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y36 IP属地:山西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项玉涛教授: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精神疾病相关的认知缺陷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筛选出680项RCTs,其中4项RCTs符合研究,共涉及144名精神分裂症(1篇RCT,n= 43)、双相情感障碍(1篇RCT,n = 44)或重度抑郁症(2篇RCTs,n= 57)的成年患者(≥18岁),其中,EPO组71例,安慰剂组73例。这是首个评估辅助EPO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
8种原因导致抗精神病药物停药。精神科医生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并尽量减少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或撤药综合征。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显著提高某一新药的血清水平,或某一新药可能会显著提高以前服用过的药物的血清水平,而在联合使用前,以前的药物可能不会出现异常。一旦患者决定停药,即使您不同意患者的决定,...
郑伟博士:抗癫痫药物作为氯氮平增效剂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情况,丙戊酸钠-氯氮平组显著优于氯氮平单药治疗(P=0.009和0.003),但阴性症状无显著差异(P =0.08)。在对几种氯氮平增效剂与氯氮平单药治疗的比较中,只有托吡酯-氯氮平的组合具有较高的全因停药率(P=0.01),而拉莫三嗪和丙...
PNAS:科学家找到锂治疗双相障碍的机制。双相情感障碍(BPD)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较少。CRMP2蛋白与神经细胞通讯有关,非活性(磷酸化)和活性(非磷酸化)CRMP2之间的“切换”是生理学的,但双相障碍患者的锂反应途径的“指定位置”存在异常,其在双相障碍患者的细胞中是无活性的。研究人员使用已故双相障碍患者的脑标本验证了他们的发现,表明...
一项发表于11月《临床精神病学杂志》(IF 5.498)的研究中,来自瑞士的一组研究者探讨了使用精神科药物后短期(1个月)体重增加对中期(3个月)及长期(1年)体重增加的预测效应。★ 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提示,治疗1个月后体重增加>5%为长期体重增加的最佳预测因素:3个月后体重增加15%,敏感性67%,特异性88%;★ 治疗1个月后体重增加≤5%的患...
转自丁香园:警惕儿童与青少年中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在随访的第一、三、六、十二月,研究者使用马里兰精神病研究中心不随意运动量表(MPRC-IMS)和 UKU 副作用量表来得出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帕金森症状程度、静坐不能程度,以及患者的认知水平。此外,研究者发现较小的年龄、精神障碍症状史和更长的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发生迟发型运动障碍的概率...
抗精神病药—小剂量比大剂量好?大部分的抗精神病药在服用一周后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同时也表明药物正在对身体发挥作用,随着精神症状的缓解,这些不良反应也会慢慢为患者所耐受。一些首发患者在门诊时,为降低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的风险,而仅使用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但这是厚此薄彼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疾病,虽...
使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被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简称TD)的不良反应,这种反应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大多数认为是由于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虽然说暂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可以缓解抗精神病药导致的TD及其他不良反应,但同时也会造成患者病情的波动,因此不建议立即停药,而应遵医嘱调整给药方案或者换药。TD的治疗稍有难度,但...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服用抗精神病药?很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简称MD)患者长期服药期间会发现,自己的药中除了常用治疗MD的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等,还有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不是自己同时患有精神分裂症?MD也是精神障碍的一种,根据迄今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与多巴胺功能亢进相关,而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刚好...
如何干预抗精神病药所致的肥胖?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紊乱常常难以控制。鉴于二甲双胍在多个方面改善抗精神药物的所致代谢副反应的优势表现,研究人员推荐:“当使用非药物手段干预药源性肥胖证据还不充分,而调整其他代谢副作用轻微的抗精神病药物会降低治疗疗效时,不改变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同期伴随使用二甲双胍可作为众多干预方案的...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