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乐 IP属地:山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所以说 ‘居敬 ’也就是 ‘穷理 ’,就 ‘穷理 ’的专一处而言,便称之为 ‘居敬 ’,就 ‘居敬 ’的精密处而言,便称之为 ‘穷理 ’。守衡的问题是,《大学》中说的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可以看作是从 “诚意 ”所生发出来的功夫,但是《大学》中又专门提出了一个 “正心 ”的功夫,感觉 “诚意 ”和 “正心 ”有一种 “产品同质化...
(《传习录》卷下25页右) 第三节 良知说是以守仁认人皆有良知,其说云: 良知者。吾心之本体。常无不在. 良知者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良知……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同上卷中12页左)如斯良知则同于禅家之本来面目: ...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阳明常用“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指点知行的本体,可见知行本体实只是一个“诚”字,诚意之极,知行自见合一,便是真能好恶的良知。阳明先生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能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象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天理的意念常存...
四句教的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强调的是良知(心体)的知觉功能,这又是王阳明摄取了佛教心性本觉思想的结果,王阳明认为:“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
所以匝一听到先生的学说,都称先生是标新立异、刻意炒作。世上的某些人,有的仅与先生有一面之交,有的是连先生的一点音容笑貌都未曾接触过,还有的本身就怀着忽略轻视先生学说的愤青心理,而后就急不可待的想在刘翔完成110米栏比赛所用的时间之内,凭借风传的说法去主观臆断地揣测先生的学说,这怎么可能呢?就是那些追随先生身边学习的人,听先生的...
王守仁之《传习录》(上)4009 【原文】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①’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每个人皆有佛性) 阳明认为,心只有一个心,但是这一个心却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持守正道的状态,一种是偏移了正道的状态,人的心在同一个时刻,只能是这两种状态中的一种,不可能两种状态共存。《孟子》日:...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⑦“孔子”句,孔子晚年叙《书》,传《礼》,删《诗》,正《乐》,序《易》、《象》《系辞》、《说卦》、《文言》,作《春秋》。简单介绍一下《春秋》和《左传》两书,《春秋》,六经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
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阳明先生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能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象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天理的意念常存,能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
” “漆雕开说:‘吾斯之未能信’,孔子听了很高兴。子路让子羔当费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孔子说:‘贼夫人之子’,曾点谈论自己的志向,孔子对他表示赞许。圣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明白了。” 【解析】 这段我虽然也翻译了,但是,在没有对《论语》中孔子原话理解的前提下,读译文并不会让你比读原文能多理解些什么。孔子为什么高兴,以孔圣人...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