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 便秘

 狼群好运 2017-01-24
 
 
 

 (一)、大黄复方治疗便秘的机理与西药治疗便秘的三大作用机制相完全相符合。

   1、大黄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刺激结肠壁起到刺激性泻药的作用;

  2、大黄可抑制细胞的Na+—K+—ATP酶活性,使水份滞留在肠腔,起容积性泻药的作用;

  3、大黄配伍麻子仁、杏仁等的麻子仁丸可作为润滑性泻药。

 

  (二)、祖国医学治疗实秘、虚秘及虚实夹杂之便秘均可用大黄复方治疗。

  如1、实秘:(1)热秘可用四顺清凉饮,火盛者用凉膈散或小承气汤(2)气秘:六磨汤(3)寒秘:大黄附子汤加半硫丸;

  2、虚秘:(1)气虚便秘:新加黄龙汤加党参;(2)血虚便秘:黄龙汤;(3)阴虚便秘:增液承气汤加味;

  3、虚实夹杂:黄龙汤化裁;上述方剂中都含有大黄。

 

  (三)适应症较西药广泛,可以用内科治疗的一切便秘均可应用大黄治疗,同时大黄的剂型较多,如汤、丸、散、片剂、胶囊、液体、肛门塞剂、灌肠剂等;

 

  (四)无禁忌症:即使是妊娠妇女则根据“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的原则,也可谨慎的应用含大黄的辩证复方,而治疗便秘的西药有许多禁忌症,如:急腹症者禁用硫酸镁与比沙可啶;婴幼儿禁用酚酞与蓖麻油等;

 

  (五)大黄治疗便秘的效果举世公认:在19个国家的药典中早就记载了大黄治疗便秘的功用。1999年,全世界40多个国家100多位专家参加编著由WHO出版发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选编》第1卷收载28种药用植物中就有大黄并肯定了大黄治疗便秘的效果。

 

  (六)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根治便秘的特较药,凡是治疗便秘的西药或中药长期服用后少数人都可能引起继发性便秘,也可能会导致对药物的依赖性,这绝对不是大黄所专有,一般间隔3-5天后可以自愈。一般间隔3-5天后可以自愈,不值得小提大作,本人每天服大黄已27年,1986年我去江西吉安拜访了肖俊逸老中医,当时他已超过80岁,他服用大黄40余年,以及本人研究大黄27年诊治了10余万病例均未见到严重副作用,当然少数有续发性便秘及依赖性的不良反应,但几天后都自愈。个别病例出现的情况不能代表多数病例作出科学的结论,要作出科学结论必须要有大样本的随机对比研究资料。

 

  (七)大黄与西药泻剂最大的不同是服大黄后排去的不仅是食物残渣,而且可以除去淤血,除去毒素,除去脂肪除去痰食。它通过适当的泻下可以治疗多种病症,本人研究大黄27年,出版有关大黄书籍16本,发表有关论文150余篇,科普文章80余篇,以本人为组长的大黄研究课题获得16项科技进步奖(其中部级1—3等奖5项)。我的老师陈可冀院士发掘与整理了清宫医案发现大黄是宫廷中最常用的中药,上至皇帝,下至宫女,太监,不论是花甲老人还是幼童都经常服用它治疗疾病或用大黄代茶饮作为日常保健调理。新近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神奇的大黄》,在书中提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如何喜用大黄的情况,同时书中提出,在人类治疗疾病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像大黄那样为众多的病人解除更多的痛苦。

  

    我国大黄的质品优良产量最多而誉满全球,每年有大量出口到国外,故对大黄的正确评价不是对某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对中医药的振兴并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以通为用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对于中医而言,“六腑以通为用“尽人皆知,,然而,一身上下,何处可以一刻不通呢?

    黄山黄河黄土地,黄天黄帝黄种人,中国是大黄的故乡,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历代医家对大黄非常推崇,善用大黄,常有出奇制胜之效果。清·袁枚赞曰: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竞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
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原来,袁枚病痢,医用参芪补药,病遂大剧。其老友张止厚馈以所制大黄,医者惊恐,袁毅然服之,三剂而愈,于是赋诗致谢。诗中所云“将军”,乃大黄是也。

    大黄属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南大黄的根茎,因本品色黄,故名大黄。又因其功能推陈出新,极为峻快,如戡定祸乱,至于太平,故又有“将军”之号。明代张景岳还把大黄、附子称作药中之良将,称人参、黄芪为药中之良相。大概是由于它的药性峻猛,有冲墙倒壁之力,因而古人又美其名日“无声虎”。此外,尚有火参、肤如、破门、黄良、蛋结、锦纹等别名,各有含义。大黄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以及云贵等地,均以质纹、颜色而分优劣。概言之,是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如有红筋起,色鲜黄者为锦黄,最为上等,多产于四川的汶县、灌县,陕西的长安、汉中等地。其他产地如山西五台山的台黄,岐州的岐黄,四川雅州南川县的雅黄,云南的云黄等,均属品质兼优的地道药材。凡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对大黄的产地颇有鉴赏力。如已故名医岳美中就深有体会地说道:“对胃肠蠕动力,以北大黄为甚,四川和陕西大黄则柔和一些,河北的大黄横劲大,用后腹痛。使用大黄是为了通下,因此,最好有顺劲,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没有长期的潜心研究观察,是很难达到这般出神入化的地步。

    善用大黄者当以仲景为最。如仲景治阳明腑证的三承气汤,治结胸证的大陷胸汤,痞满证的大黄黄连泻心汤,蓄血证的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阳明发黄的茵陈蒿汤,皆以大黄荡瘀逐邪之力也。后世医家妙用大黄者比比皆是,例如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善用大黄治眩晕,一味大黄,用酒炒三遍为末,名之日“一味大黄散”,以茶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清代名医陈修园对此十分赞赏,谓之“眩晕证,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再如清末举人罗止园在其《止园医话》中,善用大黄配附子以治疝,可谓是其绝招。罗氏深有体会地说:“中医治疝之药,率用川楝子、小茴香、荔枝核等,轻症疝气,相当有效,然以余之经验,最效之方,则为大黄与附子合剂,此种用药,系合大热大寒同时并用,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经验,以大黄附子加入普通治疝之药中,迅收特效,不可思议。”对此,近人又有发展,除用于治疗疝气外,还用以治疗睾丸肿痛,睾丸鞘膜积液,亦有良好效果。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曾述一奇事:张氏去邻县治病,遇一杨氏少妇,得奇疾,赤身卧帐中,其背肿热,若有一缕着身,即觉热不能忍,百药无效。后有乘船自南方来赴北闱乡试者,精通医术,延为诊视,言系热毒,俾用大黄十斤,煎汤十碗,放量饮之,数日饮尽,竟霍然而愈。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用大黄量最大者。上海名医徐小圃曾为一富翁治腹闷痰喘之症,处方为大黄半斤,数次分服,患者且疑且惧,但服后爽然痊愈。请于徐小圃日:“众医屡用不敦,先生一味奇功,何秘也?”徐答曰:“君素食膏粱厚味,壅塞热痰,大黄性清下,味香辛,独行则力猛功专,疏塞清秽,何秘之有?”上海铁道医学院颜德馨教授悬壶之初,治一大出血病人,患者咯血,盈盆盈碗,呻吟烦躁,舌苔黄,热象显著,投犀角地黄汤加味,两易其方皆未见效,病者焦急,医者痛心,怎么办?他请教于盛心如老师,盛嘱于原方加大黄三钱,药后血止神安。除此之外,我国著名学者楼之岑教授是位蜚声中外的大黄专家,早在40年代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就把大黄列为研究对象,终于获得“大黄博士”的美称。而今,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焦东海主任又因善用大黄而有“焦大黄”之雅号。

推陈出新,以通为补

    俗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大黄性味苦寒,是众所周知的泻下通便良药,清热解毒上品。一般人只知道大黄是泻药,吃了会“拉肚子”,却不知所谓的“拉肚子”正是大黄的“推陈出新”调畅人体气机之功——大关通而百关皆通,一窍通,而诸窍皆通。正如金元时名医张从正说:“《内经》一书,惟以气血通流为贵。世俗庸工,惟以闭塞为贵。又只知下之为泻,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痤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 。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补,所以大黄是泻药,亦是补药。

    明代医家缪希雍说:“天地之间,动静之为者,无非气也;人身之内,转运升降者,亦气也。”宇宙中运动不止的是气,人体内流行不息的也是气。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气机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这就是中医人活一口气。气机一旦闭塞,就会产生疾病,故古人云:气血流畅,百病不生;气血呆滞,百病丛生。大黄的作用可以恢复人体的气机通畅,气机一通,立刻可以起死回生,故明代名医吴又可说:“大黄是一味可使一窍通,诸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皆通的要药”。

    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献一方,众医所献多为参、芪、苓、术之品,惟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老板十分惊奇,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老板大喜,定名“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无独有偶,江西有一名医,也以出售单味大黄制成的“通补丸”而大获其利。民间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传,一次酒后吐出了实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和小剂量的大黄。

    江西名老中医肖俊逸,人称“肖大黄”,在80多岁谈长寿之道时说大黄清肠可延年,他说:“余年八旬又四,除目力出现老化外(老年性白内障),尚感身轻步健。平日眠食正常,亦少感冒。同道询之余却病延年之道,余常以“坚壁清野”四字应之。忆1939年,余年仅四十岁时,曾一度患神经衰弱,头昏不能久看书报,阅读稍久,两目即困疲不堪,眼睑下垂,不克自持,非立刻释卷不可。同时记忆力大为减退,神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齿软酸痛,大便似闭非闭,食欲锐减,一切未老先衰之症接踵而来,颇感自悲矣。遂每隔一、两天服通补丸一次,多至3克,少则1克,即获立竿见影之效,迄今历四十余年,未尝间断,虽年逾八旬,而精神体力基本正常,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症等常见的老年疾患尚未染身。是大黄清肠解毒之功惠我多多矣。”

    山东省阳谷县驻寿张人民医院赵金凤大夫有个经验:每月坚持服用大黄制剂——清宁丸,到了75岁还耳不聋,眼不花,齿未脱,健壮如常。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西北牧驼人常给骆驼饮用大黄水,结果吃草多,生病少,寿命也长,比不饮大黄水者可多活5年以上。牧驼人常饮大黄水者,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寿命比同龄人长。可见大黄却病抗衰,乃至延年之功确切。

   人体健康,全赖阴阳气血之周流不息。平时高粱厚味,脂醇充溢,形丰体胖,肠肥脑满,一旦壅塞,则祸不旋踵。对于这类中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自有妙方。汉代华佗(?-208)曾在《中藏经》中说得好:“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大黄为清热通下之品,具有通腑降浊,增进食欲,调理气血,畅达气机的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大黄不仅能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低血脂,还有增加免疫力、利胆、减肥等作用。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铜,对延缓衰老有一定的裨益。中老年人如能经常适量服用大黄,就可使体内轻微积滞毒素及时得以铲除干净,从而达到防治老年病,强身健体,抗衰延年的目的。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医“以通为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东汉哲学家及养生学家王充(公元27一约97年)说过:“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东晋养生学家葛洪(公元284-364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金元名医朱丹溪曾提出“倒仓法”,即用通畅大便来清除肠内毒素,以却病延年。祖国医学认为,肠内留毒既可招致早衰,又能导致疾病,如食欲不振,胃腹胀满,恶心嗳气,口臭,头晕头痛,精神抑郁,甚至诱发胆结石、痔疮、便血、脱肛及大肠癌。

    西医认为,发生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肠胃中食物消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引起中毒。保持大便畅通,可使体内废物和有害细菌及时排出,减少机体的中毒机会。临床研究还证实,大便通畅之人,血中胆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质能迅速消灭,血液变得洁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要保持大便畅通,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应如此。不难看出,只要使用合理,大黄确是一味延年益寿的良药,至于如何服用大黄,关键在于巧制。

    今介绍一法:取生大黄切成小块,黄酒拌匀,放蒸笼内或置罐内密封,坐入水锅内,蒸透后取出晒干,如此反复蒸制2—3次,则泻下之力更缓。服用时可用沸水冲泡,或研成粉吞服。但均应视各自身体状况,先行小剂量试服,而后逐渐确定最佳用量。据介绍,有人曾长年服用上海黄海制药厂生产的大黄苏打片,每日3次,每次3片,持续不断地服用了五十多年,而今已过九旬,依然是耳聪目明,从不生病。查大黄苏打片,每片含大黄粉和碳酸氢钠各0.15克,适量长期服食,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样收到“三友补丸”或“清宁丸”、“通补丸”、“大补糕”之类的健康延年效果。 

    服用之方,张锡纯说:《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良方,惟脉象有实热者宜之。若脉象微似有热者,愚恒用大黄三钱,煎汤送服赤石脂细末四五钱。若脉象分毫无热,且心中不觉热者,愚恒用大黄细末、肉桂细末各六七分,用开水送服即愈。凡气味俱浓之药,皆忌久煎,而大黄尤甚,且其质经水泡即软,煎一两沸药力皆出,与他药同煎宜后入,若单用之开水浸服即可,若轧作散服之,一钱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至二两,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用至两许。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名播千古,驰誉中外

    大黄名扬国外历史亦久,远在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就将大黄及其种子带往日本,应用于临床。日本的医药工作者还将我国的大黄与朝鲜的大黄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了“日本信州大黄”,在日本国医药卫生界广泛使用。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使者马可·波罗也将我国的大黄带回欧洲。沙皇俄国政府曾经还将中国的大黄视为专卖品。在1990年5月第一届国际大黄学术讨论会上,意大利米兰的朱卡大黄酒公司主席巴维西介绍了该公司具有157年历史的大黄酒,这种酒的原料一直来自中国甘肃省。该公司的朱卡大黄酒与我国青海省的“唐古特大黄酒”同享盛誉。近些年来,瑞士还把大黄研制成具有助消化、解除疲劳和预防脂肪肝的高级饮料、糖果、糕点等供应市场,十分畅销。0



大黄
黄煌       
  大黄是重要的泻下药、清热药和止血药。它功效迅速,常用于危急重症。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32首处方中使用了大黄,其中的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至今依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着。有趣的是,历史上一些名医,回为擅长应用大黄,他的真名实姓倒被遗忘了,只知道他擅用大黄,如金代的穆大黄。近人焦东海先生,专门从事大黄的临床研究,著《大黄研究》一书,被人们称呼为“焦大黄”。
  大黄是许多名医擅长使用的药物。根据本人1995年对90位江苏省名中医的间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最擅长使用的药物中,大黄名列第一。1999年对全国330位名中医问卷调查显示,大黄名列第二。其实,大黄早就成为中国人常用的药物。
  大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公元前,大黄已经由商队传入西域。8世纪,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黄,至今仍珍藏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内,据鉴定这些大黄是大黄属上等的掌叶大黄或鸡爪大黄。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也介绍了甘肃凉州的大黄,后来意大利的米兰就有人开设了大黄酒厂。以后,大黄和茶叶一样,成为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更视大黄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保健品。至今,意大利有大黄酒、瑞士有大黄糕点和大黄糖。
  1 药证
  (1)痛而闭:即腹痛而大便不通。如用大黄的最大量方(6两)的大陷胸汤主治“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不大便五六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这是比较典型的大黄证。但是,腹痛和大便秘结,不一定两者俱全或两者俱重。以下两种情况都可以使用大黄:
  第一,腹痛剧烈而且按之满痛者,《伤寒论》所谓的“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实,指腹部按之疼痛胀满,如《金匮要略》有“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痛,指腹痛。大,表示疼痛的程度剧烈。余听鸿《诊余集》记载:盂河有某巨富,年逾6旬,喜渔男色。后数日忽然寒热腹痛,少腹起青筋1条,直冲胸隔,约阔半寸,手不能按,体不能俯,日夜疼痛不休。诸医束手无策。即以千金聘侨居扬州的丹徒名医王九峰先生到盂河。断为龙阳毒。以生大黄4两,用水煎两沸,绞汁服之,下黑紫血其多,下1次,则黑筋下数寸,下数次,黑筋方消,而痛亦止。
  张仲景对便下脓血、或泻下青水者,只要腹痛剧烈,按之腹部硬满的,仍可使用大黄。如大柴胡汤中有大黄,主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165条)。大承气汤主治“自利青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821条),成为少阴三急下的变法之一。这种情况,张仲景称为“内实”,并将与没有大便或大便干结困难视为同一类病症。所谓“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此外,腹满而痛,虽有缓解,但仍痛苦非常。所谓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也应使用大黄。张仲景认为“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二,大便不通日久者。如不大便六七日,甚至十余日,出现神昏谵语、发潮热者。如大承气汤主治“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21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252条)。
  (2)烦而热:烦为精神症状,如其人如狂、烦躁、谵语、心热、目中不了了等。临床常见的焦虑忧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晕、思维减慢、思维错乱等,都可以归属为“烦”。热,为自觉身热,或潮热,发热等。临床常见的面红升火,躁动躁热,头部多汗,以及出血等,均可认为是“热”。
  (3)滑而实:为脉证。滑,一指脉来流利,圆滑鼓盛,二也指脉搏相对较快,如脉滑而疾,脉数而滑等。实,指脉象有力,如脉实、脉滑等。脉之真有力,真有神,方是真实证。假有力,假有神,便是假实证。就此脉象而言,患者的心功能较好,血压较高,体格比较壮实。明代名医李士材治疗1例8年足痿,因六脉有力,饮食如常,李氏断为实热内蒸,心阳独亢,证名脉痿。用承气汤下六七行,左足便能伸缩。再用大承气汤,又下十余行,手中可以持物。更用黄连、黄芩各1斤,酒蒸大黄8两,蜜丸,日服4钱,以人参汤送。l月之内,去积滞不可胜数,四肢皆能舒展。(《医宗必读·卷十》)
  2 应用
  (1)以腹痛而拒按为特征的疾病
  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两大类。腹痛而拒按者多为急性腹痛。即腹痛的程度剧烈,呈持续性,定位较明确,有时患者取强迫体位,甚至出现休克状态,检查则触痛明显,常常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妇科的盆腔脓肿等都可出现腹痛拒按的情况。大黄主要应用于这种危急重症。如现代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处方是清胰汤(柴胡、黄芩、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索、大黄、芒硝),发明于50年代。后焦东海于1978年首先提出用单味大黄治疗,并经用狗制作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进一步证实,后经557例急性胰腺炎临床资料观察证明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肯定。他的经验认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服用大黄后首先发生呕吐,此时仍应继续服用大黄,吐出多少则补服多少,直至大便出现,则呕吐自止。所以,古代也记载大黄治疗呕吐,就是指这种情况而言的。随着腹泻的出现,腹痛减轻,腹胀消夫,食欲增加,黄腻苔渐消。这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六腑以通为用”。
  (2)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
  以大黄、黄连、黄芩为组成的三黄泻心汤是治疗出血的经典方。《金匮要略》记载:“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清代医家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实,历代使用单味大黄止血屡见于文献资料。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有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其组成为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取效的关键是“以利为度”。明代龚廷贤的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近代名医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现代临床将大黄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其次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等。适应证:①消化性溃疡或炎症合并出血,特别是以黑便为主的出血,出血量在500ml以内者;②脑血管意外伴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不宜使用凝血药的患者,特别对舌苔黄腻、便秘及有吸收热者更为适宜;③胃癌合并出血,不宜手术治疗,用其他止血办法止血无效的患者。方法:单味生大黄粉每次1.5~3g,每日2~3次,直至血止。或大黄制剂(精黄片)每次3片,每日3次。治疗1455例,止血有效(大便隐血试验2~7日内转阴)率达97%,平均25日止血。大黄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全国已经有57所医院采用单味大黄止血重复验证3810例,并与中西药物1753例进行了随机对照,结果一致认为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疗效确切,与复方中西药相比较,具有止血速度快、显效率高、价廉方便等特点。在具体使用上有许多经验,如给药法采用鼻饲、内窥镜喷洒等。除上消化道出血外,用生大黄泡服、鼻饲或灌肠,或采用复方大黄制剂治疗脑溢血,其疗效明显高于纯西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纯西药组。
  此外,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局部黏膜损伤、凝血障碍、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的鼻衄等,可用大黄内服并外用,均有较好的效果。
   (3)充实性体质的老年病
  营养状态比较好,无明显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较好,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暗红。体检血压、血脂、血液黏度、血尿素氮较高者。或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肥满者。传统认为大黄有去食积的功效,所谓食积就是代谢的废物,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变慢,机体废物排出过程也变得缓慢,所以,体质比较充实的老年人经常服用少量大黄是防病养生的措施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西北沙漠中的牧驼人经常服用大黄水以强身健体。有人对60例常饮大黄水的牧驼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90岁以上的有11例,占18%,8l~90岁24例,占40%,71~80岁16例,占27%。而两个自然村1900年出生不服大黄水的同龄人60例中,90岁以上无一生存者,8l~90岁仅7例,占11%,71~80岁13例,占22%。调查还发现常服大黄水的人很少患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也低于不服用大黄水组。常服大黄水的牧驼人还有以下的特点,如不易感冒,头脑清楚,无便秘及前列腺肥大,肠胃消化功能好,食欲强。
  大黄有推陈致新,以通为补的作用,老年人可坚持经常服用制大黄,l日6~9g代茶,或服用大黄制剂的黄连上清丸、清宁丸、三黄片等。《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据说民间有一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闻名。此方绝密不传,不料一次酒后失密,原来其成分是大黄加上“焦三仙”的谷芽、麦芽和山楂。大黄的补,是通补,即以通为补。《中藏经》说得好,“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
  (4)头面部的炎症
  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4岁取生大黄6g,5岁以上用9g,放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待水不烫时服用,2小时后再将原药继续冲泡。可泡3次。一般二天内退热,咽部的脓点和脓苔在2~4日内消失。服本法经济,适用于条件差或不能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儿。本病临床上有时比较复杂,单用大黄往往无效。中医发现有一种称之为“寒包火”的类型,其表现为咽喉肿痛,白腐而烂,舌苔白,舌质微红。治疗可用大黄配伍麻黄附子细辛汤。著名的有近代名医范文虎的“家方”:生大黄3钱,淡附子1钱,细辛3分,玄明粉3钱,姜半夏3钱,生甘草3钱。药后往往泻下多次,则热退肿消。江苏省名中医江育仁先生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用生大黄6~9g,土牛膝10~15g,煎汤250~300ml,酌量加入冰糖,如果大便秘结,冲入玄明粉6g。年龄在6岁以上者,分3次1日服完,6岁以下者,分2天服完。泻下以后,生大黄可以改为熟大黄,继续服用2~3天。
  ②牙龈炎、齿龈脓肿:生大黄浸醋,含口中,每日含3~4次。或使用黄连上清丸。
  ③口腔溃疡:生大黄煎汤,内服并供漱口用。
  ④急性结膜炎:生大黄研末,开水冲服,每次6g,每日2次。清人笔记《广阳杂记》记载:“妇人患眼症,用大黄4两,煎少许,服之立愈。此等方怯,皆能益人神智,故备记之。”
  (5)急性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见舌苔焦黄者
  大黄对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效果,是很早就发现的。张仲景所谓的《伤寒论》本来就是指一种急性传染病而言。宋代有张方,治疗热病谵语狂乱,用大黄研末,用雪水煎膏,用冷水冲服。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进兵中原时,有位大王叫耶律文正王的,通医道,人家抢夺金钱美女,而他独取书籍数部及大黄两骆驼。继而军中病疫,惟得大黄可愈,所活己万人。
  中医用大黄治疗急性传染病,非常重视舌苔。《伤寒论》承气汤证有“口干燥”“口燥咽干”,大陷胸汤证有“舌上燥而渴”以及《金匮要略》“舌黄未去者,下之黄自去”的记载,可见张仲景使用大黄的舌象是口燥舌黄。明代温病大家吴有性,也是使用大黄的高手。它用大黄量大次频,往往一下再下,以祛邪务尽,其诊舌是十分重视的。治一患者朱姓者,四肢不举,身卧如塑,目闭口张,舌上胎刺,问其所苦,不能答。先投大黄1两5钱,目有时而转动,再投舌刺无芒,口渐开能言。3剂舌苔少去,神思稍清。半月中共服用大黄12两而愈。适用大黄的舌苔多呈黄苔,或黄腻苔,或焦黄苔。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也指出应用大黄“最紧要者莫过于验舌”“或黄苔,或如沉香色,或灰黄色,或中有断纹者”。在急性传染病中,尤以焦黑苔为特征。
  临床报道大黄应用的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如下:
  ①流行性出血热:大黄配合芒硝、桃仁、桂枝等,有助于患者渡过少尿期。
  ②中毒性休克:此类休克虽脉伏肢冷,但腹部必硬痛,大便必秘结,舌必黄糙或焦黑,大黄常与枳实、厚朴等配合。
  ③血症:古人用大黄治疗“疔毒走黄”。有报道用于肝胆系统急性感染所致的败血症,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以后,感染中毒症状迅速减轻,如腹胀、腹痛减轻,寒战消夫,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体温渐降,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④脑膜炎:近代名医曹颖甫先生擅用大黄治疗脑膜炎,后来其学生章次公先生也用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地黄、龙胆草等治疗脑膜炎,也收到较好的疗效。
  ⑤急性肺炎:有报道用大黄1.5g,芒硝9g,元参15g,甘草6g。水煎200ml,每日服l~2剂,治疗急性肺炎10例,在体温、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病变吸收时间上均优于单纯西药组。
  ⑤急性菌痢:急性菌痢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怔,虽大便为黏液或血水,也属大黄证的范畴,可用单味大黄口服,配合补液,与西药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相似。据说,清代诗人袁枚曾患痢疾,有医生以年高体弱,用人参黄芪等补益,结果病势更剧,后其老友张止厚劝其服用其自制的大黄,医者大惊,袁枚毅然服之,3剂而愈。后袁枚赋诗:“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①病毒性肝炎:见黄疸、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者,用大黄10g、茵陈20g、山栀10g。
  ③肠伤寒:上海名中医裘沛然先生中年曾患肠伤寒,中西药物遍投而高热不退,病延2周左右,后服用大承气汤加甘草,药共5味,服后次日便通,3日身热退。此事载于《壶天散墨》一书中。苏州中医院在60年代曾对肠伤寒使用大黄做过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退热、缩短病期有效。
  ②痈疽疔疮:《串雅内编》有方治疗一切无名肿毒,焮热疼痛,初起未溃者。锦纹大黄不拘多少,一半火煨熟,一半生用,甘草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服1匙,空心温酒调服,以泻为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案,一少妇,得一奇疾,背肿痛,若有一丝着身,即觉热不能忍,只得赤身卧帐中。后有乘船自南方赴北京考试者,通医术,言系热毒,用大黄10斤,煎汤10碗,放量饮之,数十饮尽,竟霍然而愈。痈疽肿毒除内服大黄以外,也可以应用大黄粉外敷。现代中医外科应用的金黄散中,就有大黄。
  ⑩性病:古人称之为“淋浊”,民间有一单方,用大黄末纳鸡蛋中,蒸熟食之,名将军蛋。此方用于老人便秘也佳。
  (6)外伤瘀血
  治疗跌伤压伤,《三因方》有鸡鸣散一方,用大黄1两酒蒸,杏仁37粒,研细,酒1碗,煎至6分,去滓,鸡鸣时服用,次日取下瘀血即愈。治疗从高处坠下,及木石所压,瘀血凝结,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呼问不得及折伤。有报道大黄方对挤压综合征有效,既可以迅速降低血钾,又可降低尿素氮,作保留灌肠效果也较好。
  (7)烫伤烧伤
  江苏近代著名外科名医马培之《医略存真》雷真君逐火丹:大黄15g,黄芩10g,黄芪90g,当归120g,茯苓90g,甘草15g,黑荆芥10g,防风3g。曾治疗1例妇人烧伤,“遍身几无完肤,两臂发黑”,内服此方,外用麻油扫患处,以陈小粉扑之而愈。马氏经验此方“分量不可丝毫增减”。
  口咽部黏膜灼伤,用生大黄、黄连各100g,研碎,取植物油500ml,先将油用文火煎开,去上沫,待滚沸后下大黄、黄连,熬至药物焦黑为度。去渣,冷却后装瓶备用。冷服或口含药油,数小时1次,以使药油覆盖创面。3~4天内黏膜修复。
  3 参考
  (1)使用大黄要注意患者的整体状态:适用大黄者,大多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暗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本人称之为“大黄体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
  (2)应用大黄要重视望舌。使用大黄的典型舌象是口燥舌黄,即口腔干燥,舌质红而坚老,其或舌面起刺,舌苔黄,或见焦黄。这种舌象,本人称之为“大黄舌”。
  (3)大黄用量有大、中、小三个剂量段:大量(18g以上)攻下,中量活血通经(10~12g),小量(3~6g)除痞退黄。
  (4)大黄配伍问题:大黄配厚朴、枳实,主治胸腹满痛而便秘者;配桃仁、桂枝,通经活血,治疗月经不调、闭经;配黄连、黄芩,治疗心下痞;配山栀、黄柏,治疗阳黄;配附子、干姜,治疗腹大痛而精神萎靡,恶寒自汗者。
 抗衰延年话大黄

大黄用于抗衰延年,贵在一个“通”字。晋代医学家葛议曾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
现代医学证实:发生疾病和衰老的原因之一是胃肠中食物消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引起中毒。所以经常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减少肠中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侵害,避免自体中毒。中老年人如能适时服些大黄,像定期大扫除一样,使体内的积滞隐患及时得以清除干净,肠中“垃圾”一清,就可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抗衰延隼的目的。食欲正常也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进食少量大黄具有健胃作用,助胃吐故纳新,以资后天之化源。此外,老年人往往因气血失调而诱发疾病,适时服用大黄,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减少疾病的发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有泻下、消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利胆、止血、降血清胆固醇和性激素样的作用。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但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排出、防止吸收细菌及肠道毒素的作用。亦有人认为,大黄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大黄对治疗老年病和抗衰延年不失为一味良药。服用时,每次取大黄3~10克煎汤内服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也可服用大黄制剂“清宁丸”,每次6-9克,每隔2-3日服1次,以大便通畅为宜。
总之,应根据个人体质具体情况酌情服用大黄及其制剂,使其在老年病治疗及抗衰延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可过量久服。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医药知识 -       十年厚达 持经达变 -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