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治一切头痛】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20-01-06

方:


当归12克,川芎20克,    白芷10克,    羌活10克,

防风10克,杭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  麦冬10克,

独活10克,黄芩5克,     细辛5克,      甘草6克。


加减法:

左边痛,加:红花10克,柴胡15克,龙胆草6克,生地15克,

右边痛,加:黄芪10克,葛根15克,

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

加:天麻15克,半夏10克,山楂12克,枳实12克,

头顶痛者,加:蒿苯10克,酒大黄5,

脑髓痛者,加:苍耳子10克,木瓜10克,荆芥10克,

气血两虚,常有自汗者,加:

黄芪30克,高丽参10克,白芍15克,生地15.

生姜为引,水煎服。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每个成年人都可能或轻或重地体验过头痛的滋味。有人统计,因头痛去神经科门诊就诊者,高达就诊人数的30%40%,更占神经衰弱患者的50%

  造成头痛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头部以外,许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头痛,所以头痛医头是不全面的。心理因素如心情抑郁、焦虑、恼怒等,也会引起头痛,而且常常是头痛的主要原因。由头部局部病变引起的头痛,其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部位都有密切关系,比如鼻窦炎患者炎症加重时,就会表现出头痛程度增加。

  什么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有些头痛是能够自愈的,而有些头痛则不能麻痹大意,应该及时看医生。在没有弄清楚引起头痛的原因之前,切忌盲目服用止痛药。下述情况提示病情是严重的,应该即时到医院就诊。

  ·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

  ·头痛伴有发热;

  ·头痛伴有精神错乱或神志不清;

  ·头颅外伤后头痛;

  ·眼、耳、鼻、喉局部疼痛合并头痛;

  ·60岁以上的人突然出现头痛;

  ·头痛影响日常生活;

  ·久患头痛,最近头痛的性质或形式突然改变;

  ·在咳嗽、解大便或弯腰后头痛明显加重,或与身体位置变化有关;

  ·儿童反复出现头痛;

  ·头痛伴有视物双影;

  ·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视力下降;

  ·头痛使人从睡眠中痛醒;

  ·头痛伴有肢体抽搐;

  ·头痛伴有血压明显升高;

  ·头痛伴有手脚活动不灵活或感觉麻木。

  向医生这样叙述你的病情

  为了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头痛患者就诊时,要清楚地叙述自己的病情,这对医生的诊断很重要。尤其是有些头痛患者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这时病史和病情的叙述就更为重要。头痛患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

  疼痛的时间

  ·疼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间疼痛最重,每次疼痛持续多长时间。如:是早晨起床还是下午工作后头痛最重,或者是夜间头痛加重。

  ·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阵发性头痛,如果是阵发性的,每次持续多长时间。

  什么部位最痛

  指明疼痛的部位并说明有无向其他部位放射。如:枕后疼痛并且向前放射。

  头痛的性质

  如刀割样痛、烧灼痛、刺痛、钻痛、跳痛、胀痛,还是爆裂样痛。

  头痛加重的因素

  如:咳嗽时头痛加重、平卧或站位头痛较重、吃某种东西时头痛加重、血压升高时头痛加重等。

  头痛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言语含糊不清、步态不稳、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

  ·视觉异常:视力减退、视物重影、冒金光、畏光、短暂性地看不见东西(通常是单眼,有时也会是双眼)等。

  ·植物神经症状:出冷汗、面色苍白或潮红、手足发凉、血压波动、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

  ·全身症状:发热、咳嗽、乏力、消瘦、全身不适等。

  ·精神障碍:失眠、焦虑、记忆减退、烦躁不安、抑郁等。

  以往看病时,医生对头痛的诊断治疗情况及疗效如何。

川芎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

  川芎在所收集的502首方剂中,使用频率高达48.8%,为诸药之冠。川芎经过适当的配伍,可以应用于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由于中医对头痛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因此按治疗头痛方剂的主治特点,进行归纳。

  按六经划分,以川芎为主,组成的方剂,包括:

  一字散(《医方类聚》)

天南星、全蝎、川芎、白芷、荆芥穗,

治疗太阳头痛;

  石膏散(《卫生宝鉴》)

川芎、石膏、白芷,

治疗阳明风热头痛;

  千秋散(《普济方》)

川芎、天南星、草乌头,

治疗少阴病,头痛不可忍。

  川芎用于厥头痛的组方,轻金散(《鸡峰普济方》)

甘菊花、川芎、白芷、旋覆花、

川乌、藿香、天南星;

  治疗太阳厥逆,加味二陈汤(《罗氏会约医镜》)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川芎、蔓荆子、北细辛,

治疗痰厥头痛。

  芎附饮(《丹溪心法》)

川芎、香附,

治疗气厥头痛、偏正头痛。

  芎辛汤(《张氏医通》)

川芎、细辛、甘草、生姜,

治疗热厥头痛。

  由于妇人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妇人头痛亦可以作为一类,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川芎散(《鸡峰普济方》)

川芎、羌活、防风、细辛、

旋覆花、藁本、蔓荆子、石膏、

甘草,

治疗妇人头眩痛,久不愈;

  彻清膏(《徐氏胎产方》)

川芎、蔓荆子、细辛、生甘草、

炙甘草、薄荷、藁本、当归,

治疗妇人头痛;

  秦艽丸(《明医指掌》)

川芎、当归、秦艽、荆芥,

治疗产后气血大虚,风邪入于头脑作痛者。

  按疼痛部位,川芎用于偏正头痛的治疗,川附散(《普济方》)

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

治疗偏正头痛。

川芎神功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亦治疗偏正头痛。

  六淫导致头痛,以川芎为主组成的方剂,皆可治疗。

  奇效芎术汤(《医钞类编》)

川芎、附子、白术、桂心、

甘草,

治疗寒湿头痛。

  石膏散(《症因脉治》)

石膏、川芎、白芷、葛根,

治疗外感头痛。

  羌活汤(《内经拾遗》)

羌活、苍术、川芎、白茯苓、

防风、枳壳、桔梗、甘草,

治疗遇风头痛。

  芎术散(《圣济总录》)

川芎、白术、天麻、防风、

荆芥穗、细辛、甘草,

治疗头面多汗,恶风头痛。

在火热导致的头痛,配伍寒凉之品后,川芎也可应用。

  风热散(《仙拈集》)

川芎、白芷、石膏、荆芥穗,

治疗因风热而头痛者。

  龙脑芎辛丸(《圣济总录》)

川芎、细辛、甘草、龙脑、

天南星、秦艽、丹砂,

治疗风热头痛。

  茶调散(《医学集成》)

川芎、白芷、荆芥、黄芩、

石膏、薄荷、茶叶、生姜,

治疗内热头痛。

  石膏散(《证治汇补》)

川芎、石膏、黄芩、白芷,

治疗痰火头痛。

  泻青丸(《症因脉治》)

当归、龙胆草、川芎、山栀子、

羌活、防风、黄芩,

治疗肝火头痛。

  川芎用于虚性头痛的组方。白归汤(《冯氏锦囊》)

川芎、当归、白芍,

治疗血虚头痛。

  生熟地黄汤(《证治汇补》)

生地黄、熟地黄、天麻、川芎、

茯苓、当归、黑豆、石斛、

玄参、地骨皮,

治疗肝虚头痛。

  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

黄芪、人参、白术、甘草、

陈皮、当归、白芍、升麻、

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

治疗气虚头痛。

  加味左归饮(《医学从众录》)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

枸杞子、肉苁蓉、细辛、炙甘草、

川芎,

治疗肾虚头痛。

  川芎在头痛的治疗中,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由其功效特点决定的。川芎辛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就其自身功效而言,可以应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内伤气血失调的头痛,若经过与寒凉之药配伍,可用于风热头痛。由于川芎善于上行头目,应用于虚性头痛,取其引药上行之功。最后需要强调,川芎善于上行头目而止痛的作用是其广泛应用于头痛的主要原因。



神衰失眠

黄连10g    肉桂3g          生地黄10g    黄精10g    

炒枣仁30g    知母10g        云苓10g        川芎10g    

生龙骨30g    夜交藤30g    生栀子10g    川牛膝15g



头痛引经药

根据经络循行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引经药,能显著地提高疗效。

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

 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 

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 

太阴头痛选用苍术 

少阴头痛选用细辛 

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此外,临床可见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毒邪上冲,扰乱清窍所致,可用清震汤加薄荷黄芩黄连板蓝根、僵蚕等以清宣升散、除湿解毒治之。

清震汤

组成

升麻、赤芍药、甘草、荆芥穗

葛根、苏薄荷黄芩、青荷叶、

苍术(米泔水浸1宿,炒)各等分

主治

大小雷头风,头痛极不可忍,身热目痛大便不通小便赤涩,痛不可禁,兼治发热恶寒口渴者。

清震汤

组成

黄芩8分,防风6分,羌活4分,甘草2分,川芎6分,蔓荆子6分,当归8分,荆荠8分,半夏7分,柴胡7分,天麻7分,细辛3分,独活3分,白芷3分,藁本3分,石膏1钱。

功能主治

外感阳明头痛,额前作痛,心烦痞满,呕哕。

=============================

《冷庐医话·头痛》:

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

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

阳明经行身之前,

少阳经行身之侧。

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引经药==========疼痛

是指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使药[1]。又称药引[2][3]。即引经报使,某种药物对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有特殊作用,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2]

如治太阳经病羌活防风

阳明经病升麻葛根

少阳经病柴胡[2]

咽喉病桔梗

上肢病用桑枝

下肢病用牛膝[2]

甘菊花气味辛凉,入手太阴;

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手、足阳明;

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

白蒺藜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厥阴;

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此肝肾风毒热气上冲,头目疼痛。欲损目者,以辛凉甘温者各二味,散其毒热,再以甘平之味和之缓之,使上冲之气,渐得和平,则药之能事毕矣。

脾虚气弱加黄芪、升麻;

嗳气频作加炒枳壳、陈皮;

气滞腹胀加川朴花、大腹皮:

哎恶打呃,加丁香、柿蒂:

胁胀隐痛加炒白芍:

嘈杂泛酸加吴萸、煅牡蛎:

脘腹坠胀加槟榔  木香:

腹胀少酸加乌梅、黄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