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台,协议作价6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0元入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20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3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入民巾。
A.517 D.495 C.492 D.520 2、在投资合同已约定有折算汇率的情况下,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收到外币资本投资时应采用的折算方法是( D )
A.收到的外币资产和实收资本均按合同约定汇率折算 B.收到的外币资产和实收资本均按收到当日的汇率折算 C.收到的外币资产按合同约定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收到当日的汇率折算 D.收到的外币资产按收到当日的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合同约定汇率折算 [解晰]接受投资,一方面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实收资本增加。在投资合同已约定有折算汇率的情况下,收到的外币资产按收到当日的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合同约定汇率折算。如没有约定汇率,收到的资产和实收资本都按当日汇率折算。
3、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03年6月30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2003年6月30日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
银行存款 100000 美元 应收账款 500000 美元 应付账款 200000 美元
A公司2003年7月份发生以下外币业务(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1)7月15日收到某外商投人的外币资本50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的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款项已由银行收存。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0×8.24) 4120000
资本公积 30000
贷:实收资本 (500000x 8.30) 4150000 (2)7月20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00000x 8.22) 164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x8.22) 1644000 (3)7月28日,以外币存款偿还6月份发生的应付账款20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
借:应付账款 (200000x 8.21) 164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x 8.21) 1642000 (4)7月31日,收到6月份发生的应收账款30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 (300000x 8.20) 246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0x 8.20) 2460000 2)分别计算7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并列以计算过程。
(如何计算汇兑损益? 答:期末计算各个外币账户的汇兑损益时,基本原理为:无论是本币还是外币金额,都要符合“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这样的公式。外币金额没有问题,本币是外币金额与记账汇率折合后的结果,由于记账汇率不同,所以,就会出现不符合公式的情况,而其差额就是要求的汇兑损益。对于资产类账户,如果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0,那么发生了汇兑损失,反之.就发生了汇兑收益。)
银行存款账户的汇兑损益=700 000x 8.20一(100000x 8.25+500000×8.24+300000x 8.20一200000 x 8.21)=—23000元 (差额小于0,银行存款账户发生汇兑损失)
应收账款账户的汇兑损益=400000x 8.20—(500 000×8.25十200000x 8.22—300000×8.20)=—29000元 (差额小于0,说明发生汇兑损失) 应付账款的汇兑损益=200 000x 8.21—200000x 8.25=—8000元 (负债账户差额小于0、说明产生了汇兑收益) (3)记录期末相关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44000 应付账款 8000 贷:应收账款 29000 银行存款 23000 统账制,即将多种货币均折合为一种货币统一记账。适合于非金融企业。分币制,即按原币直接记账。适用于金融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