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入画 IP属地:湖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历史上,元代、明初和清康雍乾是釉里红瓷器烧造的三个重要时期,而最珍贵的釉里红瓷器却烧造于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有着皇家血统,从考古出土资料及传世品情况看,洪武釉里红瓷器数量较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宫旧藏洪武瓷100余件,其中80%是釉里红瓷器,数量远超当时的青花瓷器。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釉面特征釉面...
霁红釉梅瓶 清康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像鲜血的颜色。眼看大限将至,再烧不成,全部窑工可能都要面对天子圣责,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割破手腕,以自己的鲜血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红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宣德时期,也把它称之为“宝石红”。清乾隆 霁红釉梅瓶观复博物馆藏直到康熙时期,海内升平,社会安定,御窑...
核心提示: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名,系用铜红釉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经窑内1200℃高温中一次烧成。釉里红创烧于唐代长沙窑,元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名,系用铜红釉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经窑内1200℃高温中一次烧成。大明宣德青花釉里红海兽高足杯-台北故宫宣德釉里红胎质细腻,釉面甜白滋润,有桔皮纹,釉层内大小气饱...
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既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且出现一环呈羽翅状的黑色纹理〔...
我国高温“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宋年间,自元代开始创烧单色纯红釉瓷器,成为当时宫廷内祭祀、陈设、观赏、把玩的品种,但当时烧成的品种都带黑色,烧制技术不太成熟。在古代要烧制高温纯红釉瓷器,就必须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十分珍罕的红宝石配入釉中进行烧制),这样的物质条件和烧制工艺,只有当时的“皇家御...
所谓“灯草边”,是指明、清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在焙烧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使器口呈色变淡,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或“脱口”。祭红在器口和足跟处,有非常明显的“灯草边”,相对而言,永宣祭红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mm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
器物内外开片,釉面透亮,口沿处因红釉流淌下垂,出现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郎窑红无论瓶、碗、盘各种器物的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因此郎窑红器的施釉技术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康熙时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记载了郎窑的成就:“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宜,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
永宣红釉与康熙红釉,历史上两大红釉瓷器高峰期,看谁更胜一筹?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窑业繁盛,高温红釉瓷器的烧造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重新烧造成功,并尤以“豇豆红”瓷器最为出色。本文精选明代永宣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红釉瓷器进行展示,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两大红釉生产高峰时期的巅峰之作,有如桃花春水般的娇嫩欲滴,亦有明亮鲜艳的...
永乐红釉瓷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明宣德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外壁施红釉,...
比如茄皮紫釉,这种釉就极为稀少,民国时期的许之衡曾经写过一本小书《钦流斋说瓷》,里面讲到“茄紫一色始于明末,康熙继之,皆系玻璃釉。淡者比茄皮之色略淡,深者比煮熟茄皮之色略深,故有淡茄,深茄之分”。宣德时期发明的茄皮紫釉,其实使用的是和霁蓝釉一样的钴土矿配釉而成的高温色釉。明代颜色釉文物里,紫釉和紫金釉并不是一回事。这...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