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作文的“三忌”与“三备”

  2007-12-22

中考作文的“三忌”与“三备”

  又到“备战”中考的季节了。本刊“中考马前炮”将从宏观和微观上为同学们解决有关中考作文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就历届中考作文的通病,归纳出几条“备战”策略,使同学们明确方向,有备无患。

  历届中考作文的通病可概括为六个字:大、空、假、平、浅、俗。这六字又可归纳为“三忌”

一忌“大而空”

   中考作文的命题原则有一条就是“贴近生活”,即写同学熟悉的生活。然而有考生认为写大题材是高立意,就可以拿高分,所以常常选择自己驾驭不了的“大题材”,因而造成文章“大而空”。如《变化》一题,写祖国的变化,难度自然较大;写家乡的变化,如果面面俱到,也会造成结构松散、内容空泛;而如果能抓住自己熟悉的“一点”,以小写大,就会避免“大而空”的弊病。如有一篇写家乡变化的文章,题目是“奶奶的鞋子”,作者记叙的是小脚奶奶穿拖鞋的故事,不但反映了家乡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且突出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鲜活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的巨大变化。

二忌“浅而俗”

  “浅”,指文章内容肤浅;“俗”,说文章技巧俗套。一写时代道德新风,就想到学雷锋做好事‘一想到做

好事,就是“雨中送伞”、“拾金不昧”、“坐车让位”之类俗得不能再俗的故事。可以想像,这种似曾相识的模仿之作,会有什么让人惊喜的新意呢?这类作文不但内容雷同,表达手法甚至语言风格也常常是惊人的相似。只要有一篇写为盲人将马路上离开井口的井盖主动盖上的优秀作文问世,就会有许多考生将其改头换面转移到自己的应试作文上;只要有一篇写老外游长城拾易拉罐来表现环保主题的文章登报,就会有许多同学跟着在作文本上“拾起易拉罐”来。这种“赶时髦”的现象,是造成应试作文“浅而俗”的主要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同学们对生活缺乏认真的观察,缺乏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三忌“假而虚”

  不少应试作文,选材是“纯属虚构”的假人假事,表达是硬挤出来的虚情假意,给人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有的考生为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不惜编造家庭“悲剧”,竟然忍心让亲人“惨死”在自己的笔下;有的考生为“拔高”自己文章的思想性,便在文章里大唱“赞歌”,似乎不添上个“光明”的结尾就不会拿到高分。现在社会上处处打假,看来,应试作文也应打假了。

  针对“大而空”、“浅而俗”、“假而虚”的通病,应采取“三备”对策。

一备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仍然是贴近生活,特别关注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如《我的另一片天地》(2001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课余生活给我带来的乐趣》(2001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美在我身边》(200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作文题等。假如整日把自己关在课堂里,缩小了生范围,那么一旦碰到这类题目,自然感到无从下笔,也只好胡编滥造了。因此,要写好应试作文,必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二备思想

  一篇文章的质量,首先决定于作者的选材和立意;选材的好坏,立意的高低,又决定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生活中有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但在作家眼里却成为优秀的题材,这反映的是一个思想认识水平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在文外”。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就应多关心国家大事、天下大事,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这样就会使自己在应试作文的选材和立意上取得“高屋建瓴”的优势。

三备技巧

   一篇优秀的应试作文,除了要有好的选材、立意之外,还应在构思、表达等技巧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但短时期内学习借鉴优秀文章,汲取写作技巧,还是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如记叙文中记叙顺序的安排、开头结尾的呼应,议论文中论点的提炼、论证方法的选择,以及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等等。各种体裁的作文都要勤练、多写,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标。

 

  总之,这“三忌”和“三备”,都是从宏观上对中考作文提出的一点儿建议。不论是语言的积累、材料的梳理、思想的提升,都要在作文的实践中完成。只要充分准备,相信你的中考作文一定会打一个胜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