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43节点的形状2

 田牧 2016-09-01

143节点的形状2

  上一课讲了侧锋换面写法写方角的技法。今天讲尖锋转圈写节点的技巧。用毛笔就是两个锋,两个锋都会,这就没有问题了。

  1.转圈有两种

  在书法中,转圈是常用的技法,但转圈有两种:一种是行笔的转,也就是大圈转;另一种是调锋转,也就是小圈转。

  行笔转大圈;调锋转小圈。

  拿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九”字为例,这是一根弧线,是行笔转圈写出来的,当然是“九”字大圈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是写完一横后转小圈形成的。因为这里要转弯,所以在这个关节点上要调锋。好像十字路口扭动了驾驶盘。大圈是整个线条转,小圈是节点上的转。

  2.半圈规则

  半圈规则,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你拿着毛笔转圈,不管是大圈还是小圈,如果你只用一个面,一面锋去转,最多只能转半圈。

  我先拿手来转圈,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转过来,转了半圈以后,我发现不行了,为什么?这个手翻不过来了。那么,有人会想,我平时转圈这么转不是很流畅吗?对,但是你慢动作看一下:我这儿转过来,现在是食指在内圈,小指在外圈。当我转过来的时候,转过半圈的时候,食指在外圈,小指在内圈,到这儿又开始变换了,食指又回到内圈,小指又在外圈,所以你看,每半圈实际上就换一次内外。这样子就很流畅了,转起来。

  那用毛笔会怎么样呢?我们来试试。你看我这枝毛笔,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白的。现在我用这枝笔来转圈,黑的在内圈,白的在外圈。好开始转,黑的在内圈,转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毛笔开始转换了,黑的变成了外圈,白的倒是成为内圈。好,再转,到这儿又开始转换。黑的回到内圈,白的回到外圈。你看,你在转圈的时候,它实际上两边的毛是在不断的转换之中。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如果你从3号位开始用一面锋运笔转圈,在半个圈后,也就是到7号位笔锋就会绞起来。内圈的毫毛就会和外圈的毫毛交换位置。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更早一些的8号位已经开始。只不过比较轻微,而来到7号位就很严重了。所以,我把7号位称为绞锋点。同样道理,如果你从1号位开始转圈,半个圈后到9号位笔锋也会绞起来。这时绞锋点就是9号位。余此都可以类推。

   

  有关绞锋,我在16课中讲过,毛笔一绞锋,尖锋就拧散了。你看这一个草书“帝”字,为什么转圈向上的线条有大量的飞白呢?原因就是在7号位这一点上,笔锋绞起来了。

  简言之:

  绞锋的结果,就是尖锋散乱。

  侧锋和纸面接触越多,越容易绞锋。

  尖锋和纸面接触少,不容易绞锋。

  3.用两个面各写半个圈。

  绞锋是用笔的大麻烦,那怎样可以避免绞锋呢?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两个面。每个面只写半个圈,合起来就是一个圈。

刚才我们看见,你用一面锋写半圈是不会绞锋的。这就好了。如果我们前半圈用一个面,后半圈改用背后的面,也就是每一个面只写半圈,那就不大会绞锋了。

侧锋往往是断尾

但如果你用前后两个侧锋写一个节点,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侧锋写出来是断笔,笔尖不到尾部,所以,你用两个侧面一来一回,这圈的尾巴也可能是断笔。如果你想这个节点圆润,那就要把尖锋拉到尾。

示范:

①以前我们讲过挫笔,挫笔的收尾,这个地方是断笔,因为它的笔尖不到这儿,它的笔尖只在这儿。

②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写一个节点,也是用挫笔来收,那么这个地方呢,也是断尾。

③那怎么样可以使这个节点圆润一点呢?那就是你写的时候,首先要把尖锋拉到尾巴,尖锋拉到尾,用尖锋去转回去。那么这个地方就会圆了。来到这儿,把尖锋拉到尾,就是前半圈,然后用尖锋去收尾。那这个尾巴,就圆润了。

  这里有两笔,你可以比较一下。“皇”字最后一横的收尾,是断笔效果。侧锋来回但尖锋不到尾,所以不会圆。“羔”字长横就不同了,很圆很饱满。这是用尖锋到尾再转回去的效果。

 

也就是说,节点尾部圆不圆,取决于尖锋到尾不到尾,所以要写一个圆节点,首先要把尖锋拉到尾,然后再转回来。

尖锋线本身很细,有时候,尖锋的作用只是连接两条侧锋线。但只要尾部一有尖锋,那就圆润了。

顺便说说另一个技法,这就是先取尖锋后写节点。这种手法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很常见。你看这三个字,在节点之前已经先把笔锋竖起,拿到了尖锋,然后开始转圈。

 

所以,这一种手法,跟刚才不同。是节点之前先取尖锋。取尖锋的动作,不是在节点尾部完成。而是在节点没有写之前,已经拿到了。那前面这条线,往往有粗细的变化。

  简言之:

  节点小圈,是用前后两面各写半圈。

  尖锋到尾转圈,可以造成圆节点。

  尖锋不到尾的节点,类似于挫笔收。

  4.在复合节点中使用圆节点。

  第四,讲讲在复合节点中使用圆节点。

4.1两个圆节点

说明: IMG_313

  两个圆节点也是复合节点,在使用两个圆节点时,既可以分开一点距离,也可以重迭在一起。

  你看这个智永的“文”字一横。收笔用了两个节点,而且分开一点。收笔收两次,是为了尖锋收得更锐利。

 

  《阴符经》“者”字这一横的收笔节点更清楚。第一次收,大约不满意,又收了一次。两次都是转圈的。锋不正不行,一次动作没做好就重做。多做几次都没有关系,不犯法的。

  王羲之这个“之”字的右上角,两个圆节点差不多重迭在一个地方,所以看上去比较重。这是行笔转向经常用的方法。

  《兰亭序》这个“会”字有两个右上角,上面这个也是重迭两个圆节点,下面这一个是侧锋三面换。

  有时候我们看到右上角高起来很多,智永、颜真卿作品都有这样的节点,这是因为第二个圆节点转得相当高所致。

  

  这是左下角转向的例子。王羲之《兰亭序》“至”字,两个圆节点重迭,方向就转过来了。

  还有如藏锋起笔,有一圈,有两圈。传为张即之《书杜甫诗》的“外”字,这一竖起笔是两圈,就是两个圆节点迭合,蚕头都是这样写的。。

  4.2圆节点和方节点的结合

  圆节点也可以和方节点结合,你先写一个圆节点,接下来写一个方节点,也就是用侧锋换面,二者加在一起,就是圆方的结合。王羲之《兰亭序》“长”字中间一横,收笔就是这一种。

  这种角用得很多,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特点就是有一个方形的复合节点,高度超出第一笔。智永这个“龙”字,就用了两次。

   

  《阴符经》也经常用这种节点,而且写得更清楚。譬如这个“之”字,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第二个节点的角。注意这个角是尖锋的角,而后面的侧锋角隐蔽在线条中了。

如果圆节点和方节点迭合在一起,看起来线条上面出现了一个三角形。这是《阴符经》中的“其”字,一横的收笔就是这样的。

  4.3圆节点和尖节点的结合

  圆节点和尖节点的结合。尖节点是行笔后,把尖锋拉到前面又回来所形成的,这样就有一个尖角。然后加上圆节点,就可以转弯继续写下去。

 

  文征明这个“鹤”字,行笔后把尖锋拉到前面是常用的动作,上面这个右上角也做了这个动作,然后回过来加上圆节点。

  你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写起来就不难。

  4.4和挫笔断尾相结合

接下来是圆节点和挫笔断尾相结合。你写了一挫,因为尖锋在后,你可以向左摇腕,然后转圈写圆节点。

①如果你想保持这个断尾效果,圆节点的位置就偏左一点。

②如果你不想保留挫笔断尾,那就可以用圆节点去遮盖这个断尾。最终这个转角就是圆的节点。

  你看这个传为南宋张即之写的“朝”字,右旁的勾努势起笔一横就是挫,然后回过来转圈,往下写一竖,这个断笔效果依然很清楚。

  简言之:

上一课讲侧锋换面写方节点,

这一课讲尖锋转圈写圆节点,

以及圆节点和其他节点的复合。

节点小圈是书法重要内容,希望大家勤加练习。

今天练习

尖锋转圈写节点:

1先来一个圈的,左—右—左—右。左—右—左,尖锋到底,好,后面的面-右。

2

2两个圈的,左—右—左—右,来到这儿,左。好,左—右—左—右,这就是踆锋,左。这是右上角。

3一竖,跟一横是反过来。右—左—右—左,后面的面过去.好,右—左—右,尖锋拉到尾,用后面的面,左,回过去。

4

  4两个圈的,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尖锋到这个位置,后面的面回过去。好,再转过来。左下角。

圆节点和方节点的结合:

5先写圆节点,把尖锋拉到这个位置,高一点,转上去。然后换面,写方节点。先写一条线条内部的,圆节点,方节点。

6你也可以圆节点之后,方节点拉长,那就成为一个折。拉过来,圆节点,推高点,方节点,换面。这就成为一个折。

圆节点和尖节点的结合:

7你先写一个尖节点,向前推,拉回来,那这个地方就有一个角。然后加上一个圆节点。那么动作要快一点,好,拉过来,这是尖角向下的。

8你也可以平推,平推就是文征明那个。

挫笔加圆节点:

9一挫,加上一个圆节点,那这个挫笔的断笔尾巴保持在那儿。

10

10你也可以圆节点去加在这个尾巴上,那么这个就是圆形的。

  本节要点:

  半圈规则,绞锋点。

  圆节点是用尖锋转小圈。

  圆节点和其他节点的复合使用。

  思考题:

  《阴符经》前一个“也”字的右上角,是哪两个节点复合?

  后一个“也”字的右上角,又是哪两个节点复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