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毛上的风尘 IP属地:甘肃

认证艺术领域优质作者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4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走近古玉器】南越王僭越刻制的“帝玺”“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中的玉玺、玉印中,有一枚南越王第2代王赵眜墓出土的“帝玺”与众不同,明显属于僭越。1.“帝印”玉玺,西汉早期,广东省广州市象山南越王墓出土,南越王博物院藏。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南越国的第一代王赵佗、第二代王赵眜都层僭越称帝,在国内使用皇帝的称号...
【走近古玉器】20倍、60倍、120倍微距下的战汉玉器砣痕(古玉鉴定入门)沟底满布(占阴线面积50%左右)晶粒凸点,散布(占阴线面积20%左右)晶团凸脊与凹洼,呈现平坦沙滩偶有小沙丘的视觉效果,行内有人称为“砂感”。战国晚期至汉代砣痕较春秋早期至战国中期砣痕更为锋利、更为粗放,在线条入刀处可见铁砣反复碾磨叠砣的痕迹,可见一砣与另一...
【走近古水晶】海量馆藏微距图看春秋战国水晶的鉴定要点。水晶,在古代称为水玉、水精,也叫千年冰,使用的历史比较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但工艺还比较粗糙,到了春秋战国开始逐步流行,成为贵族的配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水晶、玛瑙器跟玉器的巅峰时期,秦统一中原以后,这些水晶玛瑙器制作工艺就失传了,到了汉代,贵族们佩戴的珠子...
【走近古琉璃】“玉润中华”特展中的战国琉璃器。战国晚期蜻蜓眼琉璃管、琉璃珠,湖南省益阳市赫山12号墓、湘乡市牛形山1号墓、衡阳市公行山5号墓出土,湖南博物院藏。战国中期人面纹琉璃珠,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邱承墩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战国中期琉璃珩、管,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邱承墩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战国中期蜻蜓眼琉璃珠,河南省洛阳...
战国晚期-西汉早期浮雕龙凤纹玉韘形佩。国家一级文物,江苏省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徐州博物馆藏。由于展陈原因,未能拍清此件器物全貌,特从徐州博物馆官网下载了多角度图片,方便大家掌握更多细节,特别是能从背面看到龙(我拍摄时可是找了半天也没看见龙,一度以为展示牌打错名字了)。浮雕龙凤纹韘形玉佩,它只保留了韘中孔指洞的设计,...
让全网痛惜的一只西周玉鹿。这只玉鹿,1990年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2009号墓(虢仲墓)出土,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笔者翻看了当时现场拍摄的图片,参考了众多网友的现场图片,发现特展时玉鹿一角有新断茬痕,尤其通过网友“南山南”2019年9月7日,在郑州博物馆“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拍摄和在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特展先后拍...
从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一套玉具剑,聊聊古代的玉剑饰。一套完整的剑,是由剑首、剑柄、剑格、剑体、剑璏(zhì)、剑珌(bì)、剑鞘七个部分组成。考古资料显示,玉具剑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晚期(剑上开始以玉装饰),最早的玉剑饰见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的西周晚期玉茎铜芯铁剑上,而它只是一种雏形。关于玉剑饰的定名,除了剑首争...
从北宋白玉双孔雀嵌饰,聊聊馆藏古玉的拍摄和修图。理论上,如果微距镜头是100毫米,快门速度最少要1/100秒才不会拍虚,但我拍摄这组北宋白玉双孔雀嵌饰时,用的快门是1/50秒,与拍摄姿态的稳定程度有关,大家可以自行体会。这组北宋白玉双孔雀嵌饰就是4000。比如这组北宋白玉双孔雀嵌饰,从网上各路摄影大咖的图片看,有的还原出了白度,有的...
从唐代墨玉山形嵌件(高清细节图)聊到安史之乱。唐代墨玉山子,北京丰台史思明墓出土,形为片状,似墨玉,玉质略带石性,有自然黑白纹理,正面磨刻成五峰山形,微有起伏,以示沟壑交纵,两边基本为对称形。看完史思明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作为安禄山的副手,大多数时候都站在幕后,不像安禄山那样时常抛头露面,也没有那么多故事和绯闻,更...
罕见的金代白玉“政和通宝”方孔钱。这枚玉钱,有可能为北宋徽宗时期遗物,却为金朝权贵收藏,见证了金代和宋朝的经济交流,以及中原文明对游牧文化的影响。金代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融合了游牧文化、中原汉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朝文化。可以说金代的文化是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