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42节点的形状1

 田牧 2016-09-01

142节点的形状1

  1.笔锋和节点

  上一堂课讲了节点的种类,今天讲解节点的形状。

  第一、笔锋和节点

  我们知道,笔锋分尖锋和侧锋,所谓用笔好,就是这两个锋用得好。点画包括筋和节,也就是大圈和小圈,所谓点画写得好,筋和节都要写得好。

  筋是大圈,节是小圈。

  筋和节,用哪一个笔锋去写?我们知道,大圈是笔锋的路线,但没有规定大圈用哪一个笔锋来写,你可以用尖锋写,也可以用侧锋写,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

  小圈就是节,今天给大家讲解用尖锋或者用侧锋来写节点,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节点形状是用锋的结果。一根线条,除非你平拖,合格的线条都有节点。

 

而节点的形状,譬如一横,有尖角、有圆角、有方角。又如写一折,也是这样。你看转弯角上,有尖的、有圆的、有方的。这些节点的形状,当然是你用锋的结果。这就要弄清楚用锋和节点的关系。

用侧锋写节点:换面

  如果你是用侧锋,我们知道侧锋有八个面,所谓两面换、三面换,就是这八个侧面之间的替换。

  

  用尖锋写节点:转圈

  那用尖锋又有什么好处呢?尖锋和纸面接触少,所以转圈容易。你看这个复合节点,有两个小圈,如果你用侧锋两分笔、三分笔去写,笔锋和纸的接触面太大,往往会使毫毛绞起来。侧锋在纸的分数越多,就越难转圈。越是接近于用尖锋,转圈就越容易。

  简言之:

  尖锋和侧锋写节点,各有特点:

  侧锋有八个侧面,换面就形成节点。

  尖锋和纸面接触少,容易转圈,形成节点。

  所以,侧锋换面,往往用于单一结点,好处是速度快,变换多。但写复合节点,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尖锋拉到前面,就是黄色的这一段,然后转回去就容易了。

  2.侧锋换面的技巧

  讲到换面摇腕动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手腕从左到右,二是从右到左。

  2.1手腕从左到右:写横线

手腕从左到右,通常是写横线。这时产生的节点有两种情况,一是用暗节点写弧线,如王羲之《兰亭序》中这个一字起笔,两面换运用暗节点,弧线就出来了。

 

  另一种是写折线,这里就是明节点了。你看这第二个“一”字,起笔就是折线,下面有一个角。

  笔尖角和笔腰角

  弧线起笔,称之为圆笔起。圆笔给人柔和的感觉;

  折线起笔,称之为方笔起。方笔给人刚直的印象。

有些书法家的作品,方笔起非常多。如颜真卿《多宝塔碑》这个“一”字,角位明显。你看书法中有两种角,写法不同。角A是尖锋写的,我称它为尖锋角,尖锋没有来到过角B的位置,角B是用侧锋写的。

 

  如唐代孙过庭《书谱》这个草书“一”字,下纸手腕在左起笔,然后翻腕向右拖出。从头到尾有三个角。标有A的地方两个角,都是用尖锋写出来的。但B这个侧锋角,实际上不是“写”的,而是翻手腕时,由侧锋和纸面摩擦出来的。这就是侧锋角,造成一个明节点。

  正因为侧锋角是摩擦出来的,所以它不可能像尖锋角那样尖锐。尖锋角经常是锐角,侧锋角只能写出钝角。这两种角的效果可以说是互补的,造成所谓的方笔。见《兰亭序》“每”字。

  方圆是书法两种主要的效果。有些书法家圆笔为主,有些方笔为主。而有些人是方圆并用。唐代欧阳询方笔起很多,看他的代表作《九成宫碑》,里边有很多例子:“百寻下、嵘千仞”。赵孟頫是元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三门记》也是方笔起很多,有人说是受了欧阳询的影响,见“一、三、之、可”。

   

写侧锋角的技巧,或者说写方笔的技巧,你想在B点出现一个角,就要按紧B点,只有按紧了,才会产生摩擦。手一松,如果B点的力度不够,就不发生摩擦,当然也不会有一个侧锋角了。这一点,跟人的性格和腕力有关系。

示范:

①弧线的横,你要缓慢地转过来,这儿有一个节点,是暗节点。加粗点,缓慢地转过来,那就是弧线的一横。

②那么折线,这儿有个明节点,很明显,那么你写的时候呢,它是方笔效果。下笔的时候就要按住侧锋点,然后翻动手腕。那么这个地方就有一个角,这没有角,这就有一个角。

  2.2手腕从右到左:竖线条

手腕从右到左,通常是写一竖。道理和写一横相同,我以《兰亭序》“此、于”两个字为例,用暗节点写出来就是弧线,用明节点就会产生方角,是折线。方圆在王羲之的作品中,是经常交替出现的。

  

  写一竖方笔起难度比较大,为什么呢?因为横笔的侧锋角在前面,这个B点你看得见,我把它称之为前侧锋角。而竖笔的侧锋角在笔锋的背后,这时你看不见,除非你把头伸过去,超过笔管的位置,否则只能凭感觉按住背后的B点,我称之为后侧锋角

唐代柳公权非常喜欢用方笔起写竖笔。他经常连续两次用侧锋换面,造成两个侧锋角。你看这一竖的起笔,中线是6—9—8。A是尖锋角,B和C都是侧锋角,而且是后侧锋角。这样一来,难度就提高了一倍。见《神策将军碑》“于、朱”两字。

 

褚遂良《阴符经》中有一个“胜”字,它最后的一捺,是用方笔写出来的,这一笔有两个尖锋角,一头一尾,这比较容易,难的是还有两个侧锋角,一个是前侧锋角,另一个是后侧锋角。这一捺就不大容易写了。注意它的中线只是6—9—6。

示范:

  ①竖笔,弧线右左,加粗点,缓和点,右左,这儿有个暗节点,没有角。

②折线,右左,有一个角,如果你写方笔起,那就要按住侧锋。然后扭动手腕,这儿就有一个明显的角。

③比较困难的是柳公权的这一个6—9—8。它是动了两次手腕6—9—8,那么就有两个侧锋角。

  ④接下来就是捺笔6—9—6。如果你写弧线,那是非常容易的。6—9—6。你写方笔,要有侧锋角,那就不容易了。这是6—9—6。拉出来。一个方笔就不容易,大家要多练习一下。

  2.3左中右

  第三,讲讲比较缓和的换面。就是增加一个中,成为左中右。这就产生了两个节点,通常是暗节点。用于长线条,如“也”字的最后一笔。这个写起来比较容易,刚才都是难的,这个有点安慰。

  

  2.4右中左

  第四,反过来,右中左。这条筋是6—9—8,也是两个节点,像王羲之这个“自”字,箭头所指处,这根弧线,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但6—9—8写折线的也很多,如“兰”字这一笔,就是折线,用了两个后侧锋角。要写得漂亮,要记得压住侧锋。利用摩擦扭动手腕,就会有侧锋角。这个跟刚才柳公权竖笔起的方法,是差不多的。

示范:

①接下来是加一个中的,左中右,有两个暗节点,所以它是弧线。

  ②反过来,右中左。加粗点,右中左。也是两个暗节点,一条弧线。

  ③接下来是把这两个暗节点,变成明节点。先到这个位,这个地方用侧锋按住扭,摩擦一下。右中左,这样就写成了方笔。

  本节要点:

  节点形状取决于用锋。

  侧锋换面,尖锋转圈。

  尖锋角和侧锋角。

  思考题:

  如果只用一面锋写弧线,有没有节点?

  折线是不是一定有侧锋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