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4321 IP属地:辽宁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朱熹的这首诗,道出了哲学与思想关系的真谛。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朱熹处,思想、精神和心灵的“源头活水”显然是指他积极倡导的理学思想。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精神生活的守护者,是心灵的“源头活水”。一般人的生活没有精神、思想和心灵的源头活水,所以他们的思想、精神和心灵枯竭如化石,生活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善,没有德性,没有幸...
朱子说: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得专注。《朱教授讲朱子》百九八.《朱教授讲朱子》百九九.朱子曰:“人须是先拽转了自己趋向始得。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既志于义理,自是无恶;虽有未善处,只是过耳,非恶也。以此推之,不志于仁,则无善矣。盖志在于利欲,假有善事,亦偶然耳。盖其心志念念只在利欲上。世之志利欲与志理义之人自是不干...
26国学网,26时中,国学引导26国学网编者按:对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朱熹《中庸章句》讲“诚”是天所固有的“理”之本然,讲的是天,《礼记正义·中庸》讲“诚”是天所赋予的人的先天本性,讲的是人,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 朱熹《中庸章句》的诠释 二、《礼记正义·中庸》的诠释 三、《中庸章句》诠释的天道观 四、《...
朱熹的这首诗 道出了哲学与思想关系的真谛。在朱熹处,思想、精神和心灵的“源头活水”显然是指他积极倡导的理学思想。一般人的生活没有精神、思想和心灵的源头活水,所以他们的思想、精神和心灵枯竭如化石,生活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善,没有德性,没有幸福,没有一切美好的东西,生活当然也就空虚不实,枯燥乏味,苦不堪言。*原标题《哲学是...
朱熹的“道”“理”之辨。(《论朱熹与程颐之不同》)而朱熹对程颐所提出来的“理一分殊”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命题。从伦理的层面看,朱熹说:“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子语类》卷六)朱熹所说的“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即“理一”,乃“统一的道德原则”(陈来语),与作为...
朱熹之道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道的范畴,涵盖广泛,意义深远。一、道的内涵   1.道是形而上之理   “阴阳太极,不可谓有二理必矣。然太极无象,而阴阳有气。则亦安得无上下之殊哉?此甚所为道器之别也。故程子曰: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着如此说”(《太极图说附辨》,《周子全书》卷二)。“形而上为道,形而...
朱熹《中庸章句》对“诚者,天之道也”的诠释朱熹《中庸章句》对“诚者,天之道也”的诠释——兼与《礼记正义·中庸》的比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5期 作者:乐爱国  The Annotation of ''''''''The Way of Heaven Is Sincere'''''''' in Zhu Xi''...
陈来:朱熹思想的时代价值。朱熹论道德的思想中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欲望、道德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朱熹提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是的便是天理,非的便是人欲”,“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而今须要天理人欲、公私利欲,分别得明白。”当然,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方面,朱熹有些问题并...
论朱熹的“格物”与“居敬”兼重的修养理论。由于学术界对朱熹的格物理论产生不同的理解,导致了对朱熹哲学的不同评价。但是朱熹又进一步强调格物穷理不只是穷格事物的当然之则,也是事物的所以然之理,当然之则是分殊之理,所以然之理是本体,知至就是要知得事物的表里精粗,知得事物的当然之则和所以然之理,“如事亲当孝,事兄当弟之类,便...
“诚”是朱熹学术体系的最高境界——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为中心的讨论。[2]109但是, 朱熹的学术, 不仅于此, 朱熹《中庸章句》通过对《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也”的诠释, 把“中”与“诚”统一起来, 把“诚”看作是《中庸》全篇的枢纽, 构成了以《大学章句》的格...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