一等客货区段站。车站主要负责包兰线旅客列车、货物列车的到发、会让承担着包兰线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乌吉线小运转货物列车的编组、解体、改编等作业货场、专用线的装卸和取送作业以及直通、管内的旅客乘降作业。 进入乌海西站,准备运作吉兰泰铁路支线当时唯一的客运列车——47091次客货混编列车。 早上8点整,笔者直接被放行来到站台,而实际上所要乘坐的车厢已经停到了站台以外。


 驶离乌海西站,47091次列车先与包兰线铁路相分离。




 过了黑沙土车站,笔者看到铁路旁边的沙漠已经安装了防沙固沙用的网格。而铁路旁边也出现了“沙漠之舟”——骆驼,只是不知道那些是不是野生骆驼。而其中一部分防沙固沙网已经被风沙所掩埋。 当天上午10点整,笔者所乘坐的47091次列车到达本井车站。 过了本井车站,列车又在吉兰泰铁路支线位于沙漠中的养护人员居住地附近停车。 其附近同样有骆驼在沙漠中漫步,同样不知道那些骆驼是不是野生的。 列车临到达吉兰泰车站之前,一条延伸至沙漠深处的铁路支线。 当天上午11点整,47091次列车来到终点站——吉兰泰车站。 离开吉兰泰车站,来到距离车站不远处的铁路道口附近。
 相较于茶卡盐湖,“吉兰泰盐湖”只能将默默无闻,其大部分已经干涸。
 另一处小盐湖附近,47091次列车的本务机车——呼局包段DF8B0013号内燃机车牵引列车作业。 而盐湖对面就是吉兰泰盐业的精盐分厂。话说吉兰泰镇就是“因盐而兴”。吉兰泰盐化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湖盐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世界生产能力最大的金属钠厂和从盐藻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生物制药基地,也是中国盐业总公司资产规模最大的二级企业。公司年生产成品盐150万吨、金属钠4.8万吨、天然胡萝卜素500公斤以及大量的盐化工、精细化工、医药产品,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直到当天下午14点整,笔者才登上返程的47092次列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