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天园 IP属地:广西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0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清肝利湿汤载于《刘奉五妇科经验》,“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带、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止。”本方主治肝经湿热下注证,功在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止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排卵期出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阳性)等病。处方:萹蓄15g,瞿麦15g,柴胡12g,黄芩10g,川楝子12...
石玉书益气解毒汤治验五则。益气解毒汤方药组成为:黄芪12g,炒白术12g,黄连3g,黄柏10g,银花15g,厚朴10g,藿香6g,土茯苓15g。方中黄芪、炒白术益脾胃元气,黄连、黄柏清利中下焦湿热,银花清血分热毒,土茯苓分利下焦湿毒,藿香、厚朴运脾以治中下焦水湿肿毒。藿香、厚朴伍黄芪、炒白术能健运脾胃。水肿去黄连,加茯苓;处方:黄芪15g,炒...
四妙丸:清热利湿、活血通痹。《成方便读》之四妙丸,方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四味中药组成。苍术辛、苦而温,辛能发散祛风,苦温能燥湿,健脾而绝生湿之源,助黄柏增强燥湿之力。薏苡仁甘淡性凉,健脾利湿除痹,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助黄柏清热利湿,助苍术健脾燥湿,共为臣药。方中苍术,黄柏扮演硬的一面,证有湿热,就用苦寒的黄柏泻火...
甘草泻心汤用治脾胃气虚兼湿热郁滞。甘草泻心汤出自于《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无论伤寒或中风,本是表证,当治之以解表,反用攻下之法,...
利湿化浊调脾肾,巧用三宝暑气消。张宗礼在治疗肾脏病方面创新地提出芳香化湿、醒脾排毒法治疗肾病,提出心脾肾三脏一体的学术思想,创新性提出健脾补肾、活血软散祛湿排毒大法,从调理脾胃入手防治肾病的学术思想在指导小暑养生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
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法要。杨春波认为湿热产生于中焦脾胃,在五脏六腑系统中,与湿息息相关的只有脾胃,湿热之邪虽产生于中焦,但是可以上蒸而扰窍而出现目糊、耳鸣诸症,如东垣之益气聪明汤证,可以上蒸扰神而出现首如裹,头昏蒙,如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中,半夏白术天麻汤证,可以上蒸熏肺而出现咳嗽咳痰气喘气促,如吴鞠通的上焦宣痹...
熊磊治小儿湿热证经验。湿热证名方甘露消毒丹是熊磊习用的方剂之一,临证通过加减化裁,治疗儿科多种常见病证,疗效较好,介绍如下。小儿湿热证因机证治。熊磊认为现代环境下由于气候变暖、滥用药物、过食肥甘厚腻、贪凉饮冷等因素,导致本已“脾常不足”的小儿脾胃失和、运化失常,致湿邪内生;脾胃为湿热病证的中心,是生内湿的根本,加之小...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易潮湿多汗。而肺喜湿厌燥,虽然此时秋燥还不明显,但也容易伤肺,表现为咳嗽、咯痰病症。湿热体质的人此时应保证睡眠,静养心神。下面给大家推荐1款适合湿热体质的时令靓汤。功效:滋...
肺主气,肺近表。用药上,仍以杏仁宣降肺气为主,合用白蔻仁、半夏、厚朴化湿利气,栝蒌皮宽胸利气化痰,滑石利湿清热。湿热在肺,不需开表散邪,而需淡渗清利湿热,宣降肺气,故用杏仁伍通草、滑石。本案处方,倘去栝蒌皮,加黄连、厚朴、通草,即为《温病条辨》中焦篇中的杏仁滑石汤(杏仁三钱,滑石三钱,黄芩二钱,橘红一钱五分,黄连一钱...
米伯让撰有《四病证治辑要》一册,对白喉、痢疾、鼠疫、湿温予以集解,其中“湿温证治辑要”一篇分别以释名、原因、症状、脉法、治方、验案、结论等为题,旁参广证,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湿病”之理法方药进行详细辨别,并结合临床验证,附以心得。湿温证的选方用药:“湿温证治辑要”篇收载处方两首,其一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