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医2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3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上热下寒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上热下寒的部分症状,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这个药方的特点是清热以祛寒并用,可以用在少阳和太阴合病。临床常见的很多热证,如口干,心烦,喜呕,口苦,目刺肿痛,脾气暴躁,多数少阳病的范畴,因此用柴胡、黄芩、甘草清热疏肝解除热症。畏寒怕冷,下肢冰凉,便溏腹泻等属于太阴病,用桂枝干姜温阳气暖脾胃。
心肾不交。心肾不交证,主要表现为心火亢,心烦失眠多梦易醒、心悸不安、健忘、燥热;肾阴亏虚肾水不足,则记忆力下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头发早白;治疗用交通心肾的方法,适用于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火亢盛证。临床常用熟地黄、生地黄、知母、黄柏、麦冬、黄连、枸杞、龙骨、牡蛎、阿胶、肉桂、五味子等药。常用方剂如交泰丸、黄连阿胶汤...
寒证和热证经常是互相间杂,互相转化,比如临床常见的上热下寒,就是临床上常见的寒热错杂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也多见阳虚为主,而兼有外热证,外热主要是浮越在表的热证,表现为身体烦热、皮肤燥热、皮肤干燥、面红目赤、心烦等症状,这也是虚阳浮越的一种表现。但阳虚浮越的内寒外热,和阴虚内热的证候有很大的区别,鉴别要点是内寒外热患者以...
上热下寒,乌梅丸。这个时候需要和“少阳证”进行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厥阴证非常容易和少阳证混淆,因为两者都有可能出现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但是两者的病性是不同的,在厥阴证中,患者已经很虚弱,阳气虚衰是主要矛盾,而在少阳证中,患者阳气尚足,所以厥阴证常见脉微弱、脉沉迟,少阳证常见脉弦实或脉沉紧,而且厥阴证中,患者经常会...
上热下寒证,具体来讲,就是要清上温下,和胃降逆。【上热下寒证,具体来讲,就是要清上温下,和胃降逆】上热下寒证是个比较常见的症型,比如有的人脸上长疙瘩,口舌生疮等等,但是下腹部发凉,大便溏泄或者月经不正常。胃气上逆、呕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吴茱萸、乌贼骨;胃络损伤、呕血便血者,可加炒大黄、地榆炭、白芨,并可配合使用云...
小腹冷心肾不交。心火居上,不断下交于肾水,使肾能得火之助而阳气旺;肾水居下,不断上升而滋肺心,使心火得肾水之滋养。若肝气不疏,三焦郁滞,心火不能下交肾水,肾水不能上滋心火,则下焦寒甚,而上焦火炎,所以但补其火,则冰炭难温;清其火则寒更甚,因此必与疏肝气,理三焦,交心肾,才能使上焦之火下降而下焦之寒冷消失。
下半身畏冷20年,通补兼施即可。【下半身畏冷20年,通补兼施即可】有一位女患者,因为下半身畏冷20年就诊,当时也就34岁,冷了20年,也就是从初潮左右开始,就出现下半身畏寒。下半身畏,就是阳气不能布敷于下半身,那么就是腰这一节卡住了。舌嫩脉细多从虚证考虑,下半身凉,多责之于肾阳不足。仅三诊,却解除了二十年之下半身畏寒,效果实出...
《伤寒论》中的六个寒热错杂方。《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方中用黄连以清胸中之热,干姜温脾胃之寒,桂枝宣通上下之阳气,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安中,使之有利于斡旋上下,而调理寒热...
泄泻伴高热属寒湿伤中,阳气大衰,阴盛格阳辨。某女,37岁。因饮食不洁李子,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及阵发性腹泻,泻下物清稀水样,腥味酸浓,经单位卫生所治疗后腹痛缓解,便次感少,但翌晨又腹泻频数。诊时精神萎靡,虚烦不安,声低息短,两颧浮红,高热反厚衣,咽喉灼痛,渴欲饮水,但饮不多,腰膝痿软。此乃寒湿伤中,阳气大衰,阴盛格阳,宜...
我采用附子、艾叶、小茴香、紫石英温暖下焦,用栀子、生地清理上焦,同时配以川牛膝引心火下行济肾寒,柴胡升发肝气,引肾水来济心火;枇杷叶降肺胃之气,胃气下行,肺气敛降,心火就能下交于肾,肾水得心火温阳,自然就不会过寒。这里面的苦杏仁能够收敛肺气,薄荷能够生发肝气,一升一敛,则心肾相交,不仅能缓解上热下寒证,对于保养皮肤、...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