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润燥渗湿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润燥渗湿汤
(辛开芳淡法)
清石芾南《医原》
广皮红一钱,蜜炙  白芥子五分 鲜石菖蒲一钱,冲  生薏仁三钱  炒牛蒡一钱五分  白芷一钱  连翘心八分  飞滑石四钱
活水芦根二两  丝通草三钱 细辛一分  灯心五分  煎汤代水
【主治】秋凉风燥,搏遏湿热,内蒙清窍,神识昏迷。咳痰不爽,内热心烦,大便不畅,溺赤短涩。舌白兼黄,望之似润,扪之却燥,脉右寸遏而不显,左沉弦而数者。
【方论选萃】
近代何廉臣:此辛开上达,芳淡下渗之剂。吴鞠通曰:“肺感凉燥,脾伏湿热。”喻嘉言所谓秋日燥湿是也。盖因秋燥一证,承长夏土郁蒸之余气,渐积于中,随秋令收敛,而伏于肺脾之间。且待秋深燥令大行,与湿不能相容,发而为病,有肺燥脾湿两难分解之势。雇佣橘、蒡、芥、芷,辛润流气,善能开透为君;臣以菖、翘、苡、滑,芳透淡渗,开闭化湿;妙在芦笋、细辛,一则甘淡凉透,一则辛润而细,既能透表,又能通里,畅气机以开气闭。气为水母,气开乃能行水。气以养神,气宣则神自清;使以通草、灯心,轻清甘淡,宣肺气以清心神。是为凉燥包湿,湿郁热蒸,气不化津,三焦分解之良方。
【按语】
此流湿润燥,芳淡化湿之法。长夏湿令,中虚食少者,未免脾土蕴湿。白露霜降之间,露冷霜肃,燥气乃行,同气感召,肺薄燥邪,而成肺燥脾湿之势。欲润肺燥而凉润之品,有碍脾湿,欲化脾湿,则温燥之品,与肺燥相悖,两相掣肘,左右为难。石氏于法外求法,取牛蒡子、白芷、白芥子等辛润滑利之品,流湿以润肺燥,用石菖蒲、生薏仁、滑石等芳香甘淡之品,驱湿下行。可谓两全之策,非通达义理者,焉能有此功夫。
二诊:6剂后解出许多“羊屎样”大便,腹胀除。继守上方,麻子仁改为30克,服药5剂。
三诊:大便调。再服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半年来随访,患者大便正常。
例三  汪志伟治便秘案(选自《湖北中医杂志》1989.5)
杨某某,女,42岁,工人。
便秘反复发作已1年。每星期难解大便1次,行乙状纤维镜检查,诊断为“溃疡结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四月余,不效。诊见。大便难行,结如羊屎,皮肤皲裂。舌干,无苔,脉细数。证属燥热伤肺,大肠失润。冶宜清燥润肺通便。以清燥救肺场调治,
处方:桑叶10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10克  党参6克  胡麻仁6克  阿胶6克  枇杷叶10克  甘草6克
二诊:服上方7剂,每日即有便意,3日可行便1次。服20剂,每日解便五次,大便如常。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
《内经》独遗“秋伤于燥”经文,致千百年来,治燥之理难明,考方甚少。清代喻嘉言氏,揭示《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如拨云见日,为其后秋燥学说之形成,起推波助澜之作用。其所制之清燥救肺汤,深得“火就燥,水就湿”之哲理。取桑叶、杏仁,生石膏清气燥,用人参、麦冬、麻仁、阿胶滋肾燥,此滋水清金法焉。非源头悟彻者,焉能达此境界。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一、        清润肺胃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