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 大黄黄连泻心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07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  黄连3g
    上2味,以滚开水400ml,浸渍30分钟,绞之去滓,分温
再服。
  注:1。  《伤寒论》载本方只有大黄、黄连二味。据宋代林
亿:“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
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
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又据《金匮要略。惊悸吐衄篇》
泻心汤亦黄芩并用。再者<<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
故本方有黄芩,方为臻善。
 2.麻沸汤即百沸汤,即沸水(开水)是也。汪芩友曰:“麻
沸者、熟汤也。汤将熟时,其面沸泡如麻,以故云麻。”大黄泄
胃热。黄连清心火,用滚汤浸渍一会儿,即温服,而不用煎者,
取其气薄之性味,以清之火,泄胃热,而消痞满,如久煎之,则
味厚走于肠间,起泻下作用,迭不到治疗目的。临证宜遵此法,
不应煎熬之.但《金匮要略》之泻心汤三味同煎,顿服之,取其
降火止血之功.因此,煎制法不同,作用各异,医者临证当于此

处留心焉.
    (功效]清热消痞,泻火解毒,苦寒燥湿。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但不痛。
    副证:发热烦躁,甚则发狂,大便不爽,溲色深,舌红,苔
黄,脉浮数或滑数。
    (临证加减)
    1.加味泻心汤治疗溃疡病出血:用生大黄30g,黄芩9g,
生赭石18g,花蕊石工2g,黄连、乌贼骨(为末,分2次兑服)
各6g。每日1剂,水煎服。用药至大便潜血转阴为止。[湖北中医
杂志,1991,(5):13~14]
    2.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大黄、黄连、黄芩、
白芍、陈皮炭为基本方。若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旋覆花;若心
烦、急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若头晕、汗出、心悸者,加党
参、麦冬、五味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9,:213
    3。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吐血衄血:主治因心中阴气不足,
阳气独盛,迫血妄行而吐血、衄血者,疗效显著。但必须辨明病
机是“气盛火旺”,表现在起病急骤,突然发作,来势凶猛,血
出如喷射,量多色鲜红。反之,病来缓慢,血出缓而少,无喷射
状,色不鲜红而暗者,禁用本方。[伤寒论方运用法.杭州:浙江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4:112]    :
    4.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药用:大黄
黄连、仙鹤草各10g,黄芩12g,侧柏叶、丹皮、小蓟各15g。
每日1剂,水煎,口服或鼻饲。并输血,下胃管,先冰盐水洗
胃,再用大黄粉2g,白芨粉4g,调成糊状注入,每日3次,血
止后停用;肝硬化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裂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
血;对症支持疗法。[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c4,:38]    少
  5.泻心汤加味治疗便血:治疗组用大黄30g,川黄连9g:
黄芩、槐角、升麻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  

1993,(5):201~202]
  6.泻心汤治疗急性肺出血。本方治疗肺出血时应注意:①
肺为娇脏,不任猛烈,故药量宜小(大黄6g,黄芩3g,黄连
2g)。②武火急煎,则气味俱薄,使病邪去而正不伤,故体虚者
亦可酌用。
  7.三黄泻心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用三黄泻心汤加白芨、
桔梗、苇茎、白茅根。每天l剂,水煎服,必要时加抗感染药
物。
  8。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咯血。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生
石膏、生地、栀子等,确收立即止血之效,但对癌症咯血效果不
好。[哈尔滨中医,1963,fl,:24]
  9。泻心汤泡服治疗肺结核咯血:治疗组用生大黄、炒黄芩
各10g,黄连5g.每日1剂,沸水泡服。
  l0.泻心汤加味治疗脑血管意外:用泻心汤加天麻、莪术、
全蝎等水煎取法,鼻饲或口服和保留灌肠给药治疗脑血管意外急
性期病人。[湖北中医杂志,1991,td,:8]
   11.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泻心汤即大黄黄连泻心
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三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血,化湿止痢,利胆退黄之功效.凡证属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以致
吐血、衄血及湿热内蕴而为黄疸、痢疾、痞满、大便秘结、小便
短赤、苔黄腻等证,均可应用。现代药理研究,大黄、黄芩、黄
连有广谱抗菌、消炎、利胆、解毒等作用。大黄还有较好的止血
作用,其作用主要是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
可使骨髓制造血小板,并使毛细血管致密,因此有促进凝血作
用,故对外出血及内出血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经验所及,泻心
汤非常服之方,审证而用药当,少则1~-.2剂,多则3,--~5剂,中
病即止。善后之法,当视病情寒、热、虚、实,而用其他药物调
理收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c9,:208]
  12。泻心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用基础方(生大黄、黄
连、黄芩,秦皮,白芍等)加减,每天1剂,水煎汁250ml,分
3次微温保留灌肠,3天为1个疗程。[浙江中医杂志,1991,cd,:161]
    l3.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用单纯中药泻心汤加半
枝莲、泽泻、鱼腥草,每天工剂,水煎连服4周。[中医杂志,1993,
(11):676]
    14.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血卟啉病:若湿重呕恶者,加
佩兰;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栋子;腹胀者,加枳实;腑实者,
加玄明粉。[中医杂志,1984,t6,:471
    15.四黄膏治疗生殖器疱疹:(泻心汤加黄柏、银花、大青
叶制成),均匀敷于皮损处,并加激光(氦氖激光器500mW)照
射5一工0分钟,每曰2—3次。惭中医,《2,:47]
    16.泻心汤加味治疗烧伤:用泻心汤加黄柏、地榆、白芨,
水煎浓缩,混入煅石膏、冰片末、蜂蜜调匀,然后加防腐剂消毒
备用;用前清创后,将药液喷洒于创面,每工O分钟工次,连用
3次后,改用工一2小时喷药工次,20~24小时结痂,必要时酌
配抗感染对症处理,一般用药4—18天。[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7):414]
    17。泻心汤加味治疗烧伤:用泻心汤加柴紫草、虎杖、地
榆、珍珠等研末过120目筛,消毒,凡士林调制成膏,清创后每
天用1—2次,3天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必要时酌配抗感染对
症处理。[中草药,1994,(3):143]
    l8.泻心汤加味治疗戒断综合征:用泻心汤加柴胡、鱼腥
草、白芍、枳实等,每天1剂,水煎连服2工天为工个疗程,治
疗阿片成瘾戒断综合征;且治疗后血清可卡因、吗啡、烟碱明显
降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c2,:92]
    19。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口疮:全部治愈。本
方含大黄、黄连、竹叶各3g,黄芩、大青叶各6g,五倍子5g。热
甚者加生石膏;津伤者加玄参、寸冬;口腔溃疡巨大者,外用吴
茱萸研末醋调敷涌泉穴;体温40℃以上者,结合物理降温;同时

适当给予冰硼散吹人口腔黏膜表面。
  20.加味五倍子泻心汤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用加味五倍子泻
心汤(泻心汤加生地、薄荷、五倍子)加减,每天工剂,水煎连
用1--剂。
  21.本方之大黄、黄连、黄芩三味齐等份,为细末炼蜜成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热水吞下。治男女三焦积热。上焦有
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
躁,不欲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
背疖疮痍及治痔疮,肛门肿痛或下鲜血,亦治小儿积热,名三黄
丸.
 22。大黄、黄连、黄芩:治妇人伤寒六七日,胃中有燥痰,
大便难,烦躁谵语,目赤,毒气闭塞不得通。如目赤肿痛加白茯
苓、竹茹,泻肝之余气,名三黄汤泻心.
    23.大黄、地榆炭、白芨各30g,黄连6g,黄芩lOg。治急
牲上消化道出血,名榆及泻心汤。[湖北中医杂志,1990,1,P13]
  24.大黄一两,黄连、黄芩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新
汲水调下,蜜水亦得。治衄血无时,名三黄散.[本事方]
 25.本方加川芎各等份,每服二线,食后井水调服。治实热
衄血。名川芎三黄散。
  26.本方加犀角、地黄。治热甚,血积胸中,名犀角地黄
汤。
    27.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以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九丸,温水送下,以利为度,名治赤丁方。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154、155)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
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後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後但加附子也,故後云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大黄二汤  黄连一雨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甄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词解]
    (1)麻沸汤:即沸水。钱天来<伤寒溯源集):“曰麻沸汤者,言汤沸时泛沫之多,
其乱如麻也。”
    (2)渍(zi,自):浸、沤之意
    (3)须臾:很短的时间
    [提要]  论热痞及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释义]  此二条论述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及附子泻心汤证的主要脉证及治法。154
条阐述了热痞的证候特征与治法。心下为胃脘部,钱天来(伤寒溯源集)日:“心下者,心之
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心下痞,按之濡,指胃脘部堵闷不
适,按之柔软。关脉以候中焦,浮主阳热在上,因邪热结于中焦,故关脉应之而浮。本证系
无形之邪热阻于心下,致气机痞塞,乃气痞之证,内无实邪,故但觉心下痞塞,堵闷不适,按
之柔软而不痛,与心下硬,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的结胸证显然有别。
    本证为热邪内阻,除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等主要脉证外,尚可见心烦、口渴、
吐衄出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证表现。治当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泄邪
热,则痞证自除。

    155条论述附子泻心汤证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本条承接154条言心下痞,当为热痞
可知,复有恶寒汗出之症,而不曰“表未解”,且从附子泻心汤看,为大黄黄连泻心汤
但加温阳之附子而成,以方测证,当为热痞之证又兼见阳虚之候,其恶寒汗出,无头痛
发热脉浮等表证,当是表阳虚,卫外不固,失于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之
故。本证寒热并见,虚实互呈,单与清热泻痞,则阳虚难复,纯与扶阳固表,则痞结难
除,故治以附子泻心汤,寒温并用,消补兼施,使热痞除,表虚得固,则心下痞,恶寒
汗出解矣。
    [选注]
    成无己:心下硬,按之痛,关脉沉者。实热也。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虚热也,大黄黄连汤,以导其虚热。(<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
  尤在泾:成氏所谓虚热者,对燥屎而言也,非阴虚阳虚之谓,盖热邪入里,与糟粕
相结,则为实热,不与糟粕相结,即为虚热,本方以大黄、黄连为剂,而不用枳、朴、
芒硝者,盖以泄热,非以荡实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
  钱天来: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痞
者……以邪气痞塞于中,上下不通而名之也……按之濡,即所谓气痞也。其脉关上浮
者,浮为阳邪,浮主在上,关为中焦,寸为上焦,因邪在中焦,故关上浮也。若结胸之
脉,则寸浮而关沉矣,结胸因热邪水饮并结,按之石硬,或心下至少腹皆痛不可近,故
治之以大陷胸汤。此则关上浮,按之濡,乃无形之邪热也,热虽无形,然非苦寒以泄
之,不能去也,故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卷三.结胸心下痞))
  钱天来:此又承上文言……伤寒郁热之邪,误入而为痞,原非大实,而复见恶寒汗
出者,知其命门真阳已虚,以致卫气不密,故玄府不得紧闭而汗出,阳虚不任外气而恶
寒也。((伤寒溯源集.卷三.结胸心下痞))
    [评述]  成氏以结胸、痞证对勘,言虚热、实热,实指有形之邪结,虚指无形之邪
结,痞证之虚热,非指虚证之虚。尤氏之言,有助于对虚热、实热之理解。钱氏对大黄
黄连泻心汤证及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病位与结胸、痞证的鉴别,论述扼要,概念明
晰,精当可从。
    [治法]
    1。清热消痞。
    2.清热消痞  扶阳固表。
    [方药]
    1.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2.附子泻心汤方。
    [方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仅有大黄黄连二味,但按林亿等方后注及考(千金
翼方)等记载,当有黄芩为是。三者均为苦寒之味,大黄泄热和胃;黄连泄心胃之火;
黄芩泄中焦实火,三者合用,使邪热得除,则痞结得开,气机流畅,,心下痞闷之证自
除。本方苦寒泄热,专治无形邪热壅滞之热痞,值得重视的是,三味药物用量轻,,大黄
二两,仅为承气之半,黄连、黄芩各一两,用量亦轻,且煎法特殊,以麻沸汤浸渍短
时,去滓温服,是取其气之轻扬,以泄心下热结。不用煎煮法,系不取重浊之味,以免
达下而导泻。全方重在泄心下热结而消痞,而不在于泻下燥结以荡实。

    附子泻心汤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其配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以治心下
热痞,兼见阳虚表气不固者,诚如尤在泾所曰:“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
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为使清
热消痞,扶阳固表,并奏其功,采用了极为特殊的煎服法,当尤为重视。三黄苦寒,以
沸水浸渍少顷,绞去滓,取其轻清之气薄,以泻心下热结而消痞,别煮附子,以温经扶
阳而固表,令恶寒汗出愈。二者虽寒热异气,生熟异性,合和分温再服,各司其职,共
奏消痞固表之功。
    [方论选]
    汪苓友:麻沸汤者,熟汤也,汤将熟时,其面沸泡如麻,以故云麻。痞病者,邪热
聚于心下,不比结胸之大实大坚,故用沸汤,渍绞大黄黄连之汁温服,取其气味皆薄,
则性缓恋膈,能泻心下痞热之气,此为邪热稍轻之证,大抵非虚热也。((伤寒论辨证广
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钱天来:谓之泻心汤者,非用黄连以泻心脏之火也,盖以之治心下痞而名之
也。……若夫大黄黄连泻心汤者,因伤寒郁热之邪,误下入里而痞塞于心下,虽按之濡
而属于无形之气痞,然终是热邪,故用大黄之苦寒泄之,以攻胃分之热邪,黄连之苦寒
开之,以除中焦之郁热,而成倾否之功。在五泻心汤中,独为攻热之剂也。……但以麻
沸汤渍服,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也,盖因按之软,则胃中无大宿垢,关脉浮,则中气不
实,故但渍而不煎,为泄虚热而非攻下之剂。(<伤寒溯源集。心下痞证治第四))
    李士材:以三黄之苦寒,清中济阴,以附子之辛热,温经固阳,寒热互用,攻补并
施而不悖,此仲景之妙用如神也。(摘自<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
    舒驰远: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
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取轻而补取重,制度之妙,全在神
明运用之中,非仲景其孰能之。(<舒氏伤寒集注.太阳中篇))
    [点评]  各家对二方的功用、释义明晰,对其特殊的煎服法尤为重视,强调了治上
焦之热,用沸汤短时浸渍,取其气轻味薄;治下焦之虚,当以多煎,取其味厚达下的原
则,阐发了仲景制方用法之妙。这一原则,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概括为“凡治下
焦之补剂,当多煎以熟为主,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佳”,对临证尤具指导意义。
汪氏所言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邪热稍轻之证,非虚热也,是指实证而言,非虚热一句,
是非虚证也,与钱氏所曰之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泄虚热者不同,钱氏所言之虚热,指无形
之邪热结滞,非内有实邪之谓,二者所指有别,当明其意。
    [临床运用]
    (1)张仲景对二方的应用
    1)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热痞,见154条。
    2)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表气不固之证,见155条。

    3)(金匮要略):用泻心汤治邪火有余,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亦治霍乱”。
服法有别,是用水三升,煮三黄,取一升,顿服。
    (2)后世医家对二方的应用
    1)(备急千金要方):三黄散,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即是大黄、黄连、黄芩各
四两,捣筛为散,先食服方寸匕,  日三服。亦可为丸服。(外台秘要)集验疗黄疸亦载。

    2)<干金翼方):三黄汤,主治腹胀腹痛,下焦热结,不得大便即是大黄、黄连、
黄芩各三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作丸。又载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
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即是用大黄、黄连、黄芩,随四时加减其
量,捣末,炼蜜和如大豆,饮服五丸,  日三服,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
    3)<太平圣惠方):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热蒸在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
然后身面悉黄,名为内黄。
    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黄丸,即三黄各等分,捣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热水吞服。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
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
脏俱热,即生背疖疮痍及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亦治小儿积热。
    5)<活人书):泻心三黄汤,即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妇人伤寒,六七日,  胃中有燥
屎,大便难,烦躁谵语,  目赤,毒气闭塞不得通。如目赤睛痛,宜加白茯苓、嫩竹叶,
泻肝之余气。
  6)<拔萃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地黄,治血积胸中,热甚,血在上焦者。
  7)<张氏医通):大黄黄连泻心汤加木香,治噤口痢,有积秽太多,恶气薰蒸者。
  8)(肘后方):恶疮三十年不愈者,大黄黄连各三两为散,洗疮净,粉之且三,无
不瘥。又治乳中起瘰病痛方:大黄黄连各三两,水五斤,煮取一升三合,分三服,得下
即愈。
  9)<.临证指南医案):凡吐血成盘碗者,服大黄黄连泻心汤最效。
  lo)<保赤全书):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麻疹赤白痢,里急后重,身黄者。
  11)  <慎斋遗书):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治牙根烂。牙根烂,非胃火也。因肾水不
足,大肠膀胱之火横行,而与心火合炽者。
    12)(眼科六经法要):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太阳伤风证,服桂枝汤不解,  目赤痛,小
便黄,大便结,心下痞,眵多而硬。
    13)<此事难知):附子泻心汤治病人身热而烦躁不宁,大小便自利,脉浮满无力,
按之全无者。
    14)(类聚方广义):附子泻心汤治老人瞀闷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
面无血色,额上冷汗,脉伏如绝,其状仿佛中风者,谓之饮郁食厥。
    15)<珍本医书集成):附子泻心汤治脘腹胀满,心下连少腹,中横一纹,如葫芦状。
此中宫痞塞,阴阳结绝。勉进附子泻心汤,温阳泻浊,通便挽危,否则恐致喘汗厥脱。
    (3)现代应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本方是一首清泻实火的方剂,仲景为心下痞热及邪火迫血妄行之
吐衄而设,历来医家应用甚广,现代,凡属实热邪火诸证,无论各科,均可应用。
    1)消化系统  本方可清泄脾胃之实热,凡由于热邪所致的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
降失调,脘痞心烦,热利口渴,苔黄脉数之证,均可应用。如王氏报道急、慢性胃肠
炎、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胆道出血、伤寒、急性阑
尾炎、慢性阑尾炎、非特异性结肠炎、酒客热痞等属邪热扰乱肠胃者,可用本方或加味
治疗。本方治上消化道出血,属火热迫血妄行者,疗效甚为满意。程氏报道用本方
加白及、乌贼骨、生地榆、仙鹤草、侧柏炭、茜草炭浓煎成300ml,  日1剂,分3次

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4例,证见烦躁不安,  口干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属
胃热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  胃溃疡5例,慢性胃炎5例,止血率100%,
呕血1—2天停止,黑便转黄时间2—5天。袁氏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一例罕见之
贲门撕裂病人,狂暴吐血,下血如注,属胃火炽盛,戕伤血络,火迫血溢,奔流无制,
在禁食、输血、补液等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四生丸合方加减(本
方加生地、丹皮、生荷叶、侧柏炭),1剂而吐血止,再剂便血停的佳效。
    2)循环系统  由于热迫血分,导致的循环系疾病,亦可用本方或其加味治疗。如
高血压、高血脂症、血管硬化、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属于邪热内迫之病机者,均可
应用。刘氏报道治疗一例高血压眩晕患者,血压200/120毫米汞柱,左手拘挛,不能伸
开,腿僵直而行路不便,心烦乱,脉数有力,舌红苔黄,为心火独盛,引动肝风,以本
方泻三焦之实热,以折心肝之火,取实则泻其子,泻心即所以泻肝之义。药后二便通
利,心烦顿释,头目清爽,血压降至170/100毫米汞柱,获得卓效。李氏报道用泻心
法治心律失常症,其中气热互结,窘迫心君,导致的心动过速,证见胸宇闷窒,脘痞不
舒,口苦便结,舌苔薄,脉滑者,治疗以清热散痞为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获
效L5,。山田氏报道,本方与Ca拮抗剂并用,治疗6例高血压病患者,证明对降低血压
有相乘作用。这些经验与研究,说明本方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可喜苗头。
    3)呼吸系统  由于热邪内陷迫肺所致的发热咳喘,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
或热邪灼伤肺络,血热妄行之咯血、鼻衄,本方或加味治疗,常获良效。如肺炎、急性
支气管炎、肺性脑病、支气管扩张[83、胸膜炎、多种原因所致的咯血(如肺癌、肺
结核、支气管扩张)、鼻衄属实热者,均可应用。
    4)精神、神经系统  本方的清热泻火作用,常用于治疗邪热扰乱心神,神明失主,
表现为实火内盛的各种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每能获效。如精神分裂症、癫狂、三叉
神经痛、失眠、头痛、肝豆状核变性等均有报道。乔氏用本方加黄柏、生石膏为基本
方,加减制成I、Ⅱ、Ⅲ号方,  日 1剂,水煎连服24剂为1疗程,一般用1—2个疗
程,治疗精神分裂症500例,痊愈401例,好转93例,无效6例,治愈率80.2%,总
有效率98.8%。日人尾崎哲等用本方提取剂7.5g/d,分3次服,连用4周,治疗精
神分裂症6例,总有效率达90.9%。杨氏等单纯用本方加半枝莲、泽泻、鱼腥草,
每天1剂,水煎连服4周,治疗107例肝豆状核变性,显效9例,好转81例,无效17
例,总有效率达84.2%。陈氏报道,用本方加山栀、石决明、钩藤、甘草、羚羊
粉,治实火头痛如裂,  日服2剂,5日后头痛大减,改为日服1剂,3日后头痛而
愈。日本近几年将本方用治精神科疾患,发现本方对不安感、焦躁感显示有速效的
镇静作用,无其它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5)五官科  本方清泄三焦实火,常用于治疗火热炽盛,邪热上扰清窍所致的五官
科疾患。如王氏报道,用本方或加减可治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口鼻生疮、鹅口疮毒、耳
疖、眼痈、针眼、风赤疮痍、风炫烂眼、胬肉攀睛、天行赤眼、目衄、鼻衄、齿衄、牙
痛、唇肿等疾。李氏用本方加五倍子、大青叶、竹叶为基本方,治疗小儿急性口疮
33例,均见发热、舌边尖、颊粘膜、唇内侧、牙龈、咽峡部有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
表面覆以黄白色假膜,溃疡边缘绕以红晕,  口痛拒食或吮乳困难,  口臭多涎,烦渴,唇
红面赤,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热甚者加生石膏,津耗阴伤者,加玄参、麦冬,

体温达40℃以上者结合物理降温。同时加强口腔护理,适当给予冰硼散吹入口疮表面。
服药1天退热者10例,2天退热者16例,3天退热者7例,溃疡在2—5天内愈合者25
例,5—7天内愈合者8例。总有效率100%。戴氏等用本方加味治眼科急性结合膜
炎、表层巩膜炎、砂眼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风热郁于肺经者,本方加麻黄、
赤芍、刺蒺藜;瘀热滞结肺经者,加夏枯草、制香附、生甘草;肝经郁热者,加石决
明、蝉衣、木贼草;阳明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生甘草,均取得满意效
果。陈氏用本方加栀子、龙胆草、甘草、石决明治疗一例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属
心火炽盛,肝火上炎者,对视力的恢复及眼底出血的吸收取得良效。
    6)其他:据报道,本方或其加减,还可用于治疗属实火炽盛的下述诸症:倒经
(子宫内膜异位证)、心火内迫之多汗症、脂溢性脱发、急性湿疹、带状疱疹、生殖
系疱疹、烧伤、肾盂肾炎、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银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骨髓
炎、乙型脑炎、急性扁桃体炎、疮疡等。如刘氏等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湿热为主的急性
湿疹,证以皮肤潮红、灼热、瘙痒、水疱、糜烂、渗液为主,基本方为本方加地肤子、
白藓皮、茵陈,湿热型加银花、连翘、黄柏;湿阻型,加炒山药、炒白术、云苓;另据
发病部位加引经药,发于上部或全身者,加菊花、蝉衣;发于下部者,加川牛膝、防
己;部分渗水过多者,加土茯苓,重用茵陈。外用黄连5份、甘草1份,共研细末,渗
水多者,干撒患处,渗水少或无渗液者,香油适量调涂患处,  日2次。对泛发全身者可
用六一散外扑。1周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痊愈99例,占59.71%;
显效33例,占19.88%;无效14例,占8.36%,总有效率91.64%。顾氏等用泻心
汤加紫草、虎杖、地榆、珍珠等研末过120目筛消毒,凡士林调制成膏,清创后每天用
1—2次,3天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必要时配抗感染药对症处理,共治疗1000例,治
愈998例,未愈2例,总治愈率99。8%。此外,刘氏还报道用泻心汤加柴胡、鱼腥
草、白芍、枳实等,每天1剂,水煎连服21天为工疗程,治疗阿片成瘾戒断综合征20
例,治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且治疗后血清可卡因、吗啡、烟碱明显
降低。亦有报道用治肝性血卟啉病湿热型获效。
    附子泻心汤:本方为仲景为热痞又兼表阳不固,而复恶寒汗出而设的一首寒温并用
的方剂,现代临床常用于热邪内盛,又兼阳气不足的寒热错杂、虚实互呈之各种疾病的
治疗,不单用于消化系疾病,亦用于治疗消化系以外的诸多疾病。
    1)消化系统  凡由于热邪内阻,又兼阳虚的病理机制所致的脘腹痞闷,饮食欠佳,
恶寒,汗出者,均可使用本方或其加减治疗。据报道上消化道大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病、肠炎、结肠炎、胃脘痛、下利热厥、沙门氏菌属感染、慢性痢疾、复发性口疮、
便秘等,符合上述病机者,皆可应用。如李氏用本方加味治疗胃脘痛21例,腹胀痛,
走窜两胁者,加醋柴胡、炒枳壳。舒肝解郁,消胀除痞;呕恶不能食者,加佛手、白蔻
仁,温中行气,醒脾开胃;气短乏力加炒山药、炙黄芪,益气健脾。结果痊愈14例,
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8%。熊氏用本方加田七末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便血;用本方合失笑散加佛手、珍珠层粉(冲服)治疗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取得良效。姜氏用本方加西洋参治疗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吐血一例,证属热邪
壅滞中焦,气火上炎,络血外溢,呕血后虚阳外越,气虚不摄,上热下寒,服药2剂,
神志转清,胸脘痞闷消失,呕血停止的显著效果。杜氏用本方加桂枝、党参、生姜、

甘草治疗胃脘痞闷,恶寒汗出,苔白,脉浮数之外感引起的腹泻获效。
    2)循环系统  凡属邪热内郁,又兼阳虚,以眩晕、胸脘痞闷、恶寒汗出为辨证要
点的病证,均可用本方或其加减治疗。如符合此病机的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中风)。
熊氏报道用本方加味治中风后盗汗不止;姜氏用本方加味治中风后言謇语塞、左侧
肢体瘫痪,均取得显著疗效。
    3)泌尿系统  郭氏等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具本虚标实,阳虚阴盛,浊
毒泛滥,气乱溲闭的特点,属于正阳虚衰,热邪内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证型,选用
附子泻心汤扶正祛邪,泄浊解毒,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正为合拍。故用本方加马鞭草、
六月雪,再据阴阳气血虚衰偏重,酌加黄芪、党参、或生地、当归,每日1剂,早晚分
2次口服,21天为1个疗程,并与肾安注射组为对照,对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肾小动脉硬化3例、多囊肾5
例、痛风性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1例,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
例、氮质血症期12例、尿毒症期23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中药组、肾安注射组的疗
效,发现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89%,肾安组为64.86%,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组优于
肾安组(P<0.05)。且副作用小,症状改善明显,有可喜的临床价值。该项研究证明
中药组能纠正机体内环境平衡,也就是中医认为的调节机体气血阴阳的错乱,通过轻补
重泄,解毒祛邪,荡涤三焦壅塞之浊毒,缓急分明,恰到好处,通利二便,增进食欲,
改善精神状态等,均优于肾安组(P<0。05)。从而认为中医中药对保护肾功能,降低
尿毒症毒素,延缓肾衰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有着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发掘及探讨其
机理。
    4)其他  据现代报道,血管神经性头痛、阳虚感冒兼慢性胃炎、牙痛、口腔溃疡、
肝性血卟啉病、齿衄、上热下寒证、痈、疖等,凡属阳气虚衰,热邪内阻者,均可应用
本方或其加减治疗。
    (4)医案选录
    大黄黄连泻心汤
    1)罕见贲门撕裂伤大出血  弓某,男,25岁。住院号0685962。入院日期:1992
年1月5 日。患者素嗜酒辛,饮之无度,9天前致狂暴吐血,下血如注,曾一度休克。
胃镜检查:贲门口6点至9点处有两条纵行裂伤,局部血管显露,活动期出血,未见溃
疡及新生物。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经抢救休克、禁食、止血等治疗9天,
总输血量达5000多毫升,血色素降至40g/L。出血势增无减,中挟紫块,便血如水,
病情急危,须作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而求治于中医。诊见:精神紧张,面色苍白,
眼周发黑,口泛血腥,恶心欲吐,汗出心烦,  口干喜冷饮,不能入睡,尿少色如浓茶,
脉滑数,浮大有力,动数不宁,舌尖红少津,苔薄黄而干。急投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四生
丸加减:大黄、黄连、黄芩各12g,沸水浸泡15分钟后,纱布过滤取汁;生地12g、丹
皮15g、生荷叶lOg、侧柏炭15g,煎汤过滤取汁,二药相合,待冷,少少频服,一夜
将500ml药液服完。二诊:吐血已止,尚觉恶心,精神好转,侧卧时感觉心下微似牵引
疼痛,昨夜便黑色血水三次,纯血不挟粪便,每次约lOOml,脉浮大转小,60次/分。
胃火得降,病有转机,上方再进1剂。禁食、静卧、继续输血输液。三诊:吐血便血俱
止,  胃中略有不适,  口干思冷饮,心烦眠差,小便黄少,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滑

不数。火气已衰,胃津被耗,治宜甘寒滋润,清胃化瘀,养胃生津,宁络而防血复出。
取泻心汤合甘露饮加减:大黄10g,黄连10g,山栀炭10g,枳壳9g,天麦冬、生地、
生白芍各20g,石斛10g,天花粉30g,3剂,三七粉10g吞服,每日3次。四诊:精神
好转,吐血便血均未再作,  口渴稍减,头昏睡眠欠佳,舌质尚红,苔白,脉细滑不数,
输血今晨已停。Hb 60g/L。转用养血清热,益胃生津之法。上方去大黄,加枣仁20g,
6剂。可进流汁饮食。后以养血益胃,慎食,调治月余,Hb升至90g/L。随访至今两
年余,饮食如故,未再复发。按:患者酒辛无度,致胃火戕胃,火载血上,故吐血急
暴,量多色鲜挟紫块。此实火所致,主以清热凉血,直折其火。因贲门口撕裂,病位较
高,故予仲景泻心汤法。三黄沸水渍之,取清轻之气,不用重浊之味,合生地、丹皮、
侧柏炭、荷叶凉血止血,速折心下之火。其中大黄一味,苦寒降泻,如(血证论)所述
“既是气药,即是血药”。全方苦寒降下,火势挫败,血宁归经,而收奇效。(<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1994;17(5):32)
    2)癫狂  患者张某,男,38岁。两月前,因家事纠纷,而致精神失常,本市某医
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氯丙嗪、泰尔登等药无效,遂邀刘渡舟教授诊治。就诊时,
患者言语无羁,怒目视人,口味臭秽。又询,知其大便数El不行,舌红苔焦黄而干,脉
滑疾,诊为气郁化火,心火内盛之证。处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9g,黄连9g,黄芩
9g,水煎服3剂。二诊,服上药3剂,大便已通,且能入睡,烦躁诸证亦好转。又嘱其
继服3剂,而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精神分裂症”多属中医之“狂”证。<素
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云:“重阳则狂”。因而本证每因情志不
遂或隐曲抑郁,五志郁而化火,火热扰神,轻者烦躁不安,重者蹬高越垣,打人骂人。
据舌红脉疾等症,刘老诊为气郁化火之证,使用清泻心火之法,使火清神宁,诸症自
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10(3):34)
    3)麻疹后肺炎合并心衰  汪某某,女,3岁。婺源两坑人,1985年4月28日来我
院初诊。病孩一周前出麻疹,麻疹将收完时热仍不退,今日热势增高,呼吸喘促,烦躁
不安,神倦嗜睡,呕吐不食,大便多日未解,门诊以急诊收治观察。查体:739.8℃,
R41次/分。呼吸急促,胸高鼻煽,面青唇绀,咽部焮红,两肺可闻及细小湿性罗音,
心音低钝,心率154次/分,体若燔炭,四末厥冷,舌质红绛苔黄而厚干,脉弦数重按
有力,查外周血象:wB凹600/mm3,N58%,E41%,L 1%。西医诊断:麻疹后肺炎
合并心衰。中医辨证:麻毒内陷,化火窜营,急宜清热解毒,通腑泻火,用大黄黄连泻
心汤化裁。处方:生大黄10g(后下),黄连6g,黄芩10g,鱼腥草20g,生石膏40g
(先煎),大生地12克,淡竹叶10g。l剂,急煎,频频少量灌服。另又以安宫牛黄针
4ml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药后先泻下大便3—4次,体温逐渐降至38℃,四末
逐渐转温,他症亦有明显改善,后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之品而收效,一周后痊愈。按:麻
疹后期并发肺炎,一般患儿气阴两伤,疹毒化火,内攻心肺,治疗十分棘手。本例病儿为麻
疹后出现高热不退,喘促气憋,神烦嗜睡,便秘不食,四末厥冷等一派疹毒蕴聚,内陷心肺
之危候。当此之际,力应挫其壮烈之火毒,争取救其欲绝之化源。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重
用生大黄以泻阳明腑热,下其上燔之火势,大肠通利,肺之壅塞可解,起到透邪平喘之功,
急下存阴之效;又以黄连、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石膏、淡竹叶、生地甘寒清肃;安宫牛黄
针清心火涤痰浊,共助大黄清热泻火解毒。热邪最能伤阴,配合静滴补液以救阴,故病势

虽危,因治中机宜,扭转危机。(<江西中医药)1989;(2):7)
    4)经行吐衄  邱某,33岁,已婚,1993年12月7日初诊。患者经行吐血两年,
屡治不愈。始为月经来潮吐少量鲜红血液,经量中等,继则“上多”“下少”,近17个
月来,唯有经期大量吐血,月经点滴全无。吐血前伴有心烦急躁,胸中憋闷,  自觉有热
气上冲,面红目赤,头胀头痛,两乳胀痛,刻下吐血已过21日,  口苦,便干,舌质红,
苔黄、脉弦。心电图、胸透、胃肠钡餐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
95g/L,出凝血时间均正常。综其脉证及以往治疗,诊为肝胃火旺,冲气上逆。治宜清
厥阴,泻阳明,平冲逆。方以泻心汤加味:大黄(后入)15g,黄连10g,黄芩20g,生
代赭石粉12g(冲服),栝蒌仁20g,川牛膝15g,水煎服,  日1剂。药进3剂,口不苦,
大便不干,轻微腹痛。上方赭石粉增至15g,加白芍30g,甘草10g。继进2剂,值月经
周期未见吐血,唯齿龈有少量出血。药已奏效,嘱其下次经前3—5曰继用上方3剂。
如是共调理3个月经周期而愈。随访至今无恙。按:经云“怒则气逆,甚则吐血”,冲
为血海,属肝经,本案乃肝经郁火,挟冲气上逆犯胃,迫血妄行而定时吐血。遵(内
经)“热者清之”、“逆者平之”之训,投泻心汤以清胃火,加赭石、蒌仁、牛膝以平冲
镇肝引血下行潜归血海。药证相符,故收到不止其血而血自止,不通其经而经自通的良
好效果。(<国医论坛)1995;(3):12)
    5)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徐某某,女,64岁,1987年10月17日初诊。右眼红,疼
痛,视物模糊伴口干喜饮3天。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0.3。右眼抱轮红赤,睫状
区压痛(+),虹膜纹理模糊,瞳孔缩小。裂检:角膜后KP(+),前房内大量絮状渗
出。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当通泄三焦之热,宜泻心与白虎共投。处方:川黄连3g、
黄芩10g、生大黄6g、生石膏30g、知母10g、生甘草6g、天花粉10g。3剂。配合1%
阿托品扩瞳。10月21日二诊:右眼视力0.5,左眼0.4。右眼已不疼痛,睫状区压痛
亦消失,虹膜纹理清晰,角膜后KP(一),前房絮状渗出物全部消失,瞳孔不规则散
大,舌红,脉细数。改进泻热益阴之剂。处方:炒川连3Z.炒大黄6s.炒黄芩68.生
地10g、知母10g、生甘草3真。3剂。10月24日三诊:右眼视力0.6,左眼0.4。除右
眼瞳神呈干缺状态外,余均属正常,嘱服明目地黄丸以巩固疗效。按:本案瞳神紧小
症,发病急骤,病程短暂,患者口干喜饮,舌红脉数,虽属瞳神疾病,但热邪仍在气
分,并用泻心与白虎,配合扩瞳药,以挽救眼科重症。三黄泻心汤方简力专,确是治疗.
火热目疾之良剂。((黑龙江中医药)1989;(3):43)
  附子泻心汤
  1)中风、疝气、盗汗不止  黎某某,男,64岁,住院号:35333。患者因左侧肢
体麻木乏力,活动不灵,时流涎,于85年4月24日入我院。体检发现左侧阴囊肿大如
拳,内容物可自行纳入腹腔。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疝气;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
成,左侧腹股沟斜疝。入院后经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补阳还五汤、磷酸川芎嗪、丹参
注射液、针灸等治疗,肢体活动有明显好转。至5月17日因左侧阴囊壁嵌顿性斜疝行
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发热、咳嗽,经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一周
后热退,咳嗽减轻,但夜晚盗汗甚多,伴头晕头痛,舌质淡暗,苔黄厚腻,脉弦滑。曾
先后用温胆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等治疗,历经20天,盗汗不止,肢体活动也毫无进
步。其时天气炎热,虽出汗很多,仍用大毛巾被裹身而睡,面色咣白,气短,神疲,舌

苔仍见黄厚而腻。全面来看,此属本虚标实,寒热相兼之证。清其热则恐损其阳,温其
阳又虑助热,唯附子泻心汤正合拍。又考虑到厚腻黄苔,乃胃中蕴热所致,湿重当通
阳,通阳在乎利小便,故用:炮附片15g(先煎),大黄6g,川黄连3g,黄芩9g,滑石
18g,煅龙骨、牡蛎各30g(先煎),绵茵陈15g,茯苓24g。方中附子温阳固表,三黄
泻胃火,滑石、茵陈、茯苓利小便以通阳,龙牡敛阴,共奏温阳固表,泄热利湿之功。
服药3剂后,盗汗减少,再进3剂,完全停止,遂转用补气活血通络方药。按:有人将
附子泻心汤证的基本病理概括为表阳虚衰,胃中蕴热。本病例正是由于中风之后,复经
手术创伤,正气受损,以致表阳不固,而盗汗不已。同时长期有黄厚腻苔,说明胃中蕴
热,继而痰湿内生,确属整体反应性和局部层次共同构成的复杂证候,故非寒温并用的
本方不效。((49景学说研究与临床>1985;(4):27)
    2)上热下寒证  宋某某,男,48岁。1985年9月18日就诊。主诉:腰以上时汗
出而心烦,腰以下无汗而发凉,伴梦遗,阴部发冷而阴器回缩,大便稀溏。  日一行,舌
质暗红,脉沉滑。辨证:上下阴阳不和,水火不相交济。治法:清上温下,交通阴阳。
处方:附子泻心汤
    炮附子lOg(水煎煮),黄连、黄芩、大黄各6g(沸水泡渍),和汁兑服,2剂。
    9月21日复诊:服药后大便日二、三次而甚稀,心烦汗出已止,阴缩遗精之证皆
愈,下肢已由凉转热,惟阴部似有凉冷感,舌边尖红而苔白,脉沉,是火热已清,尚未
遍达之象,以四逆原方3付而愈。按:本证寒热错杂,寒是真寒,热是真热,临证较难
辨治,刘(刘渡舟教授)认为,大凡上热者,极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处于
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之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
生内寒,所以用附子泻心汤,专煎附子以温下寒,另渍三黄以消上热,如此寒热异其
气,而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使阴阳调和,水火交济,则诸证自愈。(<北
京中医)1986;(4):4)
    3)上消化道大出血  岳某,女,48岁。1985年9月25 日诊。素患“胃痛”病,
曾作胃肠钡餐X线摄片,诊断为“胃溃疡”。两天前胃痛复发,  自服“去痛片”等药
后,症情加重,反增呕吐,初为食物残渣,昨日晚突然呕吐鲜血,挟有血块,吐后冷汗
淋漓,畏寒,今晨又吐血一次后,突然昏厥,急来就诊。诊见面色苍白,声低气弱,冷
汗淋漓,汗出粘手,  口干苦,心下痞满胀痛,但腹部按之柔软,胃脘部有压痛,便干色
黑如柏油,棉被裹身,四末厥冷,舌苔黄燥,脉浮大中空。证属邪热内郁,伤及血络,
血随气逆,气随血脱。治以“釜底抽薪”益气温阳。用附子泻心汤泻热温阳,寒热并
举,加参、芪益气固摄以扶正。处方:熟附片50g(先煎半时),黄连、黄芩、大黄、
党参各15g,黄芪30g,甘草10g。水煎分3次服。服1剂后,血止呕停,痞痛诸症均
减,能进食稀饮。再服1剂后,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收功。随访两年,未复发。按:附子
泻心汤主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本方用治吐血,是因吐血之证多由胃来,正如
<血证论>说:“血入胃中,则胃家实,虽不似伤寒证,以胃有燥屎,为胃家实证;然其
血积在胃亦实象也。”治疗上又指出“必亟夺其实,釜底抽薪,然后能降气止逆,仲景
泻心汤主之”而出血之后,往往气随血脱,导致瘀热郁于内,阳气脱于外,故必须兼以
温阳固脱方为合拍,本病以呕吐鲜血,心下痞满,冷汗淋漓,脉浮大中空为辨证要点。
(<四川1中医)1989;(2):20)

    按:本例热郁于内,因火而动,呕吐鲜红,又见畏寒肢厥,冷汗淋漓,昏厥,脉大
中空,一派阳气欲脱之危象,寒热并见,虚实互呈,故急投附子泻心汤,以大剂附子扶
阳固脱,参芪益气,三黄直夺其火势,1剂而阳回血止,收效甚捷。
    [按语]  大黄黄连泻心汤为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乃攻实之剂,
主要用于热痞的治疗,但临床应用甚广,凡因邪热实火所导致的各种病证,不仅是脾
胃,对消化系统以外的各科病证,均可应用本方或其加减治疗。李时珍谓“仲景治心气
不足,吐衄血者,用泻心汤,实泻心包、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足见本方涉
及的脏腑较宽,所及病证较多,不仅限于心下痞及吐衄之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
载三黄丸,即本方,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
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
热,即生背疖、疮痍及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亦治小儿积热。”现代临床报道,
所治更为广泛,关键是掌握实火邪热的病机,当有口渴脉数,苔黄溲赤等各种热实的证
候,据证加减,火势得挫,每能奏效。如因火而动之吐衄,本方加生地、丹皮、赤芍、
枳壳、三七(粉吞);鼻衄者可入白茅根、藕节炭;痰热内扰之失眠,可用本方合温胆
汤;热利者,本方选加广香、白芍、马齿苋、地榆、白头翁;热毒疮疡皮疹,可选加丹
皮、地肤子、白鲜皮、荆芥炭、红花、蒲公英、银花、连翘,亦可用本方研粉,调敷患
处;火热上扰清窍之目赤肿痛,可加入山栀、龙胆草、草决明、车前子。总之,随证而
施,可获满意疗效。
    本方煎煮法,颇具特色,可用沸水渍之,取其味薄清淡,以泄心下痞热,亦可煎
煮,取其苦寒味厚,直折火势,以止吐衄。此外,后世及现代还可为丸剂服用,或作散
剂调敷。本方纯属苦寒之剂,.临证对非实火者不可用,对阴虚内热者,亦不可单纯使
用。
    附子泻心汤,是仲景为热痞又兼表阳不固,恶寒汗出而设,其应用当以邪火内郁,
又兼阳虚为辨证要点,所用亦广,大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又见阳气不足,寒热错杂,虚
实互呈之证,均可应用。其煎煮之法,三黄渍之,附子另煎,合而各施其职,寒热并
治,临证当予重视。
    [现代研究]
    (1)大黄黄连泻心汤
    1)抗菌作用:本方煎剂体外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
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与链霉素相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抑菌圈与青霉素相似。
    2)导泻作用:本方煎剂灌胃能使实验性大鼠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变为稀软状。
    3)抗消化性溃疡作用l本方提取剂lOOmg/kg,对五肽胃泌素和2。去氧葡萄糖引
起大鼠胃酸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提取剂>50mg/kg,能明显抑制阿司匹林和乙醇致
实验性大鼠胃损伤。当其提取剂用量在100—300mg/kg下能明显抑制牛磺胆酸盐引起
的胃粘膜损伤。其抑制胃酸和抗溃疡机理与甲氰咪呱和阿托品不同,可能与其增强胃粘
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功能有关。
    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方浸渍剂和煎剂能增加实验性小鼠抗体滴度,增强巨噬
细胞吞噬能力,并使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但对免疫复合物形成无明显影响。

该方提取剂能对抗类固醇致大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及肾上腺重量减轻,可见泻心汤对
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5)解热作用:本方加味煎剂能明显降低内毒素致实验性发热大鼠体温(P<
0.05),其退热时间持续4h左右。金氏的研究证实本方有清热作用,其机理与抑制交感
神经系统和垂体一甲状腺系统机能有直接关系。
    6)镇静、抗惊厥作用。本方煎剂能明显推迟实验性动物惊厥发生的时间。应用泻
心汤提取剂治疗失眠呈现明显镇静作用。
    7)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方煎剂28.57mg/ml体内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P<0.01),其抑制率达75.24%,较0.25mg/ml潘生丁疗效高2倍。
    8)抗凝血作用:本方提取剂能明显降低类固醇激素致实验性大鼠血粘度和红细胞
压积升高,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升高,提高抗凝血酶Ⅲ活性。该方煎剂体外还有明显
抑制血小板聚集性。
    9)降血脂降血压作用:本方提取剂能明显降低类固醇激素致实验性大鼠血磷、甘
油三酯、β脂蛋白升高(P<0.05),降低大鼠过氧化脂质升高。应用本方提取剂治疗高
血压取得了明显降压作用。
    10)抗肾功能损伤作用:本方提取剂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肾功能衰竭的甲基胍和
腺嘌呤所致的实验性大鼠肾功能衰竭的BUN,并能抑制顺氯氨铂对BUN的升高。
    11)抗缺氧作用:该方水醇法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和氰化钾
等方法引起的动物急性缺氧现象,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抗缺氧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耐
缺氧能力,降低脑的耗氧量,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少整体细胞耗氧有关。
    12)改善肝肾功能:实验证明,该方能改善苯肼所致中毒家兔之肝肾功能。
    附子泻心汤
    1)抗缺氧作用  田氏的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的醇提取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提高小
白鼠的耐缺氧能力;对氰化钾、亚硝酸钠、异丙肾上腺素和结扎小白鼠双侧颈总动脉所
致的急性缺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而延长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该方
的抗缺氧作用可能与减少动物机体耗氧量,提高心肌、脑组织抗缺氧能力有关,显然有
利于改变机体在血脉妄行以致出血等心火亢盛时的机能状态,促进疾病痊愈,这可能是
该方“扶阳”的机理所在。
    2)抗凝血作用  万氏的实验研究证实附子泻心汤水醇法提取液具有延长出血时间,
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作用。对体外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红蛋白的
含量无明显的影响,这些作用可能是附子泻心汤水醇法提取液用于热痞兼表阳不足等证
的药理基础。热痞多见于血郁引起的某些出血性疾病,表阳不足即指体弱、乏力等症。
该方减少血小板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是其破解血郁、消除痞患,扶助阳气,强
壮身体的潜在机制,促进疾病的痊愈。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154、155)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
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後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後但加附子也,故後云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大黄二汤  黄连一雨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甄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词解]
    (1)麻沸汤:即沸水。钱天来<伤寒溯源集):“曰麻沸汤者,言汤沸时泛沫之多,
其乱如麻也。”
    (2)渍(zi,自):浸、沤之意
    (3)须臾:很短的时间
    [提要]  论热痞及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释义]  此二条论述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及附子泻心汤证的主要脉证及治法。154
条阐述了热痞的证候特征与治法。心下为胃脘部,钱天来(伤寒溯源集)日:“心下者,心之
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心下痞,按之濡,指胃脘部堵闷不
适,按之柔软。关脉以候中焦,浮主阳热在上,因邪热结于中焦,故关脉应之而浮。本证系
无形之邪热阻于心下,致气机痞塞,乃气痞之证,内无实邪,故但觉心下痞塞,堵闷不适,按
之柔软而不痛,与心下硬,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的结胸证显然有别。
    本证为热邪内阻,除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等主要脉证外,尚可见心烦、口渴、
吐衄出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证表现。治当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泄邪
热,则痞证自除。

    155条论述附子泻心汤证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本条承接154条言心下痞,当为热痞
可知,复有恶寒汗出之症,而不曰“表未解”,且从附子泻心汤看,为大黄黄连泻心汤
但加温阳之附子而成,以方测证,当为热痞之证又兼见阳虚之候,其恶寒汗出,无头痛
发热脉浮等表证,当是表阳虚,卫外不固,失于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之
故。本证寒热并见,虚实互呈,单与清热泻痞,则阳虚难复,纯与扶阳固表,则痞结难
除,故治以附子泻心汤,寒温并用,消补兼施,使热痞除,表虚得固,则心下痞,恶寒
汗出解矣。
    [选注]
    成无己:心下硬,按之痛,关脉沉者。实热也。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虚热也,大黄黄连汤,以导其虚热。(<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
  尤在泾:成氏所谓虚热者,对燥屎而言也,非阴虚阳虚之谓,盖热邪入里,与糟粕
相结,则为实热,不与糟粕相结,即为虚热,本方以大黄、黄连为剂,而不用枳、朴、
芒硝者,盖以泄热,非以荡实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
  钱天来: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痞
者……以邪气痞塞于中,上下不通而名之也……按之濡,即所谓气痞也。其脉关上浮
者,浮为阳邪,浮主在上,关为中焦,寸为上焦,因邪在中焦,故关上浮也。若结胸之
脉,则寸浮而关沉矣,结胸因热邪水饮并结,按之石硬,或心下至少腹皆痛不可近,故
治之以大陷胸汤。此则关上浮,按之濡,乃无形之邪热也,热虽无形,然非苦寒以泄
之,不能去也,故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卷三.结胸心下痞))
  钱天来:此又承上文言……伤寒郁热之邪,误入而为痞,原非大实,而复见恶寒汗
出者,知其命门真阳已虚,以致卫气不密,故玄府不得紧闭而汗出,阳虚不任外气而恶
寒也。((伤寒溯源集.卷三.结胸心下痞))
    [评述]  成氏以结胸、痞证对勘,言虚热、实热,实指有形之邪结,虚指无形之邪
结,痞证之虚热,非指虚证之虚。尤氏之言,有助于对虚热、实热之理解。钱氏对大黄
黄连泻心汤证及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病位与结胸、痞证的鉴别,论述扼要,概念明
晰,精当可从。
    [治法]
    1。清热消痞。
    2.清热消痞  扶阳固表。
    [方药]
    1.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2.附子泻心汤方。
    [方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仅有大黄黄连二味,但按林亿等方后注及考(千金
翼方)等记载,当有黄芩为是。三者均为苦寒之味,大黄泄热和胃;黄连泄心胃之火;
黄芩泄中焦实火,三者合用,使邪热得除,则痞结得开,气机流畅,,心下痞闷之证自
除。本方苦寒泄热,专治无形邪热壅滞之热痞,值得重视的是,三味药物用量轻,,大黄
二两,仅为承气之半,黄连、黄芩各一两,用量亦轻,且煎法特殊,以麻沸汤浸渍短
时,去滓温服,是取其气之轻扬,以泄心下热结。不用煎煮法,系不取重浊之味,以免
达下而导泻。全方重在泄心下热结而消痞,而不在于泻下燥结以荡实。

    附子泻心汤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其配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以治心下
热痞,兼见阳虚表气不固者,诚如尤在泾所曰:“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
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为使清
热消痞,扶阳固表,并奏其功,采用了极为特殊的煎服法,当尤为重视。三黄苦寒,以
沸水浸渍少顷,绞去滓,取其轻清之气薄,以泻心下热结而消痞,别煮附子,以温经扶
阳而固表,令恶寒汗出愈。二者虽寒热异气,生熟异性,合和分温再服,各司其职,共
奏消痞固表之功。
    [方论选]
    汪苓友:麻沸汤者,熟汤也,汤将熟时,其面沸泡如麻,以故云麻。痞病者,邪热
聚于心下,不比结胸之大实大坚,故用沸汤,渍绞大黄黄连之汁温服,取其气味皆薄,
则性缓恋膈,能泻心下痞热之气,此为邪热稍轻之证,大抵非虚热也。((伤寒论辨证广
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钱天来:谓之泻心汤者,非用黄连以泻心脏之火也,盖以之治心下痞而名之
也。……若夫大黄黄连泻心汤者,因伤寒郁热之邪,误下入里而痞塞于心下,虽按之濡
而属于无形之气痞,然终是热邪,故用大黄之苦寒泄之,以攻胃分之热邪,黄连之苦寒
开之,以除中焦之郁热,而成倾否之功。在五泻心汤中,独为攻热之剂也。……但以麻
沸汤渍服,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也,盖因按之软,则胃中无大宿垢,关脉浮,则中气不
实,故但渍而不煎,为泄虚热而非攻下之剂。(<伤寒溯源集。心下痞证治第四))
    李士材:以三黄之苦寒,清中济阴,以附子之辛热,温经固阳,寒热互用,攻补并
施而不悖,此仲景之妙用如神也。(摘自<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
    舒驰远: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
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取轻而补取重,制度之妙,全在神
明运用之中,非仲景其孰能之。(<舒氏伤寒集注.太阳中篇))
    [点评]  各家对二方的功用、释义明晰,对其特殊的煎服法尤为重视,强调了治上
焦之热,用沸汤短时浸渍,取其气轻味薄;治下焦之虚,当以多煎,取其味厚达下的原
则,阐发了仲景制方用法之妙。这一原则,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概括为“凡治下
焦之补剂,当多煎以熟为主,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佳”,对临证尤具指导意义。
汪氏所言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邪热稍轻之证,非虚热也,是指实证而言,非虚热一句,
是非虚证也,与钱氏所曰之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泄虚热者不同,钱氏所言之虚热,指无形
之邪热结滞,非内有实邪之谓,二者所指有别,当明其意。
    [临床运用]
    (1)张仲景对二方的应用
    1)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热痞,见154条。
    2)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表气不固之证,见155条。
    3)(金匮要略):用泻心汤治邪火有余,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亦治霍乱”。
服法有别,是用水三升,煮三黄,取一升,顿服。
    (2)后世医家对二方的应用
    1)(备急千金要方):三黄散,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即是大黄、黄连、黄芩各
四两,捣筛为散,先食服方寸匕,  日三服。亦可为丸服。(外台秘要)集验疗黄疸亦载。

    2)<干金翼方):三黄汤,主治腹胀腹痛,下焦热结,不得大便即是大黄、黄连、
黄芩各三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作丸。又载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
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即是用大黄、黄连、黄芩,随四时加减其
量,捣末,炼蜜和如大豆,饮服五丸,  日三服,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
    3)<太平圣惠方):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热蒸在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
然后身面悉黄,名为内黄。
    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黄丸,即三黄各等分,捣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热水吞服。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
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
脏俱热,即生背疖疮痍及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亦治小儿积热。
    5)<活人书):泻心三黄汤,即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妇人伤寒,六七日,  胃中有燥
屎,大便难,烦躁谵语,  目赤,毒气闭塞不得通。如目赤睛痛,宜加白茯苓、嫩竹叶,
泻肝之余气。
  6)<拔萃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地黄,治血积胸中,热甚,血在上焦者。
  7)<张氏医通):大黄黄连泻心汤加木香,治噤口痢,有积秽太多,恶气薰蒸者。
  8)(肘后方):恶疮三十年不愈者,大黄黄连各三两为散,洗疮净,粉之且三,无
不瘥。又治乳中起瘰病痛方:大黄黄连各三两,水五斤,煮取一升三合,分三服,得下
即愈。
  9)<.临证指南医案):凡吐血成盘碗者,服大黄黄连泻心汤最效。
  lo)<保赤全书):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麻疹赤白痢,里急后重,身黄者。
  11)  <慎斋遗书):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治牙根烂。牙根烂,非胃火也。因肾水不
足,大肠膀胱之火横行,而与心火合炽者。
    12)(眼科六经法要):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太阳伤风证,服桂枝汤不解,  目赤痛,小
便黄,大便结,心下痞,眵多而硬。
    13)<此事难知):附子泻心汤治病人身热而烦躁不宁,大小便自利,脉浮满无力,
按之全无者。
    14)(类聚方广义):附子泻心汤治老人瞀闷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
面无血色,额上冷汗,脉伏如绝,其状仿佛中风者,谓之饮郁食厥。
    15)<珍本医书集成):附子泻心汤治脘腹胀满,心下连少腹,中横一纹,如葫芦状。
此中宫痞塞,阴阳结绝。勉进附子泻心汤,温阳泻浊,通便挽危,否则恐致喘汗厥脱。
    (3)现代应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本方是一首清泻实火的方剂,仲景为心下痞热及邪火迫血妄行之
吐衄而设,历来医家应用甚广,现代,凡属实热邪火诸证,无论各科,均可应用。
    1)消化系统  本方可清泄脾胃之实热,凡由于热邪所致的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
降失调,脘痞心烦,热利口渴,苔黄脉数之证,均可应用。如王氏报道急、慢性胃肠
炎、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胆道出血、伤寒、急性阑
尾炎、慢性阑尾炎、非特异性结肠炎、酒客热痞等属邪热扰乱肠胃者,可用本方或加味
治疗。本方治上消化道出血,属火热迫血妄行者,疗效甚为满意。程氏报道用本方
加白及、乌贼骨、生地榆、仙鹤草、侧柏炭、茜草炭浓煎成300ml,  日1剂,分3次

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4例,证见烦躁不安,  口干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属
胃热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  胃溃疡5例,慢性胃炎5例,止血率100%,
呕血1—2天停止,黑便转黄时间2—5天。袁氏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一例罕见之
贲门撕裂病人,狂暴吐血,下血如注,属胃火炽盛,戕伤血络,火迫血溢,奔流无制,
在禁食、输血、补液等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四生丸合方加减(本
方加生地、丹皮、生荷叶、侧柏炭),1剂而吐血止,再剂便血停的佳效。
    2)循环系统  由于热迫血分,导致的循环系疾病,亦可用本方或其加味治疗。如
高血压、高血脂症、血管硬化、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属于邪热内迫之病机者,均可
应用。刘氏报道治疗一例高血压眩晕患者,血压200/120毫米汞柱,左手拘挛,不能伸
开,腿僵直而行路不便,心烦乱,脉数有力,舌红苔黄,为心火独盛,引动肝风,以本
方泻三焦之实热,以折心肝之火,取实则泻其子,泻心即所以泻肝之义。药后二便通
利,心烦顿释,头目清爽,血压降至170/100毫米汞柱,获得卓效。李氏报道用泻心
法治心律失常症,其中气热互结,窘迫心君,导致的心动过速,证见胸宇闷窒,脘痞不
舒,口苦便结,舌苔薄,脉滑者,治疗以清热散痞为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获
效L5,。山田氏报道,本方与Ca拮抗剂并用,治疗6例高血压病患者,证明对降低血压
有相乘作用。这些经验与研究,说明本方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可喜苗头。
    3)呼吸系统  由于热邪内陷迫肺所致的发热咳喘,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
或热邪灼伤肺络,血热妄行之咯血、鼻衄,本方或加味治疗,常获良效。如肺炎、急性
支气管炎、肺性脑病、支气管扩张[83、胸膜炎、多种原因所致的咯血(如肺癌、肺
结核、支气管扩张)、鼻衄属实热者,均可应用。
    4)精神、神经系统  本方的清热泻火作用,常用于治疗邪热扰乱心神,神明失主,
表现为实火内盛的各种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每能获效。如精神分裂症、癫狂、三叉
神经痛、失眠、头痛、肝豆状核变性等均有报道。乔氏用本方加黄柏、生石膏为基本
方,加减制成I、Ⅱ、Ⅲ号方,  日 1剂,水煎连服24剂为1疗程,一般用1—2个疗
程,治疗精神分裂症500例,痊愈401例,好转93例,无效6例,治愈率80.2%,总
有效率98.8%。日人尾崎哲等用本方提取剂7.5g/d,分3次服,连用4周,治疗精
神分裂症6例,总有效率达90.9%。杨氏等单纯用本方加半枝莲、泽泻、鱼腥草,
每天1剂,水煎连服4周,治疗107例肝豆状核变性,显效9例,好转81例,无效17
例,总有效率达84.2%。陈氏报道,用本方加山栀、石决明、钩藤、甘草、羚羊
粉,治实火头痛如裂,  日服2剂,5日后头痛大减,改为日服1剂,3日后头痛而
愈。日本近几年将本方用治精神科疾患,发现本方对不安感、焦躁感显示有速效的
镇静作用,无其它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5)五官科  本方清泄三焦实火,常用于治疗火热炽盛,邪热上扰清窍所致的五官
科疾患。如王氏报道,用本方或加减可治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口鼻生疮、鹅口疮毒、耳
疖、眼痈、针眼、风赤疮痍、风炫烂眼、胬肉攀睛、天行赤眼、目衄、鼻衄、齿衄、牙
痛、唇肿等疾。李氏用本方加五倍子、大青叶、竹叶为基本方,治疗小儿急性口疮
33例,均见发热、舌边尖、颊粘膜、唇内侧、牙龈、咽峡部有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
表面覆以黄白色假膜,溃疡边缘绕以红晕,  口痛拒食或吮乳困难,  口臭多涎,烦渴,唇
红面赤,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热甚者加生石膏,津耗阴伤者,加玄参、麦冬,

体温达40℃以上者结合物理降温。同时加强口腔护理,适当给予冰硼散吹入口疮表面。
服药1天退热者10例,2天退热者16例,3天退热者7例,溃疡在2—5天内愈合者25
例,5—7天内愈合者8例。总有效率100%。戴氏等用本方加味治眼科急性结合膜
炎、表层巩膜炎、砂眼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风热郁于肺经者,本方加麻黄、
赤芍、刺蒺藜;瘀热滞结肺经者,加夏枯草、制香附、生甘草;肝经郁热者,加石决
明、蝉衣、木贼草;阳明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生甘草,均取得满意效
果。陈氏用本方加栀子、龙胆草、甘草、石决明治疗一例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属
心火炽盛,肝火上炎者,对视力的恢复及眼底出血的吸收取得良效。
    6)其他:据报道,本方或其加减,还可用于治疗属实火炽盛的下述诸症:倒经
(子宫内膜异位证)、心火内迫之多汗症、脂溢性脱发、急性湿疹、带状疱疹、生殖
系疱疹、烧伤、肾盂肾炎、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银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骨髓
炎、乙型脑炎、急性扁桃体炎、疮疡等。如刘氏等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湿热为主的急性
湿疹,证以皮肤潮红、灼热、瘙痒、水疱、糜烂、渗液为主,基本方为本方加地肤子、
白藓皮、茵陈,湿热型加银花、连翘、黄柏;湿阻型,加炒山药、炒白术、云苓;另据
发病部位加引经药,发于上部或全身者,加菊花、蝉衣;发于下部者,加川牛膝、防
己;部分渗水过多者,加土茯苓,重用茵陈。外用黄连5份、甘草1份,共研细末,渗
水多者,干撒患处,渗水少或无渗液者,香油适量调涂患处,  日2次。对泛发全身者可
用六一散外扑。1周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痊愈99例,占59.71%;
显效33例,占19.88%;无效14例,占8.36%,总有效率91.64%。顾氏等用泻心
汤加紫草、虎杖、地榆、珍珠等研末过120目筛消毒,凡士林调制成膏,清创后每天用
1—2次,3天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必要时配抗感染药对症处理,共治疗1000例,治
愈998例,未愈2例,总治愈率99。8%。此外,刘氏还报道用泻心汤加柴胡、鱼腥
草、白芍、枳实等,每天1剂,水煎连服21天为工疗程,治疗阿片成瘾戒断综合征20
例,治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且治疗后血清可卡因、吗啡、烟碱明显
降低。亦有报道用治肝性血卟啉病湿热型获效。
    附子泻心汤:本方为仲景为热痞又兼表阳不固,而复恶寒汗出而设的一首寒温并用
的方剂,现代临床常用于热邪内盛,又兼阳气不足的寒热错杂、虚实互呈之各种疾病的
治疗,不单用于消化系疾病,亦用于治疗消化系以外的诸多疾病。
    1)消化系统  凡由于热邪内阻,又兼阳虚的病理机制所致的脘腹痞闷,饮食欠佳,
恶寒,汗出者,均可使用本方或其加减治疗。据报道上消化道大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病、肠炎、结肠炎、胃脘痛、下利热厥、沙门氏菌属感染、慢性痢疾、复发性口疮、
便秘等,符合上述病机者,皆可应用。如李氏用本方加味治疗胃脘痛21例,腹胀痛,
走窜两胁者,加醋柴胡、炒枳壳。舒肝解郁,消胀除痞;呕恶不能食者,加佛手、白蔻
仁,温中行气,醒脾开胃;气短乏力加炒山药、炙黄芪,益气健脾。结果痊愈14例,
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8%。熊氏用本方加田七末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便血;用本方合失笑散加佛手、珍珠层粉(冲服)治疗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取得良效。姜氏用本方加西洋参治疗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吐血一例,证属热邪
壅滞中焦,气火上炎,络血外溢,呕血后虚阳外越,气虚不摄,上热下寒,服药2剂,
神志转清,胸脘痞闷消失,呕血停止的显著效果。杜氏用本方加桂枝、党参、生姜、

甘草治疗胃脘痞闷,恶寒汗出,苔白,脉浮数之外感引起的腹泻获效。
    2)循环系统  凡属邪热内郁,又兼阳虚,以眩晕、胸脘痞闷、恶寒汗出为辨证要
点的病证,均可用本方或其加减治疗。如符合此病机的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中风)。
熊氏报道用本方加味治中风后盗汗不止;姜氏用本方加味治中风后言謇语塞、左侧
肢体瘫痪,均取得显著疗效。
    3)泌尿系统  郭氏等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具本虚标实,阳虚阴盛,浊
毒泛滥,气乱溲闭的特点,属于正阳虚衰,热邪内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证型,选用
附子泻心汤扶正祛邪,泄浊解毒,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正为合拍。故用本方加马鞭草、
六月雪,再据阴阳气血虚衰偏重,酌加黄芪、党参、或生地、当归,每日1剂,早晚分
2次口服,21天为1个疗程,并与肾安注射组为对照,对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肾小动脉硬化3例、多囊肾5
例、痛风性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1例,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
例、氮质血症期12例、尿毒症期23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中药组、肾安注射组的疗
效,发现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89%,肾安组为64.86%,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组优于
肾安组(P<0.05)。且副作用小,症状改善明显,有可喜的临床价值。该项研究证明
中药组能纠正机体内环境平衡,也就是中医认为的调节机体气血阴阳的错乱,通过轻补
重泄,解毒祛邪,荡涤三焦壅塞之浊毒,缓急分明,恰到好处,通利二便,增进食欲,
改善精神状态等,均优于肾安组(P<0。05)。从而认为中医中药对保护肾功能,降低
尿毒症毒素,延缓肾衰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有着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发掘及探讨其
机理。
    4)其他  据现代报道,血管神经性头痛、阳虚感冒兼慢性胃炎、牙痛、口腔溃疡、
肝性血卟啉病、齿衄、上热下寒证、痈、疖等,凡属阳气虚衰,热邪内阻者,均可应用
本方或其加减治疗。
    (4)医案选录
    大黄黄连泻心汤
    1)罕见贲门撕裂伤大出血  弓某,男,25岁。住院号0685962。入院日期:1992
年1月5 日。患者素嗜酒辛,饮之无度,9天前致狂暴吐血,下血如注,曾一度休克。
胃镜检查:贲门口6点至9点处有两条纵行裂伤,局部血管显露,活动期出血,未见溃
疡及新生物。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经抢救休克、禁食、止血等治疗9天,
总输血量达5000多毫升,血色素降至40g/L。出血势增无减,中挟紫块,便血如水,
病情急危,须作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而求治于中医。诊见:精神紧张,面色苍白,
眼周发黑,口泛血腥,恶心欲吐,汗出心烦,  口干喜冷饮,不能入睡,尿少色如浓茶,
脉滑数,浮大有力,动数不宁,舌尖红少津,苔薄黄而干。急投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四生
丸加减:大黄、黄连、黄芩各12g,沸水浸泡15分钟后,纱布过滤取汁;生地12g、丹
皮15g、生荷叶lOg、侧柏炭15g,煎汤过滤取汁,二药相合,待冷,少少频服,一夜
将500ml药液服完。二诊:吐血已止,尚觉恶心,精神好转,侧卧时感觉心下微似牵引
疼痛,昨夜便黑色血水三次,纯血不挟粪便,每次约lOOml,脉浮大转小,60次/分。
胃火得降,病有转机,上方再进1剂。禁食、静卧、继续输血输液。三诊:吐血便血俱
止,  胃中略有不适,  口干思冷饮,心烦眠差,小便黄少,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滑

不数。火气已衰,胃津被耗,治宜甘寒滋润,清胃化瘀,养胃生津,宁络而防血复出。
取泻心汤合甘露饮加减:大黄10g,黄连10g,山栀炭10g,枳壳9g,天麦冬、生地、
生白芍各20g,石斛10g,天花粉30g,3剂,三七粉10g吞服,每日3次。四诊:精神
好转,吐血便血均未再作,  口渴稍减,头昏睡眠欠佳,舌质尚红,苔白,脉细滑不数,
输血今晨已停。Hb 60g/L。转用养血清热,益胃生津之法。上方去大黄,加枣仁20g,
6剂。可进流汁饮食。后以养血益胃,慎食,调治月余,Hb升至90g/L。随访至今两
年余,饮食如故,未再复发。按:患者酒辛无度,致胃火戕胃,火载血上,故吐血急
暴,量多色鲜挟紫块。此实火所致,主以清热凉血,直折其火。因贲门口撕裂,病位较
高,故予仲景泻心汤法。三黄沸水渍之,取清轻之气,不用重浊之味,合生地、丹皮、
侧柏炭、荷叶凉血止血,速折心下之火。其中大黄一味,苦寒降泻,如(血证论)所述
“既是气药,即是血药”。全方苦寒降下,火势挫败,血宁归经,而收奇效。(<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1994;17(5):32)
    2)癫狂  患者张某,男,38岁。两月前,因家事纠纷,而致精神失常,本市某医
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氯丙嗪、泰尔登等药无效,遂邀刘渡舟教授诊治。就诊时,
患者言语无羁,怒目视人,口味臭秽。又询,知其大便数El不行,舌红苔焦黄而干,脉
滑疾,诊为气郁化火,心火内盛之证。处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9g,黄连9g,黄芩
9g,水煎服3剂。二诊,服上药3剂,大便已通,且能入睡,烦躁诸证亦好转。又嘱其
继服3剂,而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精神分裂症”多属中医之“狂”证。<素
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云:“重阳则狂”。因而本证每因情志不
遂或隐曲抑郁,五志郁而化火,火热扰神,轻者烦躁不安,重者蹬高越垣,打人骂人。
据舌红脉疾等症,刘老诊为气郁化火之证,使用清泻心火之法,使火清神宁,诸症自
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10(3):34)
    3)麻疹后肺炎合并心衰  汪某某,女,3岁。婺源两坑人,1985年4月28日来我
院初诊。病孩一周前出麻疹,麻疹将收完时热仍不退,今日热势增高,呼吸喘促,烦躁
不安,神倦嗜睡,呕吐不食,大便多日未解,门诊以急诊收治观察。查体:739.8℃,
R41次/分。呼吸急促,胸高鼻煽,面青唇绀,咽部焮红,两肺可闻及细小湿性罗音,
心音低钝,心率154次/分,体若燔炭,四末厥冷,舌质红绛苔黄而厚干,脉弦数重按
有力,查外周血象:wB凹600/mm3,N58%,E41%,L 1%。西医诊断:麻疹后肺炎
合并心衰。中医辨证:麻毒内陷,化火窜营,急宜清热解毒,通腑泻火,用大黄黄连泻
心汤化裁。处方:生大黄10g(后下),黄连6g,黄芩10g,鱼腥草20g,生石膏40g
(先煎),大生地12克,淡竹叶10g。l剂,急煎,频频少量灌服。另又以安宫牛黄针
4ml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药后先泻下大便3—4次,体温逐渐降至38℃,四末
逐渐转温,他症亦有明显改善,后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之品而收效,一周后痊愈。按:麻
疹后期并发肺炎,一般患儿气阴两伤,疹毒化火,内攻心肺,治疗十分棘手。本例病儿为麻
疹后出现高热不退,喘促气憋,神烦嗜睡,便秘不食,四末厥冷等一派疹毒蕴聚,内陷心肺
之危候。当此之际,力应挫其壮烈之火毒,争取救其欲绝之化源。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重
用生大黄以泻阳明腑热,下其上燔之火势,大肠通利,肺之壅塞可解,起到透邪平喘之功,
急下存阴之效;又以黄连、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石膏、淡竹叶、生地甘寒清肃;安宫牛黄
针清心火涤痰浊,共助大黄清热泻火解毒。热邪最能伤阴,配合静滴补液以救阴,故病势

虽危,因治中机宜,扭转危机。(<江西中医药)1989;(2):7)
    4)经行吐衄  邱某,33岁,已婚,1993年12月7日初诊。患者经行吐血两年,
屡治不愈。始为月经来潮吐少量鲜红血液,经量中等,继则“上多”“下少”,近17个
月来,唯有经期大量吐血,月经点滴全无。吐血前伴有心烦急躁,胸中憋闷,  自觉有热
气上冲,面红目赤,头胀头痛,两乳胀痛,刻下吐血已过21日,  口苦,便干,舌质红,
苔黄、脉弦。心电图、胸透、胃肠钡餐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
95g/L,出凝血时间均正常。综其脉证及以往治疗,诊为肝胃火旺,冲气上逆。治宜清
厥阴,泻阳明,平冲逆。方以泻心汤加味:大黄(后入)15g,黄连10g,黄芩20g,生
代赭石粉12g(冲服),栝蒌仁20g,川牛膝15g,水煎服,  日1剂。药进3剂,口不苦,
大便不干,轻微腹痛。上方赭石粉增至15g,加白芍30g,甘草10g。继进2剂,值月经
周期未见吐血,唯齿龈有少量出血。药已奏效,嘱其下次经前3—5曰继用上方3剂。
如是共调理3个月经周期而愈。随访至今无恙。按:经云“怒则气逆,甚则吐血”,冲
为血海,属肝经,本案乃肝经郁火,挟冲气上逆犯胃,迫血妄行而定时吐血。遵(内
经)“热者清之”、“逆者平之”之训,投泻心汤以清胃火,加赭石、蒌仁、牛膝以平冲
镇肝引血下行潜归血海。药证相符,故收到不止其血而血自止,不通其经而经自通的良
好效果。(<国医论坛)1995;(3):12)
    5)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徐某某,女,64岁,1987年10月17日初诊。右眼红,疼
痛,视物模糊伴口干喜饮3天。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0.3。右眼抱轮红赤,睫状
区压痛(+),虹膜纹理模糊,瞳孔缩小。裂检:角膜后KP(+),前房内大量絮状渗
出。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当通泄三焦之热,宜泻心与白虎共投。处方:川黄连3g、
黄芩10g、生大黄6g、生石膏30g、知母10g、生甘草6g、天花粉10g。3剂。配合1%
阿托品扩瞳。10月21日二诊:右眼视力0.5,左眼0.4。右眼已不疼痛,睫状区压痛
亦消失,虹膜纹理清晰,角膜后KP(一),前房絮状渗出物全部消失,瞳孔不规则散
大,舌红,脉细数。改进泻热益阴之剂。处方:炒川连3Z.炒大黄6s.炒黄芩68.生
地10g、知母10g、生甘草3真。3剂。10月24日三诊:右眼视力0.6,左眼0.4。除右
眼瞳神呈干缺状态外,余均属正常,嘱服明目地黄丸以巩固疗效。按:本案瞳神紧小
症,发病急骤,病程短暂,患者口干喜饮,舌红脉数,虽属瞳神疾病,但热邪仍在气
分,并用泻心与白虎,配合扩瞳药,以挽救眼科重症。三黄泻心汤方简力专,确是治疗.
火热目疾之良剂。((黑龙江中医药)1989;(3):43)
  附子泻心汤
  1)中风、疝气、盗汗不止  黎某某,男,64岁,住院号:35333。患者因左侧肢
体麻木乏力,活动不灵,时流涎,于85年4月24日入我院。体检发现左侧阴囊肿大如
拳,内容物可自行纳入腹腔。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疝气;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
成,左侧腹股沟斜疝。入院后经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补阳还五汤、磷酸川芎嗪、丹参
注射液、针灸等治疗,肢体活动有明显好转。至5月17日因左侧阴囊壁嵌顿性斜疝行
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发热、咳嗽,经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一周
后热退,咳嗽减轻,但夜晚盗汗甚多,伴头晕头痛,舌质淡暗,苔黄厚腻,脉弦滑。曾
先后用温胆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等治疗,历经20天,盗汗不止,肢体活动也毫无进
步。其时天气炎热,虽出汗很多,仍用大毛巾被裹身而睡,面色咣白,气短,神疲,舌

苔仍见黄厚而腻。全面来看,此属本虚标实,寒热相兼之证。清其热则恐损其阳,温其
阳又虑助热,唯附子泻心汤正合拍。又考虑到厚腻黄苔,乃胃中蕴热所致,湿重当通
阳,通阳在乎利小便,故用:炮附片15g(先煎),大黄6g,川黄连3g,黄芩9g,滑石
18g,煅龙骨、牡蛎各30g(先煎),绵茵陈15g,茯苓24g。方中附子温阳固表,三黄
泻胃火,滑石、茵陈、茯苓利小便以通阳,龙牡敛阴,共奏温阳固表,泄热利湿之功。
服药3剂后,盗汗减少,再进3剂,完全停止,遂转用补气活血通络方药。按:有人将
附子泻心汤证的基本病理概括为表阳虚衰,胃中蕴热。本病例正是由于中风之后,复经
手术创伤,正气受损,以致表阳不固,而盗汗不已。同时长期有黄厚腻苔,说明胃中蕴
热,继而痰湿内生,确属整体反应性和局部层次共同构成的复杂证候,故非寒温并用的
本方不效。((49景学说研究与临床>1985;(4):27)
    2)上热下寒证  宋某某,男,48岁。1985年9月18日就诊。主诉:腰以上时汗
出而心烦,腰以下无汗而发凉,伴梦遗,阴部发冷而阴器回缩,大便稀溏。  日一行,舌
质暗红,脉沉滑。辨证:上下阴阳不和,水火不相交济。治法:清上温下,交通阴阳。
处方:附子泻心汤
    炮附子lOg(水煎煮),黄连、黄芩、大黄各6g(沸水泡渍),和汁兑服,2剂。
    9月21日复诊:服药后大便日二、三次而甚稀,心烦汗出已止,阴缩遗精之证皆
愈,下肢已由凉转热,惟阴部似有凉冷感,舌边尖红而苔白,脉沉,是火热已清,尚未
遍达之象,以四逆原方3付而愈。按:本证寒热错杂,寒是真寒,热是真热,临证较难
辨治,刘(刘渡舟教授)认为,大凡上热者,极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处于
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之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
生内寒,所以用附子泻心汤,专煎附子以温下寒,另渍三黄以消上热,如此寒热异其
气,而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使阴阳调和,水火交济,则诸证自愈。(<北
京中医)1986;(4):4)
    3)上消化道大出血  岳某,女,48岁。1985年9月25 日诊。素患“胃痛”病,
曾作胃肠钡餐X线摄片,诊断为“胃溃疡”。两天前胃痛复发,  自服“去痛片”等药
后,症情加重,反增呕吐,初为食物残渣,昨日晚突然呕吐鲜血,挟有血块,吐后冷汗
淋漓,畏寒,今晨又吐血一次后,突然昏厥,急来就诊。诊见面色苍白,声低气弱,冷
汗淋漓,汗出粘手,  口干苦,心下痞满胀痛,但腹部按之柔软,胃脘部有压痛,便干色
黑如柏油,棉被裹身,四末厥冷,舌苔黄燥,脉浮大中空。证属邪热内郁,伤及血络,
血随气逆,气随血脱。治以“釜底抽薪”益气温阳。用附子泻心汤泻热温阳,寒热并
举,加参、芪益气固摄以扶正。处方:熟附片50g(先煎半时),黄连、黄芩、大黄、
党参各15g,黄芪30g,甘草10g。水煎分3次服。服1剂后,血止呕停,痞痛诸症均
减,能进食稀饮。再服1剂后,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收功。随访两年,未复发。按:附子
泻心汤主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本方用治吐血,是因吐血之证多由胃来,正如
<血证论>说:“血入胃中,则胃家实,虽不似伤寒证,以胃有燥屎,为胃家实证;然其
血积在胃亦实象也。”治疗上又指出“必亟夺其实,釜底抽薪,然后能降气止逆,仲景
泻心汤主之”而出血之后,往往气随血脱,导致瘀热郁于内,阳气脱于外,故必须兼以
温阳固脱方为合拍,本病以呕吐鲜血,心下痞满,冷汗淋漓,脉浮大中空为辨证要点。
(<四川1中医)1989;(2):20)

    按:本例热郁于内,因火而动,呕吐鲜红,又见畏寒肢厥,冷汗淋漓,昏厥,脉大
中空,一派阳气欲脱之危象,寒热并见,虚实互呈,故急投附子泻心汤,以大剂附子扶
阳固脱,参芪益气,三黄直夺其火势,1剂而阳回血止,收效甚捷。
    [按语]  大黄黄连泻心汤为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乃攻实之剂,
主要用于热痞的治疗,但临床应用甚广,凡因邪热实火所导致的各种病证,不仅是脾
胃,对消化系统以外的各科病证,均可应用本方或其加减治疗。李时珍谓“仲景治心气
不足,吐衄血者,用泻心汤,实泻心包、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足见本方涉
及的脏腑较宽,所及病证较多,不仅限于心下痞及吐衄之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
载三黄丸,即本方,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
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
热,即生背疖、疮痍及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亦治小儿积热。”现代临床报道,
所治更为广泛,关键是掌握实火邪热的病机,当有口渴脉数,苔黄溲赤等各种热实的证
候,据证加减,火势得挫,每能奏效。如因火而动之吐衄,本方加生地、丹皮、赤芍、
枳壳、三七(粉吞);鼻衄者可入白茅根、藕节炭;痰热内扰之失眠,可用本方合温胆
汤;热利者,本方选加广香、白芍、马齿苋、地榆、白头翁;热毒疮疡皮疹,可选加丹
皮、地肤子、白鲜皮、荆芥炭、红花、蒲公英、银花、连翘,亦可用本方研粉,调敷患
处;火热上扰清窍之目赤肿痛,可加入山栀、龙胆草、草决明、车前子。总之,随证而
施,可获满意疗效。
    本方煎煮法,颇具特色,可用沸水渍之,取其味薄清淡,以泄心下痞热,亦可煎
煮,取其苦寒味厚,直折火势,以止吐衄。此外,后世及现代还可为丸剂服用,或作散
剂调敷。本方纯属苦寒之剂,.临证对非实火者不可用,对阴虚内热者,亦不可单纯使
用。
    附子泻心汤,是仲景为热痞又兼表阳不固,恶寒汗出而设,其应用当以邪火内郁,
又兼阳虚为辨证要点,所用亦广,大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又见阳气不足,寒热错杂,虚
实互呈之证,均可应用。其煎煮之法,三黄渍之,附子另煎,合而各施其职,寒热并
治,临证当予重视。
    [现代研究]
    (1)大黄黄连泻心汤
    1)抗菌作用:本方煎剂体外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
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与链霉素相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抑菌圈与青霉素相似。
    2)导泻作用:本方煎剂灌胃能使实验性大鼠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变为稀软状。
    3)抗消化性溃疡作用l本方提取剂lOOmg/kg,对五肽胃泌素和2。去氧葡萄糖引
起大鼠胃酸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提取剂>50mg/kg,能明显抑制阿司匹林和乙醇致
实验性大鼠胃损伤。当其提取剂用量在100—300mg/kg下能明显抑制牛磺胆酸盐引起
的胃粘膜损伤。其抑制胃酸和抗溃疡机理与甲氰咪呱和阿托品不同,可能与其增强胃粘
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功能有关。
    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方浸渍剂和煎剂能增加实验性小鼠抗体滴度,增强巨噬
细胞吞噬能力,并使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但对免疫复合物形成无明显影响。

该方提取剂能对抗类固醇致大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及肾上腺重量减轻,可见泻心汤对
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5)解热作用:本方加味煎剂能明显降低内毒素致实验性发热大鼠体温(P<
0.05),其退热时间持续4h左右。金氏的研究证实本方有清热作用,其机理与抑制交感
神经系统和垂体一甲状腺系统机能有直接关系。
    6)镇静、抗惊厥作用。本方煎剂能明显推迟实验性动物惊厥发生的时间。应用泻
心汤提取剂治疗失眠呈现明显镇静作用。
    7)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方煎剂28.57mg/ml体内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P<0.01),其抑制率达75.24%,较0.25mg/ml潘生丁疗效高2倍。
    8)抗凝血作用:本方提取剂能明显降低类固醇激素致实验性大鼠血粘度和红细胞
压积升高,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升高,提高抗凝血酶Ⅲ活性。该方煎剂体外还有明显
抑制血小板聚集性。
    9)降血脂降血压作用:本方提取剂能明显降低类固醇激素致实验性大鼠血磷、甘
油三酯、β脂蛋白升高(P<0.05),降低大鼠过氧化脂质升高。应用本方提取剂治疗高
血压取得了明显降压作用。
    10)抗肾功能损伤作用:本方提取剂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肾功能衰竭的甲基胍和
腺嘌呤所致的实验性大鼠肾功能衰竭的BUN,并能抑制顺氯氨铂对BUN的升高。
    11)抗缺氧作用:该方水醇法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和氰化钾
等方法引起的动物急性缺氧现象,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抗缺氧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耐
缺氧能力,降低脑的耗氧量,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少整体细胞耗氧有关。
    12)改善肝肾功能:实验证明,该方能改善苯肼所致中毒家兔之肝肾功能。
    附子泻心汤
    1)抗缺氧作用  田氏的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的醇提取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提高小
白鼠的耐缺氧能力;对氰化钾、亚硝酸钠、异丙肾上腺素和结扎小白鼠双侧颈总动脉所
致的急性缺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而延长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该方
的抗缺氧作用可能与减少动物机体耗氧量,提高心肌、脑组织抗缺氧能力有关,显然有
利于改变机体在血脉妄行以致出血等心火亢盛时的机能状态,促进疾病痊愈,这可能是
该方“扶阳”的机理所在。
    2)抗凝血作用  万氏的实验研究证实附子泻心汤水醇法提取液具有延长出血时间,
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作用。对体外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红蛋白的
含量无明显的影响,这些作用可能是附子泻心汤水醇法提取液用于热痞兼表阳不足等证
的药理基础。热痞多见于血郁引起的某些出血性疾病,表阳不足即指体弱、乏力等症。
该方减少血小板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是其破解血郁、消除痞患,扶助阳气,强
壮身体的潜在机制,促进疾病的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