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新闻动态-物理探究

 freelion 2008-07-23

此课题于2004年12月通过结题鉴定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孙永清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4

 

[摘要]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实施以来,初级中学逐步拥有了课程开发的决策权,校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和学生构成课程开发主体。分析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态,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实现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设计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环境;形态;策略;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开发体系,一方面,学校的权利在扩大。校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和学生感到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学校的责任在加剧。学校要真正实现由师本位生本位教育体系的转变,校长和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要让学生、家长、上级领导和社区人员评价与选用。因此,开发者必须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出发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形态和评价办法;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各种环境的支持、具体制度的保障和适宜的开发策略。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道路上既充满了藩篱,又点缀着鸟语花香。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三级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开发者若能秉承“因材施教”的古训,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学力和发挥学生多种智能应用的效益,实现“自下而上”课程开发目标。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角色转变的一条捷径。教师从“用教材”到“编教材”的研修中,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水平与技能不断的提升,自然会促进教师从“经师”向“人师”角色的转变。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教育整合起来,不但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能有效的利用家长、社区的资源,推动地方课程特色的发展。“课程即生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借助社区人士和家长的力量把学生带到博物馆、民俗馆、渔村等地参观与采风,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在初级中学有适宜的发展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特别需要学校内部环境的支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而名师、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科研积极分子和“地方通”等人士是重中之重。另外,学校的专用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校园网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硬件。除此之外,学校通过科研带动和学术引领等方式,为校本课程开发营造氛围,并从制度上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者的思路逐步清晰,热情不断高涨。

校本课程开发自然离不开社区环境的支持。本市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之称,又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同时拥有“海、古、神、幽、奇、泉”等六大旅游特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本市“十一五”宏伟蓝图的规划和东部填海大开发,必定会为港城的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另外,本市各项各业内的行家里手均可请来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建立一个校本课程开发人才资源库是可行的。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再现,又受当地环境资源的制约。因此,学校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互支持,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支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态综述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为宗旨。表现在教学、态度、能力、人际和价值五个方面。具体来讲,教学目标以德育为首,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态度目标以情感为主,强调亲身体验和反思;能力目标以能力为主,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人际目标以交往为主,强调学会赏识自己与他人;价值目标以责任为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校本课程开发范围,既包含校本课程自身的开发活动,也包括国家课程内容的校本化实施。从原则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13年级应以游戏、体验为主,如我校小学一年级开展了“金不换的小鸡蛋”这一游戏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共同体验;46年级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开设校本课程兴趣、特长培养班,如我校小学部与市青少年文化宫联合开设了泥塑、舞蹈、手工等20余门校本课程,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79年级应立足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思想,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我校开设了主体性品质发展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西方文明与国际了解类、人类与环境类、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生活技能与体育、健身类及学科竞赛类等类校本课程。通过讲座、上课、实验等方式,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它们虽是国家课程,但是要由地方管理、学校落实。因此,可把它们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另外,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校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层施教,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内容、梯度、顺序、方法,改编成校本教材加以实施,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态。

概括地讲,当前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板块型:设置几大板块,进行全面、综合开发。这种模式下容易形成“课程小超市”,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愿望。如江苏省无锡市的辅仁中学就是采用这种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了《从辅仁走向世界的钱钟书》、《名人乡情》、《校园交际英语》等10余种校本课程,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我校开设了德育类课程、学科类课程、科技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五大板块的校本课程,其中有“古文字趣谈”、“异域文化简介”、“图书情报咨询”、“唐诗宋词故事赏析”、“法制实例课”、“校园交际口语”、“生活与物理”、“数学思想建模”,以及体育、美术、音乐、生活和健身类等约100种课程,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

目标型:围绕一个特定的德育目标开发校本课程。我校在2003年“非典”期间,充分考虑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采取“化零为整”的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目标。在山东省有许多初级中学采用这种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网络型:基于网络开发利用的校本课程。这种模式跟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融合,一开始就受到许多学校的青睐,如上海市的七宝中学、南师附中等学校在这个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验。

讲座型:讲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雏形。我校建立了一个资源丰富的校本课程开发人才库,其中有国内知名专家刘建明、于漪、岳晓东、屈开、刘诗昆、陈钟梁、林崇德、燕国材等20余位;本市内知名人士魏琪、刘洪石、冯家沛、吴争鸣、庞涛、张思山等50余位,先后开设讲座40余场。国际上著名的钢琴音乐大师西摩尔·里普金夫妇也专程来到我校,与师生同台演奏,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常用的方法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选用”,是指直接使用国家课程资源或现成的资料进行课程开发,如现成的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和国外课程资料的翻译;“改编”,是指以课程纲要为蓝本,根据特定目标,进行的本土化改造,如把国家课程中的文本资源改编成校本剧、课本剧,通过对话实现课程目标;“新编”,是指编写和使用专用教材,须经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审核。不同的校本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方式,如以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主要采用讲座与视听式;以热点评析为主的课程,主要采用查阅与辩论式;以活动为主的课程,主要采用实践、展示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主要采用探索、发现式;以品质培养和心理教育为主的课程,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式。

总之,学校在基本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应根据社区、学校的差异和师生、家长的需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资源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从哪里来?

第一,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杜威认为: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应该是一对统一的整体,学科知识仅仅是学生探索问题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德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更应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

第二,应该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方面,教师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需要,引进专门性教师,让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起专业引领的作用。

第三,应该来源于学生、家长的实际需要。在课程开发前,通过座谈、访谈等方式,搞清学生、家长对课程开发的需要,再结合学校的课程开发计划设置课程内容。

第四,应该来源于媒体信息与各种经验的积累。当今的学生是伴随着电脑和电视长大的,学生的信息量比老师强许多倍。因此,老师要量多从媒体上获取新的信息,在网络中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并加以精心整合,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要主动聘请教育主管部门或课程专家担任顾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的策划、师资、场地、器材和经费等问题,并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申报、审核、实施、督导、评价等工作,形成以年级为单位课程管理机制。学校的职能部门,如教科室或教务处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要首先确定课程开发目标,编写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制定课程开发制度,作好课程开发的宣传,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积极参与。通过课堂观察、问卷、查阅课程申报资料和教学案例,加强课程开发的常规管理,及时调整和推广课程开发经验。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搞好校本培训,管理好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通过评价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

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学科性内容与非学科内容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相统一,课程内容组织的直线性与螺旋性相统一。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查资料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学力发展与个性张扬。通过评价,让学生悦纳自我,增强自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角色转变;使学校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从课程评价、教师反思性评价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4.1 课程自身评价

即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评价,主要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完成。评价最好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完成,并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的论证;对校本课程实施后的评价应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评价的主体应是具体的开发者和参与者。通过评价,要识别与目标、手段相关的信息,洞察具体的课程开发情景,确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调整的可行方案。课程实施的评价多采用表格式,如从课程目标、学生需求、课堂组织、教学内容、学法指导及作业评价方式等项进行评价,方法可灵活多样,如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

4.2 教师反思性评价

反思包括对过去的回顾、对现在的思考和对将来的展望。教师只有把反思作为自己教学的助力臂,才能不断进步。常见的方式有:写反思日记、教学实录;开展教学叙事、课例分析和行动研究。

4.3 学生发展性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评价产生了许多种方式,比较典型的有:作品评价,也称显性成果评价;档案袋(卡)式的评价,即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学习成长的档案袋(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我校小学部正在尝试这样做;初中部两年前就为学生制作了一张学习经历卡,详细记录了每位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表现性评价,也称隐性评价,可以是具体才艺展示,也可是一次口头评价。三种方式灵活运用、相辅相成。

通过调查,课题组发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校本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支撑?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凭个人经验开课,学生凭个人兴趣选课,家长凭孩子的一面之词评课,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发展。

第二,开发者需要什么样的开发能力?长期以来,教教授一本教材,执行一个大纲,形成了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的迷信与依赖,很少质疑,制约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第三,开发者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教育形式下,学校领导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校本课程开发仅仅作为一个特色来处理;教师只关注个人的升学率和综合评估,把校本课程开发多数当作一个负担来看待;学生在学习压力和考试分数面前,虽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很意义的,但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

第四,家长应给予校本课程开发什么样的支持?家长普遍关心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和所受的教育的质量和程度,却很少关心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工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通过行动研究来不断的完善。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的一项基本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考虑深层次的原因,准确地进行目标定位,深入分析内部和外部环境,研究开发类型,筛选开发内容,认真组织实施与评价,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和评价。

2006-3-22

 

[参考资料]

[1]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2] 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3] 霍华德·加德纳(美) 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