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按语】吴澄《不居集》倡“外损说”、“脾阴虚论”,创理脾阴法、解托法和补托法,自制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资成汤、升补中和汤、畅郁汤、理脾益营汤、培土养阴汤、参脉保金汤、味补汤等9首理脾阴方;养阴清肺汤。【按语】余国珮提出“燥湿为纲”的辨证说,临床尤重养阴润燥之治,创制了治燥诸方,如解燥汤、清金解燥汤、安本解燥汤、助液...
新安医学系列讲座九(下)新安医家处方用药风格(下)清代诊治外感、内伤病证,处方用药轻重始终是一个探索的重点,新安医家也参与了探讨。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就甘草用量提出“必需重用,方能建效”的观点,对时医“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且相习成风颇不以为然,指出:“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
新安医家处方用药风格(中)程芝田、唐竹轩同出一门,程芝田重视研究时病,唐竹轩擅治内伤杂症,用药均轻灵有效,唐竹轩《舟山医案》药多平淡无奇、分量也轻,如风门第1案全方9味药、不足25克,调理门第2案全方11味药、总计也不足60克;近世王仲奇、程门雪、王乐匋等新安医家,融经方、时方于一炉,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用药轻灵之...
新安医家处方用药风格(上)罗周彦创有治疗先后天元阴元阳不足的4个代表方——益元冲和汤(人参、白术、当归、黄芪、茯苓、炙甘草、干姜)、益火复真汤(人参、附子、当归、白术、黄芪、干姜、甘草、肉桂)、滋阴益元汤(当归、白芍、沙参、甘草、茯苓、麦冬、熟地、大枣、五味子、浮小麦、粟米)、补水益元汤(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麦冬、甘...
杂病准《伤寒》,温病不废《伤寒》吴人驹著《医宗承启》,明确指出张仲景并非仅仅是“伤寒”专家,《伤寒论》讨论了大量内伤杂病的证治,伤寒“诸变证咸属之内伤”,只不过“起因于伤寒”而已,且伤寒诸证也多有原内伤之病因感寒邪诱发而成者,“若专以伤寒为治,不过发表温中二三方足矣,何用多为?须知此外,皆属内伤”,认为《伤寒论》精髓...
他还以“东垣论五脏六腑皆主于脾胃”为依据,提出肝、心、肺、肾皆需脾胃化生营养,皆有脾胃之气、脾胃之病,脾胃虚则俱病,皆可从脾胃调治,第一次明确提出“五脏之脾胃病”的概念和“补肾滋阴要识养脾之助”、“调理脾胃以安和五脏”的治疗思路。脾升胃降,脾胃分治,至此“调理脾胃”明显不同于“固本培元”脾胃不分、脾胃元气合论的涵义。...
新安医学系列讲座之七.新安医家诊法发明。叶天士对舌象预后与救治的论述也十分精当,《温热论》有5条谈及预后吉凶及危重证候的救治,除舌紫、舌绛、苔黑预后多有不良外,如“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舌色紫绛者,温疫病初入膜原,未归胃腑,急急透解,莫待传陷而入,为险恶之病”,传变极速,治不及时很快恶化;新安医家普遍精于脉诊,认为脉诊是衡...
另其中脾类相关医案研究表明,其治以益气健脾、升提脾气、温补脾阳及兼清郁热合用,常用药物可构成陈夏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四逆汤等,并分析得出治疗脾类症状基本方,即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半夏、柴胡、干姜、白芍、陈皮、黄芩、附子,其中人参、白术关联度高于人参、黄芪,人参、白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人...
元气关乎先后天脾肾两脏,与其先师相比,汪机以人参、白术、黄芪为“补脾胃之圣药”,用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如其治鼓胀,认为系因湿热而致,病位在脾胃,病机主要为中气不足,治当健脾固元、清热利湿,明显不同于孙一奎;孙一奎则以温补下元为重,先后天并举并治,固本培元从脾胃元气扩展到命门元气,充实和完善了固本培元治法,开辟了固本...
“养阴清肺说”对后世白喉和其他喉疾病的辨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相继问世的《时疫白喉捷要》、《喉科白腐要旨》等50余种白喉专著,多宗阴虚肺燥病机说和养阴清肺而忌表之治法,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被奉为圭臬,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白喉疫苗预防措施为止。1890年德国人Behring发现白喉抗毒素并应用白喉抗毒素血清治愈白喉,且于1901年获首届诺...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