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现今社会变迁快速,社会价值观急遽地变化,学校教育随之多元化以因应
此现况。辅导工作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重要机转,特别是针对多数学生进行的
团体辅导,因其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而显示其重要的价值。学者
Schwallie-Giddis,Cowan 和Schilliug(1993)在其所著「班级中的谘商师:有效班
级辅导课程之活动和策略」完整阐述了班级团体辅导与学校教育、学生学习的
关系,他们以多年的理论与实务经验发现班级团体辅导强烈影响所有学生在班
级、在学校及其它生活层面的学习和自我管理 (引自吴秀碧,民88) 。此外,团
体辅导是建立在以发展心理学、团体动力、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为基础之
教育方法,团体辅导并非一般人想象的团体活动,其内容、教材、教法,主要
以学生内在需要和发展课题为教材和内容,学习的历程是以学生内心经历为主
导取向。因此,团体辅导的实施方法和技术通常具多样性、创造性、自发性、
经验性和实验性 (吴秀碧,民88) 。角色扮演由于具有前述特微,也就成为团体
辅导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尤其因为可适用不同年龄的学生,故一向广为团体
辅导课程所运用。下面兹就角色扮演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在团体辅导的时机、
功能、进行方式、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
贰、角色扮演的理论基础
角色扮演顾名思义即是借着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角
色扮演源于角色理论,角色是我们对自我的一种评价及行动,它是情感和行动
的系列组型,是一种独特的及习惯性的待人态度 (廖凤池,民88) 。在临床心理
学上,角色扮演最早为Moreno 于1959用于心理剧,用以协助当事人探讨其内在
世界,以便产生宣泄和顿悟,达成治疗。行为学派的Wople则利用角色扮演作
为减敏感训练,此后行为的角色扮演便迅速发展用在社会技巧训练方面,其方
法主要需提供详细而具体的行为示范,当事人观摩、仿效、预演(rehearsal),并
给予增强,使当事人习得预定的目标行为或技巧。此外,George Kelly也以其建
构理论心理学(Construct Therapy Psychology)的理念为基础,发展出所谓「固定
角色治疗」(Fixed Role Therapy),方法主要是依一组新的建构,形成一个人特
征,当事人在治疗师指导下先预演该被塑造的角色之后,才开始扮演此角色,
使当事人得以观察自己和环境,主要目的在借此松弛当事人的认知建构。简单
的说,「角色扮演就是在一个假设环境中,相当投入地模拟行动」(Yardley-
Matwiejczuk,1997,引自王沂钊,民87)。所以要想对自己和别人有更清楚的了
解,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扮演的方式,并尽量去体谅他人的
想法和感受。角色扮演就是一种促使我们扮演他人角色,以从中得领悟的一种
良好的方法。
参、角色扮演应用于团体辅导上的适用时机及其优点
角色扮演不同于完全认知的学习活动,更重视藉由实际的体会及行动达到
认知、情感、情绪、创造、自主、自发的效果,而为一种最接近实际生活的学
习。其性质正如和Shaftel 和Shaftel所言,为一种问题解决过程,一种批判性思
考过程,也是一种交流经验的过程(引自吴秀碧,民88)。因此角色扮演可适用
于下列情境:
1.用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如邀请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以引出
职业兴趣的主题。
2.用以阐释一个问题:如以布偶剧方式演出性骚扰的情境引发此议题的讨
论。
3.用以发展设身处地的能力:如扮演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姊妹、同
学.....),从该角色来与自己对话,以协助学生感受他人的想法。
4.激发沟通,因为有具体的演出,而不会只流于抽象的讨论:如扮演家庭
成员的互动型态,如指责、讨好等来谈家庭关系。
5.教导解决问题的要素,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具体观察问题的关键,并产生
替代性想法:设计一个人际冲突的情境引导学生经由讨论后演出。
此外,角色扮演做为团体辅导的学习方法有多项优点吾人参酌学者吴秀碧
的观点及个人实务经验将之整理如下:
l 对于不能完全使用口语或文字的学生,可以得到较有效的表达和学习。
l 增进人际交流,创造更适合学习的社会环境。
l 对于学术科目学习不佳,但具有创造性及自发性的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l 发展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思考及行动策略。
l 促进敏察力及观察力。
l 经由参加演出或观察演出而获得学习。
l 促进个人的弹性,减少固执僵化的行为模式。
l 获得社会技巧的学习。
l 获得态度上的改变。
l 提供感觉型的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上述的优点也是团体辅导希望协助学生达成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
的目标。
肆、「角色扮演」应用在团体辅导中的功能
团体辅导强调发展性及预防性的功能,学者陈均姝更认为团体辅导能协助
学生心理与人格的成长,增进其内在认知、情感、行为三层面的了解与探索,
以增强个人自我功能及处理问题之能力,而角色扮演即是认知、情感、行为三
层面的整体行动学习法(陈均妹,民87)。因此,藉由角色扮演实际的演出与讨
论,让学生回到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适当的解决方法,省思自己的行为模
式,进而透过自我观察与讨论中培养出新的行为模式,累积面对生活的能力,
故「角色扮演」应用在团体辅导中应具有下列几项功能(陈均妹,民87):
(一) 社会技巧训练:可利用「角色扮演」学习具体的技巧,如:求职面试、人际交往中的拒绝….等等。
(二) 价值澄清:借着扮演不同的价值观,可以让孩子思考澄清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了解到多元价值的存在。
(三) 冲突、问题解决的学习:具体发展冲突、问题解决可行的技巧与态度,有助于现实生活问题解决。
(四) 纾解情绪:有时候问题的困境在于情绪的压抑与抗拒,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安全的释放情绪。
(五) 同理心的培养:发展对于各种角色的情感、情绪与动机的了解,真正进入一个角色的思维中,透过体验产生对人的包容与了解。
(六) 沟通与分享能力的训练:藉由讨论的同时也在扩展思维,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与别人沟通、分享的能力。
伍、应用「角色扮演」在团体辅导上的进行方式
基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角色扮演教学法于团体辅导中的多种功
能。Dinkmeyer和Dinkmeyer所编制的班级团体辅导教材,也使用角色扮演作为
主要学习方法。他们将角色扮演分为三种方法:一为戏剧性扮演(dramatic play)
,二为哑剧,三为布偶。戏剧性扮演和布偶主要协助学生了解所扮演之角色的
情感和行为动机,特别强调演出时让学生自主自发的在所描述的情境或问题中
表达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而哑剧主要用以作为班级团体暖身之用 (引自吴秀
碧,民88) 。
就临床心理学和谘商辅导使用角色扮演技术之方式,可借用于团体辅导者
有下列五种方式(吴秀碧,民88):
1. 哑剧:当班级团体辅导使用角色扮演技术时,学生一开始可能害羞、紧张而影响参与,若使用哑剧作为暖身活动,可以使全班学生一起动起来,引来参加的兴趣。
2. 戏剧性扮演: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在一个平常没有经验过的情境,或扮演非自己的角色,用以发展敏察力、同理心、增进沟通、解决冲突、突破问题或作决策。
3. 布偶:布偶是另类的角色扮演,由于演出的学生不必暴露个人,透过的布偶尽情演出,可以减少某些尴尬,例如男生扮女生。
4. 行为预演:这种方式最常用以协助学生获得需要的新行为或新技巧。经过在班级团体的预演,可以增加其至实际生活中使用的信心。
5. 空椅法:在心理治疗常用的空椅法,也可用于团体辅导协助学生发展对于特定人物的情绪和想法的了解。
陆、角色扮演在团体辅导应用上的实施步骤:
Shaftel和Shaftel曾以班级教学的观点,提出角色扮演法实施的八大步骤(引自
陈均妹,民89),笔者认为亦可作为班级团体辅导的参考步骤。兹将此分述如
下:
(一) 暖身:首先要让团体热起来,然后引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并使难题变得较为敏感,让学生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情感以及会采取的行动。
(二) 选择参与者:找出要探讨的主题后,老师可就情境中的角色加以描述,由同学依自身意愿选择角色,或同学彼此推荐,或由选派推荐能感同身受、容易投入情境中的同学来演出。
(三) 演出前的准备:教师应鼓励同学竭尽心力参与活动,例如:演练、背脚本、对镜头演练姿态等的准备工作。并协助学生融入自己的角色中。
(四) 安排观察者:演出者毕竟是少数,因此将观察活动纳入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必要的。老师可以在演出前列出应观察的项目,以提高演出后的讨论与分享的参与感。
(五) 实际演出:由扮演者自发性的演出,演出的时间不用太长,但若有不妥,或情节模糊时,老师需随时纠正。
(六) 讨论与评价:演出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利用开收式的问句,引导学生尽情表达。
(七) 再次演出与讨论:由前面的讨论与回馈中,可引导学生由尝试错误中再进行扮演,次数无妨,但每次扮演后应有短暂的讨论,藉以探讨不同原因与结果的发生,演出人员可以换人或交换角色以体验不同的感受。
(八) 分享经验与类化:培养同学学习「演什么像什么」的态度,提升学习的成就感,产生信心与希望的内控力,以达到单元活动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的生活经验,将演出情境与生活作连接以产生类化的结果。
柒、角色扮演在团体辅导应用上的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能充分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所以在使用时更需要加倍谨慎与
小心,以下仅将几位学者的看法及个人实务经验的心得,整理出几项进行角色
扮演时需注意的地方:
(一) 使用角色扮演要有完整的时间进行活动,若无法充分让演出获得讨论,或不正确的滥用,效果将大打折。
(二) 老师应避免过度的指导,同时,必须注意时间的拿捏与讨论的深度、广度,避免演出与讨论分离,失去效果与契机。
(三) 使用角色扮演应避免个人隐私的情境,也不可为了处罚学生而让他担任特定角色,因此在角色选派时尤需注意同学的推荐是否有特殊的嘲讽或寓意,以免让演出者感受到不安或困窘。
(四) 教师必须强调同一角色可以有不同的扮演方式,同一情境可以有不同的发展与结果,鼓励学生主动、创造性的演出进行讨论。
(五) 对于情感抒发较慢,或个性内向的同学,教师特别需要给予启发与鼓励,演出后的讨论应避开「演出的好坏」的问题,而着重在情境的处理上。
(六) 花一段时间进行暖身可使角色扮演进行的更顺利,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引发接下来参与演出的企图心。
(七) 教师需充分了解与掌握班上的状况,因此,事先对课程目标的规划与准备非常重要。
(八) 当表演遇到僵局,或表达出观点与思想时,正是角色扮演的主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多做鼓励并加以引导,而扮演情境中的停顿或抗拒,以及不同的演出版本,也是讨论的焦点。
(九) 要将活动类化到日常生活中通常需要时间加以体会,所以讨论若做得好,学生对经验的类化就会越容易。不过老师也不要预期自己在一次课程中能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
(十) 观众与演员的安排同样重要,这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观察中学习与思考,并且使观察的学生不至于受到冷落,况且,训练有水平的观众也是这类课程的另一重点。
(十一)在演剧之后,老师可以针对讨论结果追踪学生在生活中的心得与历程,给予同学更实际的协助与鼓励,甚至在演剧之后可以视情况设计延续性课程。
(十二) 角色扮演教学法有相当的团体动力在其中作用,所以老师最好具备团体带领的经验以及敏创的观察力,比较能同时掌握台上、台下的状况,协同教学是不错的安排。
捌、辅导活动方案范例
教师应用角色扮演方式的于团体辅导中,使用弹性很大,应用范围也很
广,可以只作为某种暖身活动,引发主题的小活动或为整个主题活动皆可。举
凡生活辅导、生涯规划甚至学习辅导皆可运用,以下举出数例以供参考:
一、暖身活动与引发主题的小活动范例
1. 邀请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以引出职业兴趣的主题。
2. 扮演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引出情绪的种类以及表达方式。
3. 扮演家庭成员的互动型态,如指责、讨好等来谈家庭关系。
4. 扮演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姊妹、同学.......),从该角色来与自己对
话,以协助学生思考他人眼中的我,引出自我概念的主题。
二、主题活动范例-生涯规划
单元名称:同学会
目标: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自己,借着具体扮演此角色来增进学生生涯规
划的动机与行动力。
活动流程:
(1) 以幻游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2)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今天,在某一地点开同学会,同学们陆
续来到,彼此相互寒暄,自己在其中会是什么样子?(工作?家庭?
外貌?个性?说话的方式?我的感受?)引导学生表现出来,教师可
先以自己做示范。
(3) 分组互动-邀请学生以未来的我和同组同学互动,同学间可相互分享
彼此二十年来的改变和经历
(4) 结束同学会,回到现在,邀请同学分享活动心得。
(5) 教师鼓励学生以具体的计划和行动为未来做好准备。
玖、结语
团体辅导是辅导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藉由团体辅导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
符合社会生活的互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而角色扮演的方式强调实际体验及团
体互动回馈的特点,将可使学生更容易将其学习经验类化到实际生活中应用。
因此,教师若能配合适切的时机,运用角色扮演的技术于团体辅导活动中,将
能结合两者的优点,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
拾、参考书目:
吴秀碧(民74)。团体谘商实务。高雄:复文书局。
吴秀碧(民88)。角色扮演与团体辅导。学生辅导,64,26-35。
吴武典主编(民84)。团体辅导手册。台北市:心理。
陈均姝(民87)。角色扮演在团体辅导上的应用。载于角色扮演应用手册,教育部项目补助,未出版。
陈均姝(民89)。角色扮演在辅导与谘商上的应用。学生辅导,68,18-35。
廖凤池(民88)。班级辅导活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辅导。64,36-47。
段秀玲、蔡彩霞、酆台英编着(民84)全方位班级辅导。台北市:天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