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语文新教材 一半课文“换血”《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

 昵称16239 2007-08-18

北京语文新教材:粉丝成编委 金庸得势
9月1日将试用新教材 一半课文“换血”

转自2007年8月16日青年周末A2版

■网络语言也成为一堂高中语文课
■选铁凝的作品 不是因为她当了作协主席
■有些篇目以前我们是不敢碰的

◎文/本报记者 马军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图为8月13日在北京出版社展览厅拍到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该教材目前尚未上市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涌现,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淡出视野。
  正如该教材编委薛川东所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记者采访了第一线的编委,听他们讲述这套教材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我们碰了以前不敢碰的东西

  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市高中的语文教学将要一分为二,其中东城、西城、朝阳等九个区县将要使用一套全新的教材。
  “我们比北京此前通用的‘人教版’教材还要新”,北京版语文编写组成员、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特级教师薛川东说,新就新在它带有很强的实验性。
  目前这套正式出版的教材还未上市,新入学的高中学生要到开学后才能看到。记者从北京出版社拿到了这套教材,发现确实有很多新变化。

网络语言也成为一堂高中语文课
  让人注意的是,在这套教材的推荐选修课部分,收入了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
  “这篇是北师大岑运强教授写的。本来是请岑教授提供别的内容,但他后来提供了这一篇。我们一看,感觉不错。”薛川东说。
  网络语言怎么也会成为中学生的语文课?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薛老师反问道:“这要看你怎么正确认识这些网络语言?有些新的词汇,可能汉语词典在第8版第9版就要新加进去了! 比如‘整合’这个词,在1998年以前的中国任何辞书里都没有。”
  在编写人员看来,网络语言的确有自己的缺点,不严密,缺少高雅。“但这种新鲜事物谁也阻挡不了,它随时在产生和更新之中,我们选入这篇《新鲜的网络语言》,也是表一个态——时代在发展,新的语文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然要面对。”
  薛川东说,在之前进行的试教中,曾有一个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觉得写得不错,就批上了“有品”二字。学生很高兴,觉得跟他们使用的是相同的语言。
  再比如“:-)”、“:(”等表示心情的符号,符合孩子们的情感特点,在课文中向学生做介绍,“这也很正常。他们迟早要接触,谁也改变不了,不如正确的引导。”
  此外,这套教材还提倡学生对小说与诗歌的写作。
  编写人员大都是、或者曾当过语文教师,在自己多年的教学中,也都发现学生很爱写诗,觉得不妨索性提倡学生练一下。
  至于小说,等于就是在记叙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虚构。在试教中,有的老师就把学生的写作出了集子,学生们都很喜欢。
  记者看到,在必读课第三册的“外国诗歌”第三单元,给学生留的课外作业中有两道题颇有新意。第一道是要求学生自己选取课文中的一首诗,配上音乐,朗诵并录音,然后把音频文件提交到“虚拟教室”(该课程的班级局域网)的“语文论坛”上;第二道题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爱》,写作一首小诗,发表到“语文论坛”上。

选入《雪山飞狐》目的是尝试
  《雪山飞狐》进入这次北京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并非偶然。
  编委中有不少金庸迷,62岁的薛川东说自己就爱读武侠。
  编委之一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是个知名的“金迷”,曾多处举办关于金庸的讲座,出版过《笑书神侠》等金庸研究著作。他做客人民网时,曾提到金庸塑造了不少“相当高明”的中国人形象——既有韦小宝,也有康熙;既有张无忌,也有张三丰。
  但这次把金庸武侠小说推上教材的,不是孔庆东,而是67岁的北京版语文教材主编顾德希。
  “顾老师可是金庸的‘粉丝’。”薛川东笑着这样介绍。
作为北京四中的特级语文教师,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顾德希亲自推荐了《雪山飞狐》中的这一段,最后被确定下来。
  这并不是第一次,此前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曾选入金庸的《天龙八部》。
  “金庸的作品很多都很优秀,可选的不少,但问题在于老师怎么教?目前只能是尝试。”薛川东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很有文学性,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都颇有门道,读起来也引人入胜,但其实属于自娱自乐的东西,别人讲起来可能就没味道了。所以才“尝试性”选一段,看看效果。
  并且,选段短的话,不过瘾,但是长的话,又不适合精读,最后《雪山飞狐》这一篇被放到了选读模块中。
  选课文,不光找到合适篇目就完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为学生读武侠做些思想准备,编写小组还特地在高一必修课中选入了《史记》中的《游侠列传》,目的是先把“侠”的概念教给学生。

“《许三观卖血记》能通过,说明咱们国家一直在进步”
  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是顶替原来的老篇目《陈焕生进城》进入必修课文的。
  两者皆为农民题材,如果不选这篇《许三观卖血记》,应该还会沿用过去的《陈焕生进城》。但编委们觉得,《陈焕生进城》的年代实在是太久了,而且其内容也有些过时。“应该让它休息一下,所以我们把它换掉了。”薛川东说。
  此外,《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高中教材,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讲故事”有多种手法,传统的是一种,《许三观卖血记》又是另外一种。
  在中学生之中,余华的读者群很大。这个原因也让编委们觉得,应该在课本中给余华一个位置。
  “《许三观卖血记》本身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主人公把自己的血作为商品,这很值得深思,让学生得以更深层的认识社会”,薛川东回忆起选这篇时的情形,“当时我们觉得把握不大,因为不知道评审组会怎么看这篇作品。但最后还是通过了,说明我们国家一直在进步。”

当代作品被大量收入
  余华的作品被选入,也体现了这套教材对当代作品的格外重视,特别是增加了不少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作品。这在北京市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薛川东说,在过去,除非是大名家,否则当代作家很难进入教科书,尤其是一些还在继续探索的中青年作家。除《许三观卖血记》之外,这套教材还收入了当代作家铁凝的《哦,香雪》,贾平凹的《秦腔》,阿城的《棋王》等。
  编写人员对这几篇的考虑,也可谓细致入微。
  薛川东特地分辩:“选入铁凝这些有影响的中青年作家,也表明我们这个社会在不断出人才。绝不是因为铁凝当了作协主席,我们当时推荐这篇时,她还没当作协主席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