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情节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行刑法(1997年刑法,包括八个修正案)分则中出现情节严重①共有160处之多,涉及罪名有93个左右。如前所述,作为定罪情节的情节严重,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人仅实施危害行为,如果达不到情节严重,按照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条文的规定,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且必须具有主观上的认识,这...
德日共犯制度实践思维当中的“主体间”与“单方化” 一、问题的提出 在区分制共犯制度模式之下,参与犯处罚条件的制度设定和解释思维无非有相互对应的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主体间”制度实践思维,其特点在于以主体间“共犯关系”,也即经验常识意义上的“合同共犯”这一现象结构的存在作为犯罪参与人处罚的前提条件;同时,将共同正犯这...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属论。含义:只有当危害行为中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根据,并合乎规律地产生了结果时,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也只有这一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总是在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中纠缠不清。过分纠缠于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的我...
印证还是心证:刑事质证的迷局与解困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证据相互印证是侦控机关审查起诉,法官据以断案的司法传统。印证模式具有审查判断证据、采信证据等多种功能,对于解决被告人当庭翻供、证人庭前与庭中证言的不一致等不稳定证据以及间接证据的认定,有着特殊的效用,尤其是《证据规定》中“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
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 引言:研究主题与基本范畴的说明 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是当前我国刑法学理论中争议颇大的问题,这无疑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犯罪论体系的变革紧密相关。其二,客观论认为,当客观事实依一般认知逻辑是有意义的,行为人的主观认知也才有意义,换言之,行为的不法由行为的客观面所决定,如果只是行为人主观...
附属刑法的部分规定成为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款。1997年《刑法》第205条之一规定:“虚开本法第205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与1997年《刑法》第205条规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相比,1997年《刑法...
该案如何认定,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谢某被撞倒后又相继被两辆车碾压致死,钟某的行为和谢某的死亡之间因果关系中断;第二种观点认为后续两辆车的碾压并没有中断钟某的行为和谢某的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综合全案,钟某在夜晚于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将谢某撞倒引起后续两辆车对谢某的相继碾压是正常的,且后续两辆车的碾压对于谢某死亡...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