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特色
1.熟地
益肾填精,滋阴补血,首推熟地,肾水枯涸,阴血衰竭之症,非熟地莫属,故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类皆以之为君,熟地为常用的主要药,其功效为众所周知,故不多提,兹就我在临床应用所领会到的功效简述如下:
一、神散者能聚:如热性病中元阴耗伤,出现撮空摸床,直视或视觉模糊者投以熟地为主之汤剂,可以转危为安。
二、骨损者能益:常治骨结核骨质破坏,以熟地配合治疗,能加强骨质的修复。
三、药力走者能守;治疗痹病等多用走而不守的阳药,若配以熟地为主的滋养肝肾药,可使药力持久,加强疗效。
2.地骨皮
地骨皮为枸杞之根,性味甘淡而寒,能退虚热治骨蒸潮热,常配合银柴胡、鳖甲、秦艽、知母、象贝等治肺热咳嗽,骨蒸潮热等。以其性平和,无副作用,每遇不明原因的低热,延久未愈或夏季热,常单用地骨皮20g 煎汤代茶频饮,时获良效。
证治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属于痹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痹病,病情错综复杂,发展轻重快慢不一,病程长,病位深,《金匮》历节风的症状比较近似,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所以有的称之为顽痹,内因由营卫肝肾虚亏,外因感受风寒湿热,病情进展,外邪深入关节筋骨,血滞成瘀,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筋骨二损,耗及肝肾,致使筋脉拘挛,关节僵硬强直变形,致残率高,《内经》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然三者之中,湿实为主,风寒风热无湿不能成痹,本病的缠绵难愈,与湿有密切关系,故治疗中化湿利湿至关重要,兹根据类风湿具体病情分型论治。
治疗原则:早期和发作期以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清热为主,中后期和缓解期以补益肝肾气血,调和营卫,健脾搜邪,化痰瘀为主。
(一)湿兼风寒型
主证为四肢关节肿痛不红,从手足指趾掌zhi关节开始,逐步发展至腕踝肘膝肩髋等大关节,晨间关节僵硬,遇冷时疼痛加剧,畏寒畏风,关节肿大久延不消,逐步形成强直畸形,或伴有皮下结节,脉濡缓,苔白腻或薄腻。
早期治法:健脾燥湿,祛风散寒,常用方药为:炒白术、炒苍术、羌活、独活、桂枝、制川乌、防风,本方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苍术燥健脾,所谓土强可以胜湿,羌独活防风祛风湿,桂枝配白术祛表里之湿,川乌祛寒湿,如麻木多汗加黄芪白芍,并重用桂枝调和营卫。
(二)湿兼风热型
主证为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从小关节延伸至大关节,关节疼痛较剧,强直变形较快,晨僵明显,某些病例伴有发热或长期低热,脉濡或濡数,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而腻。
早期治法宜清热利湿,活血祛风,常用方药为:生石膏 黄芩 知母 生米仁 木防己 全当归 生甘草 络石藤 茵陈
本方以石膏、知母清热,黄芩清热燥湿,苡仁、甘草清热渗湿,当归活血,防己、茵陈清热利水退肿,红肿甚者加紫草、忍冬藤,肤色发紫加红花、归尾,肢节拘挛加山羊角、僵蚕。
以上二型后期病中后期,气血渐虚,脾胃失运,出现神疲乏力,面色伤白,胃纳不振,四肢关节酸痛不甚,少数关节有僵硬强直,脉濡弱等,法当健脾益气,养血祛痹。常用方药为炒白术 党参 黄芪 当归 白芍 川芎 秦艽 羌活 老鹳草 木防己 川续断 川牛膝
本方以白术健脾燥湿,参芪归芍补养气血,川芎行血,秦艽、羌活、老鹳草去风湿,川续断牛膝益肝肾、强筋骨,红枣调和诸药,偏于寒象加附桂,偏于热象加黄芩、石膏、寒水石,拘挛强直加虫类药,如酸痛较广泛,营卫俱虚,寒热夹杂,肿痛重点又在下肢,出现足肿如脱等,可用芍药知母汤加减。
以上二型邪深入筋骨,关节拘挛强直,活动受限,畸形日甚,甚至连生活不能自理,时有头目眩晕,或腰膝酸软等,法当补益肝肾脾胃,加强营卫,强筋壮骨,搜剔风寒湿热,化痰瘀,通经络。常用方药为:熟地 狗脊 川续断 功劳叶 淮牛膝 杜仲 桂枝 白芍 细辛 炒白术 炒茅术 络石藤 蚕砂 生米仁 蜈蚣(研吞) 本方以熟地、狗脊、续断、功劳叶、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桂枝乌药和营祛风寒,细辛发肾中之表,白术健脾配桂枝能祛表里之风寒湿,苍术燥湿健脾;与熟地配伍,可使燥湿而不伤阴,熟地补而不腻,络石藤祛风热,活血通络,苡仁渗湿益脾,蚕砂蜈蚣祛风湿,止痛缓痉挛。痹病日久,深入筋骨,气血凝滞,痰湿瘀浊互结,须借虫药窜透搜剔,易于浊去凝解,气血调和,但虫类药性能各有不同,疗效也各有所长,故需辨证应用,或用虫类药主要在病之中后期,如关节僵硬变形用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蜂房、蟑螂等,偏于寒性者与温阳祛风湿药同用,偏于热性者与清热祛风湿药同用,去痰用僵蚕,配以南星、竹茹,清热活络止抽搐用地龙干、羚羊角粉,活血化瘀用地鳖虫,配以桃仁、红花,四肢拘挛用蚕砂,配以木瓜、五加皮、千年健等。
医案
案一, 唐××,女,39岁,里弄干部
初诊日期:87年4月20日。
脑癌术后放疗至今4个月病理报告为星形细胞瘤病1-2级,现感头目眩晕咽喉干痛,牙关开合困难,纳谷不香,脉软舌质偏红而光。
辨证:症瘀上结,阴液耗伤,津失健运。
治法:消解健中滋培阴液。
蛇六谷(先煎2小时)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冰球子10g 佛手片6g 大麦冬15g 北秫米(包)15g 白蒺藜30g 大生地15g 地骨皮15g 生甘草15g 大枣15g 14帖
复诊:87年5月4日。
经投消解滋养之剂,头目眩晕较减,胃纳渐振,脉软,舌质红光。
辨证:症瘀上结,阴液渐回。
治法:消解清养
蛇六谷(先煎2小时)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冰球子10g 天冬、麦冬(各)12g 大生地15g 制黄精30g 佛手片6g 老苏梗10g 北沙参10g 京玄参15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14帖
患者脑部手术为星形细胞瘤,这种恶性肿瘤分布是散在的,所以手术难度大,不易全部切除,术后有残留。患者术后放疗4个月,以后就按上方加减治疗,至今已十余年从未间断,情况良好。目前生活自理,能做家务事。
案二, 张××,女,61岁,退休工人。
初诊日期:91年8月30日。
患者因阴道出血于89年11月在妇产科医院手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腺癌Ⅱ-Ⅲ级,现感腰酸背痛放射至左腿足,8月20日大便下血(有痔疮),胃纳不振,脉弦舌质暗红,苔薄腻,花剥。
辨证:症瘀下结,肝脾二虚。
治法:消解补益肝脾
黄毛耳草30g 冰球子10g 半枝莲15g 潞党参15g 杭白芍15g 陈棕炭15g 侧柏炭15g 地榆30g 川续断20g 白茅根30g 白芷6g 焦六曲15g 佛手片6g 砂仁(后下)3g 红枣15g 7帖
复诊:91年9月6日。
子宫内膜癌术后药后大便出血已止,左侧腰背腿部放射性疼痛好转,脉弦,苔薄腻布不匀。
辨证:症瘀下结,肝脾渐充。
治法:原法进步
黄毛耳草30g 半枝莲15g 蛇莓15g 川续断20g 杭白芍15g 党参15g 炒白术10g 云茯苓15g 地榆30g 槐花炭15g 熟玉竹15g 天麻10g 天花粉30g 红枣15g
患者10年来一直按上方加减治疗,情况良好。
案三, 宋××,女,39岁,工人
初诊日期:91年8月19日。
右侧乳腺癌,术后3个月病理报告为腺癌Ⅰ~Ⅱ级,现感头目眩晕,神疲乏力,脉软,苔薄腻,舌质暗红。
辨证:症瘀内结,真元未复。
治法:消解扶正。
七叶一枝花15g 冰球子1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潞党参15g 云茯苓15g 枸杞子10g 潼蒺藜15g 佛手片6g 炙甘草10g 红枣15g 杭白芍15g 7帖
患者按上方加减治疗后情况良好,头目眩晕渐除,精神逐振,休息一年后恢复正常工作。连续服药5年,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仍在继续上班,无不良症状反应。
案四, 梁××,男,8岁,学生
初诊日期:92年7月13日。
患者于92年6月开始感弯腰不利,经X线等检查,胸10右足大趾及右侧头颅骨均有骨质破坏,伴有低热,胃呆纳少,经新华医院诊断为嗜片酸性肉芽肿,脉软,苔灰黑腻。
辨证:症瘀弥漫湿热,内阻脾失健运。
治法:消解清化健中
猫人参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 生米仁30g 功劳叶15g 老苏梗10g 姜半夏10g 胡黄连10g 川续断15g 焦六曲30g 川厚朴花6g 佛手片6g 六一散(包)15g 7帖
复诊:92年7月20日。
经投消解清化健中之剂,低热已退,局部疼痛好转,肝功能GPT80,胃呆纳少,脉软滑,苔黑腻渐化。
辨证:症瘀弥漫湿热渐化,脾失健运。
治法:原法进步
猫人参30g 半枝莲15g 红藤30g 川续断20g 炒白术10g 姜半夏10g 姜竹茹10g 胡黄连10g 金钱草30g 绵茵陈30g 制首乌15g 川牛膝15g 制川厚朴5g 红枣15g 7帖
患者以后配合用长春新碱化疗,发脱明显,肝功能异常。经上方加减治疗半年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脱发渐生,颅骨缺损渐见再生。再按原方加太子参、生黄芪、补骨脂、骨碎补等益肾扶正药,一年之后骨质破坏基本好转,胃纳正常,能到学校上课,随访至今无不良反应。
案五, 朱××,男,53岁,干部
初诊日期:95年2月27日。
患者于94年8月17日感颈部僵硬作痛逐渐加剧,同年9~10月两手臂抽搐疼痛,徐“中心”诊断为颈椎脱位牵引治疗无效,经X线摄片诊断为颈椎结核,经抗痨治疗,至今3个月无明显效果,经瑞金医院诊断:1.颈椎肿瘤;2.颈椎结核因X线摄片为1~3颈椎骨质明显破坏,ECT显象关节有转移,根据骨质破坏现象,首先考虑为骨肿瘤,现项部不能转动,依靠颈托维持,两耳鸣响,右侧为甚,两手臂麻木,左腿浮肿,脉弦细舌质紫苔薄腻。
辨证:症瘀弥漫,肾督二亏,骨骼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