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蚧

 牛筋草 2006-03-11

蛤蚧

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具有益精壮阳、润肺补脾、定喘止咳之功能,主治阳痿、虚劳咳嗽、肺结核、咯血、神经衰弱症等。随着蛤蚧系列产品的开发,使蛤蚧面临绝迹的危险,人工养殖蛤蚧势在必行,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蛤蚧舍建设

蛤蚧养殖有室内笼箱养和房养两种,以房养较为普遍。养殖室最好分内室和外室两部分,内室是供蛤蚧白天隐藏栖息的地方,外室是供蛤蚧活动、采食的场所,在内室墙上钉木条,形成条格,供蛤蚧栖息,木架外挂上黑布帘或麻袋、纸箱板,以保持栖息地方阴暗。室的顶部留出一孔洞,与外室相通。外室周围用钢网或铁丝网围起,以防蛤蚧外逃。中间设小水池或水盆,建造假山,供蛤蚧饮水及活动。设计时应考虑防止蚂蚁、老鼠、蛇等进入。

二、饲养管理

1.饲料

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蛤蚧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蛤蚧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2.管理要点

蛤蚧的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壁面20~30米为宜。但蛤蚧有大吃小、强吃弱、成年蛤蚧吃卵等现象出现,应按大小分群饲养,规格相同的养在一起,小蛤蚧单独饲养。蛤蚧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利用人工调节温度,使室温保持在25~30℃之间。蛤蚧无冬眠期,一直处在活动、采食、生长状态。保持蛤蚧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在蛤蚧舍内禁止存放农药及有特殊气味的药品、霉败物品。

3.繁殖

蛤蚧一般在5~6月间发情交配,6~7月为产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间,要严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蛤蚧过多,往往引起雄蛤蚧相互争雌蛤蚧而撕斗。雌蛤蚧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蛤蚧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产卵蛤蚧要加强管理,适当提早增加食物,尤其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使之早产卵,早孵化,使小蛤蚧出壳后有较长时间生长,达到一定体重,为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要进行人工孵化时,就需要在蛤蚧喜欢产卵的地方贴上一些纸,让蛤蚧把卵产在纸上,以便采集。采卵应该等到卵壳完全变硬后才能进行,刚产下的卵不宜马上采集,否则影响到孵化率,采集的卵存放在33~35℃的环境中,经100天左右才孵化出小蛤蚧。刚出壳的蛤蚧,要及时移到小蛤蚧饲养室。小蛤蚧在采食前,可先喂些白糠水或盐水,5~7天后喂一些小虫,15天后,随着其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昆虫投放量,使当年孵出的小蛤蚧在进入越冬前就达一定的体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