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复习中常见问题解答

 尘雨 2007-01-23
2006-12-13

  1、kaituozhe:楼主你好,新准则中对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有重大调整吗?

  段水回复: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结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但有一些小的变化:根据新准则,现金流量表正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增加了“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和“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递延税款”项目改为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

  2006-12-14

  2、君当如竹:新准则-13号或有事项: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有何区别与联系?

  段水回复: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都属于或有事项,都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从性质上看,它们都是企业承担的一项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是,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还是有着很多区别:预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或有负债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或者不符合确认条件的现时义务;预计负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是“很可能”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或有负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是“可能”、“极小可能”,或者金额不能可靠计量的;预计负债是确认了的负债,或有负债是不能加以确认的或有事项;预计负债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或有负债根据情况(可能性大小)来决定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2006-12-15

  3双果奇缘: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比如,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在进行有关调整时,应当考虑具有重要性的项目。

  楼主,我可以这么理解这段话么:也就是说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净损益时,把应分担的损益减去被投资企业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折旧额与实际集体的折旧额之差,再乘以持股比例,是这样吗?

  段水回复:此处因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调整的是被投资企业当期的净损益,调整后的净损益乘以持股比例,就是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损益了。

  2006-12-17

  4、*西西*:请问: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否等同于所有者权益啊?或者是说在某种情况下等同?

  段水回复:可辨认净资产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所有者权益,所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

  2006-12-18

  5、*西西*:请问:商誉和长期股权投资中包含的商誉如何来区分理解?

  段水回复:商誉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来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商誉只是其中的一种处理方式。权益法下,投资方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净资产份额的差额,不符合商誉的确认条件,所以不予确认,直接按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

  2006-12-19

  6、透明的蔚兰:算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一要看产品是直接出售,还是用于生产产品,二是要看产品是否减值,产品如果没减值按成本计价,如果产品减值了,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这样理解对吗?

  段水回复:你的理解很正确,不过其中有一个词不对,“一要看产品是直接出售”中的产品应该是材料吧:)

  2006-12-22

  7annawang_929:实际利率“是什么意思?是自己计算的?还是题目中会提示?

  段水回复:实际利率剔除了通胀率的影响。(1+实际利率)*(1+通胀率)=1+名义利率也就是:实际利率+通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风险在内的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物价变动率

  我们做题时一般题目中会直接或间接给出实际利率的:)

  2006-12-30

  8、annawang_929:请教段水及各位看过旧教材又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同仁:

  关于非货币交易的核算方法新旧准则差别很大:

  旧:换入资产入帐令人价值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公充价值只是在涉及多项资产交易时确定单项资产入帐价值时有用,另收到补价时确认损益有用。

  新:换入资产的入帐价值=公充价值+(-)补价

  换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公充价值-帐面价值=差额(确认营业外收\支)

  换出长期投资:公充价值-帐面价值=差额(确认投资损益)

  以看认识对吗?请指教更多关于新旧准则的核算差异,因为我对旧教已比较了解,可是现在是越了解就越糟糕!

  段水回复:你对原规定的理解正确。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要区分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如果具有商业实质,则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核算,你上面说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核算;如果没有商业实质,则就按照账面价值计量模式核算,这种情况下和原规定中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做法一致,但是不需要确认交易损益了:)

  2007-1-1

  9、透明的蔚兰:非货币性资产:)应在什么情况下确认损益?还有,如果甲公司用库存商品与乙公司材料时,为什么如果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资产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如果不具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资产记入库存商品?

  明年一起过中级回复: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具有商业实质可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要结转成本的,不具有商业实质,不确认收入,计成本。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差计入投资损益。

  2007-1-8

  10奋豆的鱼:有几个问题搞不懂,请教老师和各位学友,先谢过啦!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那么结转时,是否应做相反分录?

  (2)关于实际利率法下溢折价摊消的公式我感觉很难记忆也很难理解,大家可有好方法 ?溢价摊消公式中,(面值+尚未摊消溢价)*实际利率,计算的是什么概念?

  (3)被投资方宣告分派上一年度股利,分录是否应为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售后回购:甲公司于5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价格为100万,。成本80万,甲公司于9月30日以110万购回。题中并未给出利率,。如何确定每月末计提的利息?

  ~兰色心情~回复:(1)不是,商品对外销售的时候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该冲减主营业务成本,不是资产减值损失,这和原来的处理是不同的。

  (2)实际利率法摊销是针对于分期付息的债券而言的,溢价摊消公式中(面值+尚未摊消溢价)其实就是债券的期初账面价值,用这个期初账面价值×实际利率就是当期的投资收益。

  (3)如果分配的是投资前的股利,不管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都应该冲减投资成本。

  但如果分配的是投资后的股利,采用成本法核算,就需要根据公式计算一下是确认投资收益还是冲减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要冲减损益调整明细的金额。

  (4)每月计提的利息其实是回购价格和售价的差额在回购期内的每月的摊销额,不用根据利率来计算。

  2007-1-10

  11、cq2232:今天才看到成之班,赶快来报个到,另外有一个问题在答疑板上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请各位帮帮忙讲解一下。

  在投资性房地产中,成本模式下和公允价值模式下确认收入应该记入哪个科目,有的说都是“其他业务收入”,有的又说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确认收入应该记入“投资收益”科目,我已晕了,请帮忙讲解一下。

  宁孜回复: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所以相应的收入应该在其他业务收入中核算,这是计提折旧情况下的处理,成本模式下需要计提折旧,所以这样处理。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需要计提折旧,而是将相应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为其是投资性的资产,所以应该在投资收益科目核算。

  2007-1-13

  12、西西*:请问贷方为什么不是资本公积?

  【补充例题6】2007年4月30日,丙公司决定将某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的建筑物。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230万元,当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4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2 4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 3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宁孜回复:注意的是此题是“将某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的建筑物”,那么符合3号准则的第15条,即第十五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不管公允价值大还是小,其差额都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

  第十六条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这种情况下才区分的。

  2007-1-14

  13、*西西*:资产减值准备——第八号准则,第三十条,不太理解:

  第三十条 分摊到某资产组的商誉(或者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重大的。

  请问商誉难道是不能全部分摊到某资产组去么?那么不能分摊的部分应如何处理?

  *小李飞刀*回复:西西也考实物呀?商誉是在企业合并上形成的,是合并后企业整体的资产,很难分清他是哪一个资产组形成的,所以很难把他分摊到某一个资产组上,现在的准则写的都很简练,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西西、可可、静恩、竹姐姐把原来四个人单独开的公司合并成一个西可韵恩公司,西、可、韵、恩原来的四个公司可以看成总合并公司的四个资产组。假如在合并以后产生了1000万的商誉,这1000万的商誉很难分清是你们四个资产组那一个形成的,于是你们就商量着按照四个资产组的净资产分配,假如小西西的净资产最多7000万,其他三人是每人1000万,西西的资产组分摊的商誉就=1000*7000/(7000+1000*3)=700(万元),西西资产组分摊的商誉占总商誉的比例就是重大的:700/1000=70%,那么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就要进行相关的披露,不能分摊给西西资产组的商誉就剩下30%了,就分摊给了其他三个人了,由于所占总商誉的比重小(各占10%),可不在附注中披露,但也要分摊到响应的资产组上。

  2007-1-16

  14、*西西*:以下这道题,有个地方不太明白(红字部分),请高手帮我解决下:

  【例】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为1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2007年1月1日、7月1日和10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500万元、3000万元和1000万元。办公楼于2007年12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发生了两笔专门借款,分别为:(1)2007年1月1日专门借款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支付;(2)2007年7月1日专门借款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10%,利息按年支付。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假定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的支出总额5500万元(1500+3000+1000)超过了专门借款总额4000万元(2000+2000),占用了一般借款1500万元。假定所占用一般借款有两笔,分别为:(1)向A银行长期借款2000万元,期限为2006年12月1日至2009 年12月1日,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2)发行公司债券10000万元,于2006年1月1日发行,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8%,按年支付利息。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如下:

  1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实际支出 1500 3000 1000

  专门借款 1500 2500

  一般借款   500 1000

  1、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将闲置借款金额短期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为简化计算,假定全年按360天计算。据此,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为:

  2000×8%+2000×10%×180/360-500×0.5%×6=245万元。

  2、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其中: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500-4000)×180/360+1000×90/360=500万元。

  4500,180/360,90/360,是哪里来的,这里应该怎么理解?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000×6%+10000×8%)/(2000+10000)=7.67%.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为:500×7.67%=38.35万元。

  3、计算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

  该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283.35万元,即: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45万元和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38.35万元之和。

  *小李飞刀*回复:2、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其中: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500-4000)×180/360+1000×90/360=500万元。

  4500,180/360,90/360,是哪里来的,这里应该怎么理解?

  先看这个资料: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如下:

  1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实际支出 1500 3000 1000

  专门借款 1500 2500

  一般借款   500 1000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4500是指7月1日止累计资本支出额(1500+3000),4000为7月1日止累计使用的专门借款额(1500+2500),(4500-4000)=500(万元)为7月1日使用的一般借款额,180是指这500万元的一般借款的使用期间是6个月(7月1日-12月31日),180/360指使用期间占全年的比重;同理1000是指10月1日使用一般借款额,90是指1000万元的一般借款的使用期间为3个月(10月1日-12月31日),90/360是指使用期间占全年的比重。

  注释:为了简化,一般一年按360天计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007-1-16

  15、爱的小窝:那我就有点糊涂了,好像在预科班没听到过。是不是我自己听得不仔细?但是在另外一题中,和这道题的方法又不同了,帮我分析一下。

  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5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扣除折旧前的利润总额为11000元,适用税率为12%,2009年所得税率变更为20%.

  这题中,07年企业计提的折旧是1000,税法上计提的折旧为2000元,书上"应交税金"金额=(11000-2000)*15%=1350.如果按刚刚上面这题的思路的话,就该=(11000-(2000-1000))*15%

  书上的分录是:

  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 1350

       ——递延所得税费用 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我也是这么做的。帮我解释吧。谢谢!

  *小李飞刀*回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利润总额都是指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而本题明确给出未扣除折旧以前的利润为110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直接用110000减去税法让计提的折旧,即:11000-2000=9000(元);

  如果你想用上边那道题的思路做这道题,也可以,就是要把未扣除折旧以前的利润换算成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因为上题是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即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2000-1000)=9000(元)。

  也就是说如果题中给的是未扣除折旧以前的利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直接用其利润(折旧前的)减说法允许抵扣的折旧: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未扣除折旧以前的)-税法折旧;如果题中给的是利润总额(未特殊说明都是指的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要用其利润减税法允许抵扣的折旧和会计上计提的折旧的差额(因为会计计提的折旧已经从利润中扣除,所以现在只调整他们的差额就可以了):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法折旧-会计折旧)

  2007-1-16

  16、爱的小窝:请教大家。

  2010年12月25日,甲企业购入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假定所得税税率为20%。

  我认为在2011年“应交所得税”科目金额应该为100000*20%=20000,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22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400

  而书上的答案是:

  借:所得税 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6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400

  它计算应交所得税是用利润减去两个折旧的差额得出的。我觉得题目中没有说明利润是未扣除折旧后的利润,还有就算是未扣除后的利润,也应该是用利润减去税法上允许的计提的折旧来得到。

  *小李飞刀*回复:我觉得书上的答案正确。

  所得税费用是核算是从会计利润角度应该交的所得税,所以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一定等于当期的利润总额乘所得税率;

  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是核算从税法角度应交的所得税,要把会计上的利润总额调整成为应纳税所得额,它的金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所得税率;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为递延所得税调整项目金额。

  本题从会计角度计提的折旧=80000/4=20000(元),而按税法角度让抵扣的折旧=80000*[4/(1+2+3+4)]=32000(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计算会计上的利润总额是用20000元的折旧计算出来的结果,而税法让用32000元,那从税法角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应把32000-20000=12000(元)的差额(这个属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要从会计利润总额中减出来,就是100000-12000=88000(元),这88000就是从税法角度考虑应纳税的基数,88000*20%=17600(元),就是从税法角度计算的当期应交纳所得税的数额;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总额*所得税率=100000*20%=20000(元):其中当期所得税费用为17600元,递延所得税费用为20000-17600=2400(元),故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7600

    递延所得税费用 2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6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400

  2007-1-20

  17、零度·沸点:请问能不能给我讲一下为什么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资产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而负债就是可抵扣压暂时性差异。

  段水回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则说明会计上计提的折旧小于税法上计提的折旧,所以产生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于负债而言,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说明会计上将来扣除的多,而税法上扣除的少,从而形成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