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2.0时代的赢利模式》读后感

 happyreading 2007-08-07

在中国真正有战略的企业也许还不到1%,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我们不是时常在各类领袖论坛上听到各种各样的战略构想吗?然而针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却表明中国企业对“战略”存在严重的误读。高建华评论说:“99%的企业认为自己有战略,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战略要么是‘想法’,要么是‘方向’,要么是‘目标’,要么是‘追求’,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

战略的革新,商业和赢利模式的重建,首先是基于时代的特质。正如克斯塔·马凯德蒂(Costas Markides)定义的:“(战略革新是)一种解释商业是什么的基本概念。”同时,它又必须细致地照顾到各个细节,以免堕入不可行的空想。这样才能“反过来引导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在现存的商业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马凯德蒂语)。是否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一种革新理论是否具有真实的生命力。

高建华的背景经历让他能够自如地穿越战略体系的丛林。在《2.0时代的赢利模式》中,高建华深入剖析了战略和商业模式革新的各个层面。将理论构建与中国企业面临的最新问题结合起来。

比如,在迅速壮大的中国企业中,都非常喜欢从业内引进人才,特别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但是引进职业经理人最该看重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可以从行业以外引进人才呢?高建华的答案是“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技能往往比经验和知识更重要……他的价值是体现在管理方面的‘基本功’上”。高建华刷新了许多企业家对市场部的原有认识,他认为:“市场部的核心工作是产品创新”,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对于“把产品创新作为新时代商业模式的核心工作”极为推崇,而众所周知,招商银行是中国金融界的创新领头羊。

熟悉高建华的人都为他的理性、冷静和高屋建瓴的思想所折服。同时,他的理论思想因为20多年的跨国公司管理经验,又易于实践者理解和极具可操作性。

一次,在高建华的培训课上,一家广东中型企业的老总,向他大倒苦水。老总头痛的是企业的招聘问题:他亲自负责中层以上岗位的招聘时,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思考全局性的问题,后来他将招聘的事授权给部下去处理。日子久了,他就发现,走后门的现象变得非常严重,又不得不亲自参与。他遇到的困境是,如果不授权,那么自己就陷入具体事务中;可是一旦授权,对过程和质量又无法保障。这可能也是许多领导者所面临的问题。“这类企业通常缺少内部约束机制,也不重视在细节上遏制各种可能性。”高建华说,“在中国,有这种问题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而这位老总,后来按照高建华的方法很快就消除了苦恼。

2.0时代的赢利模式》作为一部当今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管理专家的力作,它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变革时代应该如何在商业模式上全面提升。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深厚的功力,以及自身丰富经验的融入,使得这样一部厚度作品,显示出一种直抵管理者内心的智慧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