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13>

 学中医书馆 2014-12-27

(三十一)湿疹

例一徐调,男,30岁。初诊日期:1971年4月12日。患者半月前腹部出现红色疙瘩,搔痒,晚间尤甚,搔后皮疹增大,流黄水,局部皮肤大片发红,逐渐延及腰部、躯干等处。诊断为急性湿疹。曾服“苯海拉明”,静脉注射“溴化钙”局部用醋洗均未见效。大便干,小便黄,口渴思饮。检查:胸背部皮肤轻度潮红,有散在红色小丘疹,自米粒大至高梁米粒大,下腹部及腰部呈大片集簇性排列,并掺杂有小水疱,部分丘疹顶部抓破有少量渗出液及结痂,臀部也有类似皮疹。脉沉细稍数,舌苔薄白。辨证:湿热蕴久化热,发为急性湿疡,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凉血利湿。方药:胆草9克黄芩9克栀子9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茵陈15克紫草根12克地肤子15克茅根15克生甘草6克上方服21剂后,皮疹逐渐消退,疹色变淡,腹部、股内侧偶尔出现红色小丘疹,兼见有风团样损害。按前法佐以养血凉肝之剂。胆草9克黄芩9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茵陈15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12克刺蒺藜15克生甘草6克上方继服15剂,皮损消失,临床治愈。(《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例二张某某,男,47岁,初诊日期1971年3月23日。患者六年前开始全身泛发暗红色丘疹。检查:全身泛发暗红丘疹,除面部外,全身皮肤粗糙、角化,皮纹理增粗、肥厚,有色素沉着,呈深褐色,散在明显的抓痕血痂,脉弦滑,舌苔白腻、舌质红。辨证:湿毒内蕴,发于肌肤(西医诊断为泛发性湿疹)。洽法:除湿润肤,解毒止痒。方药:全虫9克白藓皮45克地肤子30至川槿皮9克干生地30克威灵仙15克槐花30克苍耳子9克苦参15克陈皮6克外用龙胆草90克豨莶草30克川椒9克。水煎,外洗。4月3日,服药三剂后,痒稍有缓解。其余未见好转,改用清热除湿法,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川军12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川槿皮30克生白术15克赤苓皮15克白藓皮60克干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苍耳子9克。外用大枫子油2瓶,如意金黄散4袋,外扑。5月5日前服10余剂,变化不大,改用秦艽丸方加减:秦艽15克乌蛇9克防风9克黄芪15克苦参15克漏芦9克黄连6克白藓皮30克威灵仙30克连续服用20余剂,明显好转,皮损面变薄、转软化,搔痒基本消失。以后改用秦艽丸服半月余,6月中旬复诊时,全身皮肤已恢复正常,痒止,近期临床治愈。(《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例三朱××,女,32岁,病历号:129809,初诊日期:1967年1月3日。一月来先于脸颊皮肤潮红、浸润,并见细薄鳞屑。脉弦细,舌淡、苔薄布。辨证:面游风,风燥伤血

(西医诊断:脂溢性湿疹)。治法:养血祛风。方药:生熟地各9克丹参9克荆芥9克苦参9克白藓皮9克枇杷叶9至桑白皮9克忍冬藤9至生甘草6克五剂。外用青白散香油调搽。1月9日

(二诊):药后,脸面脱屑减少,瘙痒亦见明显减轻,但双前臂又见新起斑丘疹,近日来腰疼,转侧不利。仍宗前方去忍冬藤,加川断9克,狗脊9克,再服5剂,基本治愈。青白散:青黛30克,海螵蛸末90克,煅石膏末370克,冰片3克,先将青黛研细,次加海螵蛸末研和,后加煅石膏末研和;冰片入研钵内轻轻研细,加入上药少许研和,再加全部药末研和用。(《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评按】湿疹多由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病久则易耗血、生风生燥,风燥郁滞则肌肤失荣,而使湿疹呈现慢性发作的情况。例一为急性湿疹,辨证属湿热蕴久化热,由于热重于湿,故治以清热凉血利湿法,后佐以凉肝之品。证方贴切。例二为慢性继发性湿疹,剧痒6年,初诊辨证为湿毒内蕴,洽以清化湿毒为主,佐以养营通络之品,曾一度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乏效,后治以祛风通络为主,清化湿热为辅,方用秦艽丸(《证治准绳》方)加减而效。此案三易其方,以患者全身泛发,皮损剧痒,说明邪郁干表不散为其主要矛盾,湿毒为次要矛盾,故改秦艽丸加减,例三为脂溢性湿疹,发于面部者,中医名为“面游风”,证属风燥伤血。治以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治颇为对证。外用青白散有收湿止痒、消炎退肿之效,除主治湿疹外,亦可用于过敏性皮炎。

(三十二)风癣

杜××,女,39岁,工人,病历号:217683。初诊日期:1967年8月24日。全身泛发皮癣二年。二年来先后干颈后,两时伸侧、下肢等处起成片皮癣,瘙痒无度,昼轻暮重,难于入眠,屡治无效。皮肤检查:颈后、双时伸侧、前胸、下肢等处,有较为对称成片轻度苔藓化皮损,呈淡红色,瘙痕累累,结有血痂,稍见溢水。脉弦细,苔黄腻。辨证:风癣,血热内盛,风胜化燥(西医诊断: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洽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皮癣汤(经验方)加减。生地15克丹参9克赤芍9克荆芥9克防风6克茜草9克马尾连9克黄芩9克苍耳子9克白藓皮9克地肤子9克水煎服,每日:剂,二次分服。8月31日

(二诊):服前方七剂后,大部分皮损显著变薄,略见脱屑,痒减。继以前方加红花9克以活血消风,眼药十剂后,病情略见起伏,此后断续治疗约两个月,在前方中加熟地12克何首乌9克,以养血润燥,消风止痒,局部外搽苦参酒而治愈。苦参酒:苦参310克百部90克野菊花90克凤眼草90克樟脑125克将前四种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毫升,泡七天后去渣,加樟脑溶化后备用。(《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评按】此案西医诊断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辨证为血热内盛,风胜化燥。治以凉血清热、消风止痒为大法,立法切合此证的病因,病理变化。所用皮癣汤加减为朱氏经验方,局部外搽苦参酒,有灭菌止痒之效。此酒外用尚能治脂溢性皮炎、皮肤搔痒症、单纯糠疹等病。

(三十三)白疤风

例一张××,男,31岁。初诊日期81970年5月31日。周身泛发皮疹鳞屑已三年。近二月来又加重。三年来全身遍见红斑和银白色鳞屑,曾在外地医院治疗,未见疗效。二月来皮疹明显增多,瘙痒难忍。检查:头皮、手臂、双下肢播散性大片皮损,呈对称性分布,浸润肥厚,基底暗红色,覆盖鳞屑。在躯干、前臂等处,可见大批点滴状红色皮疹,上有轻度鳞屑。脉弦滑,舌质紫红,苔薄白。辨证:风热郁久,化火伤营,复受外风(中医诊断:白疕风,西医诊断:银屑病)。治法:凉血清热,活血祛风。方药: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当归15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紫草3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荆芥9克防一4ol一风6克蝉衣6克水煎服。6月5日

(二诊):服5剂后,部分皮损已明显消退,痒感亦显著减轻,未见新起皮疹。嘱服前方10剂。1970年8月随访:未见复发。(《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例二包××,女,52岁。住院号:29458。寻常型银屑病,十八年来反复发作,初冬重、夏轻,以后皮损夏季也不消退,曾经多方治疗,效果均不明显。于1972年2月住院,全身遍发红斑,先服凉血清热解毒之剂。生地18克赤芍12克丹皮9克草河车15克蒲公英30克山豆根9克紫草12克仙灵脾、补骨脂、菝葜各30克生甘草9克三周后皮损变平,瘙痒减轻。苔薄、舌体胖,脉濡。前方去草河车、山豆根,加补肝肾之肉苁蓉、菟丝子、白蒺藜各15克。又服一月:皮损几乎全退,仅留少数损害。苔薄舌红,脉濡细。拟养阴清热,调补肝肾兼顾。生地30克肥玉竹、小胡麻各12克菝葜30克紫草9克蛇舌草30克补骨脂12克肉苁蓉9克锁阳12克加服外科蟾酥丸5粒,每日之次,以巩固疔效。《顾伯华《外科经验选》)

【评按】白疕风或称松皮癣,西医名为银屑病,亦即牛皮癣。中医认为系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营养所致。其症皮损状如松皮,或形如疹疥,搔起白皮,缠绵难愈。

例一风热郁久、化火伤营,近二月来加重,为复受外风新邪之征。患者症现血热瘀滞,治疗除重用凉血清热,兼用活血化瘀之药外,以其有外风,故佐用疏风清热之品,审因察病,至为精细,立方颇周到熨贴。例二病已十八年,求诊时因全身遍发红斑,血热毒盛是其主要矛盾,故先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此为基本治法,因患者兼有肝肾不足,复诊时兼补肝肾,后又参入养阴清热法。案中方药加减变化,缜密合拍。蟾酥丸(《外科正宗》方)原为治疗疔痈名方,此处用以配合治顽癣,亦属经验用方。

(三十四)白癜风

王××,女,23岁。门诊号:759784。初诊日期1975年7月12日。患者额上一处白斑已3~4年,近6个月来逐渐发展,向两面颊漫延扩大,目前已有掌大一片。其他无不适。苔薄,脉平。豨莶草9克苍耳草9克浮萍草9克补骨脂12克川芎9克红花9克白芷4.5克桂枝3克赤芍12克8月11日

(二诊):服药1月,无显效,白癜风四周色稍紫,苔薄舌红,脉平。久病入络,加重活血法瘀,祛风通络之品。当归尾9克赤芍15克川芎9克丹皮9克桂枝9克乌梢蛇9克白藓皮9克地肤子9至豨莶草9克10月6日

(三诊):药后1月,中间已有色素岛出现,目前已有70%色素沉着。前方续服。1月后痊愈。(顾伯华《外科经验选》

【评按】白癜风又名白驳凤。由风湿搏于肌肤,久而不去,以致血气失和所致,临床以局限住皮肤脱色变白为特征。治疗当以法风湿,调和气血营卫为主,久病者参入通络祛瘀之品。此病除内服方药外,再以25%补骨脂酊外涂,则能增强疗效。

(三十五)扁平苔癣

张某、女,30岁。初诊日期:1972年8月4日。患者从1971年4月开始,全身骤然出现紫红色斑片,呈蚕豆大小,以两下肢为多,痊痒较甚,部分尚起水疱或血疤,日益增多。曾用氯喹及激素治疗,药后明显减轻,但停药三天后又加重,故来我院门诊治疗。皮肤检查:全身可见散在之紫红色斑片,如蚕豆大小,以两下肢为多。口腔颊粘膜和舌边亦见紫色损害,病理检查诊断为扁平苔癣。脉弦细,苔薄白。辨证:风湿热郁于肌腠,气滞血瘀(西医诊断:急性泛发性扁平苔癣)。治法:先以法风、除湿、清热。方药:乌蛇9克蝉衣6克羌活9克荆芥9克防风9克白芷6克马尾连9克黄芩9克银花9克连翘9克生甘草6克嘱服7剂。9月8日

(二诊):药后皮损曾见趋退,停药后又有少起,而感瘙痒,脉苔同前。仍宗前法加减。前方去连翘,加全蝎6克,桃仁9克,活血去风。服5剂。1974年8月10日

(三诊):称药后两年未犯,近半月来,全身又起散在之类似损害。仍嘱服上方6剂。8月24日

(四诊):药后减轻,皮损已少,痒已不甚,继服前方6剂。1975年4月追踪来院复查:前证迄今来犯。(《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评按】扁平苔癣属于“乌癞风”或“紫癜风”范畴,多由风湿热毒郁于肌腠,气滞血瘀而成。故此案治以祛风、除湿、清热,其中祛风药除荆、防、羌活等药外,更以乌蛇、蝉衣搜风化毒为主药;二诊时并揉入活血之品。方药的配伍加减,斟酌合宜,是以效验较为巩固。

(三十六)玫瑰糠疹

梅××,男,40岁。初诊日期81972年10月26日。患者一周前发现躯干两胁部起两块环形皮疹,色红,有薄鳞屑,痒感明显,两天以后发现前胸后背、四肢密布同样皮损。经××医院诊为“玫瑰糠疹”。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内服扑尔敏、维生素等药,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门诊。检查:躯干、四肢皮损呈环形、椭圆形皮疹,色红浸润,表面有微薄细鳞屑,胸背部皮损长轴与肋骨平行。脉弦滑,苔薄白稍腻。辨证:血热,外受风毒湿邪。治法:清热凉血,解毒除湿。方药:白茅根30克干生地30克大青叶15克粉丹皮12克尾连6Q克黄芩9克紫丹参15克白藓皮30克猪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包)12克10月30日:服上方四剂后,皮损红色明显消退,痒感减轻。于上方中加地肤子30克,继服5剂。11月6日:大部分皮损消退,呈现淡红色半环状皮损,中心消退,边缘稍有浸润,痒感已不明显,脉缓,苔薄白。改用养阴凉血,除湿止痒为法:干生地30克粉丹皮12克白藓皮30克地肤子30克紫丹参30克苦参9克花粉15克二冬12克生苡米30克车前子(包)12克泽泻9克全当归15克11月13日:上方连续服6剂,皮损全部消退,呈现色素沉着,临床痊愈。(《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评按】玫瑰糠疹多由风热血燥闭塞腠理所致。此案辨证为血热,外受风毒湿邪。赵氏治以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为主,方治的重点明确,药物的用量、配伍均有特色。

(三十七)瓜藤缠

李某,男,36岁。初诊日期:1963年7月10H。患者6个月前,发现两胫部有赤豆大小的肿块4~5个,因胀痛而行走不便。曾诊为“结节性红斑”。就诊时,患者两目红丝攀晴,且有作胀之感。两足胫跗及足背、足底均有紫褐色肿块7~8个,如黄豆大小,轻按头形尖而硬,重按则感热痛,履地重滞,胀痛兼作,午后足跗肿胀。脉弦数,舌苔根部浊腻。辨证:湿热下注,气血凝滞。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方药:赤白芍各4.5克桃苡仁各9克杜红花2.4克丹皮0克紫丹参4.5克黄柏4.5克川牛膝9克制苍术4.5克忍冬藤12克板蓝根9克丝瓜络9克碧玉散12克(包煎)3剂。7月13日

(二诊):足部肿块热痛略减,唯大便稀薄,泛吐酸水。上方加陈皮4.5克再服5剂。7月20日

(三诊):两足跗红斑肿块尚有续起,且感胀痛。泛吐酸水已减。乃瘀湿不化也。仍宗前意出入。赤芍4.5克白芍4.5克桃仁9克苡仁9克杜红花2.4至丹皮6至紫丹参4.5克黄柏4.5克川牛膝9克制苍术4.5克陈皮4。5克忍冬藤12克板蓝根9至丝瓜络9克6剂。7月27日~8月3日

(四~五诊):迭进清营化瘀利湿之剂,两足跗、胫红斑肿块日见轻减,入暮足肿亦退,唯舌苔根腻、化而未尽。再予原方继服10剂。8月10日

(六诊):两足腔跗红斑肿块均已消散,仅留褐色斑痕,按之亦无痛楚,鼻准及两颧焮赤亦见轻减。脉弦数较缓,舌质红,苔根部略腻。赤芍4.5克白芍4.5克桃仁6克苡仁6克川牛膝9克焦白术6克丹皮6克杜红花2。4克紫丹参4.5克忍冬藤6克丝瓜络6克黄柏4.5克板蓝根12克服5剂后,继以丸药作善后调治。三妙丸90克,日服两次,每次4.5克,用温开水送服。(《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张赞臣医案,郑昌雄等整理)

【评按】瓜藤缠为湿毒流注之绕腔而发者,与西医所称之“结节性红斑”相类似。此

例辨证属湿热下注,气血凝滞。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法瘀,方中黄柏、苍术、牛膝、苡仁、碧玉散、板篮根等清热除湿以治其因;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法癖以治其果。若局部溃破,可配合外刷“龙马丹”(《外科真诠》方,地龙粪、炒黄丹、赤克脂各9克,马齿克、伏龙肝、陈石灰各6克,生黄柏15克,扫盆粉3——JO7】一克,上四六1.2克。先研细未,用桐油调刷)。

(三十八)硬皮病

邱××,女,52岁。住院号:29161。住院日期:1972克12月30日至1973年5月17日。患者子1965年秋,发现两手指端发冷、发白、发绀,伴有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1966年秋,症状加重,前臂皮肤浮肿、紧张、按之无凹陷,皮肤呈淡褐色,有搔痒针刺感,额颊也发生“浮肿”。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硬皮病”1967春,皮损扩展到胸背、腹部,且不出汗。1970年起,每逢冬季,手指尖发生溃疡,以食、中指为主,并且足趾也发白、发冷、发紫,偶有胸闷。1972年春,两大腿发生褐色肿胀之皮损。检查:血压140/80毫米汞柱,呼吸76次/分。面部、颈、额之皮肤硬肿,间杂有色素减退斑点。两手臂硬肿,以前臂到腕部显著。手指肿胀发亮,食、中指尖有黄豆大小之凹陷溃疡。胸背、两胁、腋下皮肤绷紧,颈,腹两大腿硬肿,四肢关节活动不利。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初诊:硬皮病6~7年,皮损以四肢末端、额、颈、胸、背为主,不出汗,吞咽顺利,呼吸尚可,腰脊关节活动不利,伴有酸痛。苔薄舌淡,脉沉细。辨证:肾阳不足,卫外不固,风寒之邪,阻于肌肤,络脉痹塞不通,营卫不和。治法:温经散寒,补肾阳,和营卫,开腠理。方药:净麻黄9克大熟地18克川桂枝9克杜红花9克全当归9克仙灵脾15克肉苁蓉15克锁阳15克补骨脂15克菝葜30克生甘草9克外用:川楝子60克花椒30克食盐炒后布包,乘热时熨。二诊:眼药1月,病情稳定,考虑经期发病,与冲任不调有关。前方加鹿角粉30克(分吞)。复方当归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日一次。三诊:服中药2个月,自觉肌肤发热,额部出汗较多,胸、腋下、手背皮肤较前柔软,身体汗出,以药后为明显。肢端动脉痉挛现象好转,唯关节仍酸痛,乃血脉失养,风邪仍留之故。仿“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前方去锁阳、蒙英。加丹参15克,炙地龙9克,加用低分子右旋醣酐500毫升,静脉滴注,每周2次。又一周,手指溃疡愈合,各种症状均好转,出院门诊随访。

(顾伯华《外科经验选》)

【评按】硬皮病是胶元病中的一种,西医属于内科病范畴。此例发病以肾阳不足,卫外不固为重要内因,复有风寒阻于肌肤,络脉闭塞不通,营卫不和诸证。故用鹿角、苁蓉、灵脾、锁阳温补肾阳,丹参、当归、红花、地龙活血通脉;麻、桂温散风寒。方药主治明确,照顾全面。并配合低分子右旋醣酐以增加血流量,改善末梢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

(三十九)红斑性狼疮

例一马××,男,37岁,病历号:71573,初诊日期:1964年4月15日。一409一患者于一年前,先于左下颔出现小片紫红色斑片,叠起鳞屑,不易剥落,有轻微痒感。三个月后,于鼻背偏右又出现二片紫红斑,互相融合成片,表面附有干燥鳞屑,周边见紫红晕。又隔三个月,口唇右外方又起小片类似之皮损,伴午后低烧,体疲肢倦,困乏无力。检查:在鼻右侧可见一片境界清晰5X2厘米大小的表面附有鳞屑之萎缩性红斑。病理诊断:盘状红斑狼疮。脉弦带数,舌质正常,苔薄布。辨证:肝脾失和,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盆状红斑性狼疮)。治法:舒肝和脾,活血化瘀。方药:当归9克赤白芍各9克柴胡6克茯苓9克炒白术9克丹参9克紫草9克红花6克丹皮6克甘草6克5剂,水煎服。5月8日

(三诊)局部已不痒,精神振作,体重增加,皮损边缘明显缩小。患者要求拟方带回东北继服中药治疗,从前方加香附9克、桃仁9克。7月4日来信:称鼻部皮损逐渐缩小,周围红晕已退,仍嘱继服前方,以竟全功。(《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例二杨某,女,42岁。初诊日期:1974年10月1日。1972年6月面部发生圆形红斑两处,发热,关节痛,经某医院诊为“红斑性狼疮”,曾用激素和中药治疗。1973年春复发日渐加重。现症:两颧有圆形红斑,卧床不起,心累气短,畏寒神怯,自汗乏力,腰身疼,两膝关节疼痛,畏日怕光,晒后则身痛更甚,心烦懊农,肢软浮肿,腹胀纳少,月经量少色淡,面唇指甲淡白,便结溲黄,舌淡苔自,脉细缓。辨证,气血脾肾皆虚,瘀血阻滞经络。治法:益气化瘀、温肾填精,健脾除湿兼清瘀热。方药:①党参30克鸡血藤18克生黄芪6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15克熟附片(先煎二小时)24克补骨脂12克地鳖虫10克地龙15克炒蒲黄10克北五味12克槟榔6克糯米草60至海金砂12克蜈蚣2条鸡内金10克紫草6Q克②草药七味: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莲30克克大年(石见穿)30克无花果60克瞿麦根15克隔山撬15克苦荞头15克以上①②方同煎,每周6剂,连服二周。10月18日

(二诊):服上方后,能起床散步,已不畏日晒,能步行就诊。上述诸证缓解,舌质红润,苔薄,脉平缓,前方继服一月。11月20日

(三诊):痛已缓解,精力充沛,仍以原方两月量,制成蜜丸与服,1975年2月经原医院复查未见“红斑性狼疮细胞”,停药恢复原工作。

(冯显逊整理:王渭川运用益气化瘀法的经验,《中医杂志》4112,1981)

【评按】红斑性狼疮是胶原病中的一种,西医作为内科病证对待。临床分局限性盘状和系统型两型。祖国医学一般认为其发病多与“阴虚”有关。

例一为盘状红斑性狼疮,中医名为“鸦啖疮”,历来认为难治。此

例辨证属肝脾失和,气滞血瘀,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和脾、活血化瘀。据朱氏经验,一411一狼疮红斑明显者,可于方中加凌霄花、鸡冠花;皮肤有瘀斑加仙鹤草、藕节炭;关节痛加乌蛇、秦艽、桑寄生;盗汗加黄芪皮、糯稻根……。方药加减,反映了其辨证明细以及用药之权衡可识。

例二两颧圆形红斑,全身症状重笃,显示脾肾两虚,瘀血阻滞经络,郁而化热,治以益气化瘀,健脾补肾,兼清瘀热。处方一的特点是温、清、补、消并施,而配方中虫类药和草药糯米草的应用,加强了解毒消肿、通瘀活络的效能;处方二所用七味药亦颇有特色,其中如石大年,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镇痛,隔山撬健胃消积、解毒消肿:苦荞头健脾利湿……。方治力求在纷错危重的病况下,各个击破,转危为安。立方遣药反映了王氏独到的经验和胆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