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锻炼让你更健康吗?

 海右观澜 2009-01-10
健康与公共事业部新年伊始颁布了新的《美国身体锻炼指导大纲》,呼吁18至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两个半小时的适度运动(比如疾走或水上有氧运动)或者1小时15分钟的剧烈运动(跑步,游泳或者以每小时10英里以上自行车运动)。这一耗时10年的科学研究发现:锻炼时间更久,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就更容易保持健康,减少患上癌症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卫生和福利部主席,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William Haskell说,研究显示锻炼运动量达到政府推荐标准的人比长期不运动的人平均寿命长3到7年。但锻炼究竟是如何得到如此效果的呢?要怎样看待那些反对者认为锻炼不但对健康没有益处,反而有害身体的观点?他们的主张有没有可信之处? 锻炼有益心脏和血管健康 在过去10年左右,参与者达到数千人的多项研究显示锻炼能减少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加州退伍军人事务部健康系统的保健研究科学家Jonathan Meyers说:“锻炼几乎能有效控制所有诱发心血管类疾病的因素”。他认为这是因为人们锻炼的时,心脏肌肉收缩更加有力,频率更高,使得动脉中的血液流量增加,从而让控制这些血管收缩和舒张的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微调。这些细微调整能减少心率(跳动变慢,输出身体血量减少),降低血压,避免心率不齐。而所有这些都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产生。 Meyers说锻炼还能抑制与心脏病相关的炎症,比如动脉硬化或心脏周围血管硬化,这些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许多最新研究都把重点放在导致炎症的C反应蛋白上。Meyers说研究显示经常坐着的人在完成3到6个月的锻炼计划后,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下降30%,和服用斯他汀-一种降胆固醇和消炎药物-效果一样。也就是说,锻炼的消炎效果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同服用消炎药一样,而炎症正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Haskell写到,锻炼还能通过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酸酯促进心血管健康。甘油三酸酯是血液中的脂肪分子,也是产生动脉脂肪斑的罪魁祸首。此外,他补充道,身体活动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微粒体积(也就是所谓的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也叫有利胆固醇)数量,后者能减少动脉阻塞。 不过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心脏疾病临床防治中心首席心脏病学家Arthur Leon认为,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效果因人而异。他说:“一般都会产生影响,但效果区别很大,而这些差异与家族有关。”拿高密度脂蛋醇举个例子,大多数研究显示体育锻炼能使高密度脂蛋醇水平提升最多到达5%。但进一步研究显示,因研究主题不同,提升的百分比变动范围从0到25%。他认为只有大概一半的人锻炼后高密度脂蛋醇水平会提升。 锻炼减少得癌症的几率 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Demetrius Albanes认为一些研究,包括正在进行的全美健康和营养调查和多年来关于这一课题的数千项研究显示:经常进行锻炼能减少患上某些癌症的风险,特别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科学家还不知道产生这一效果的详细原理,但已经有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身体锻炼能有效减少体重。”Albanes解释道,“体重较轻的人体内循环的胰岛素水平较低。”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能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肥胖和超重的人更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使得细胞不再受激素对其热量吸取的控制。此时,胰腺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作为补偿,使其在血液中含量大幅提升。血液中高胰岛素水平已经证实与某些癌症相关。“胰岛素本质上是一种增长激素。”Albanes说,“胰岛素可能会加快细胞分裂速度,从而产生新的肿瘤或者使小肿瘤变大。” Albanes说锻炼也可能是通过提高身体免疫力来避免癌症和其他疾病。锻炼也许还可以帮助降低女性血液中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从而降低患上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这些癌症的产生都与两种激素含量过高有关。 不过Albanes承认身体锻炼对减少癌症产生没有明显的联系,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此类研究大多数都没有对照试验,可能有其它一些生活习惯的原因降低了癌症风险。”他说,“经常锻炼的人饮食也一般更健康合理。” 锻炼使骨骼更坚固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现任会长,内分泌学家Robert Recker指出,研究显示适度运动增加并保持骨质,减少得骨质酥症的风险。“最有力的证据.”他说,“就是如果你什么也不做,骨折的风险会高很多。” “骨头和肌肉一样,如果承受比平时更多的重量就会变得更强健。”Recker说,“骨骼结构适应性很强,知道要如何处理其承受的压力。”当你提起一桶水时,你的手臂,肩膀,脊柱,双腿和臀部都要承受力量。肌肉会收缩,把力量加载到支撑身体的骨头上。这股力量会刺激骨骼保持或者促进新组织的生长。但科学家还未找出具体原因。“那是个广受关注的课题。”他说,“需要极富开拓性的研究。” 不过,Recker说到,研究人员推测锻炼可能促使骨细胞(骨头中最成熟的细胞)产生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头的生成。 锻炼避免糖尿病 根据位于纽黑文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理学家Gerald Shulman的观点,锻炼可以阻止甚至减缓2型糖尿病。 患上2型糖尿病后,身体就会开始忽略或者无法生成足够的胰岛素(此症状称胰岛素抵抗)。如果肌肉和其他组织不能从血液中吸取足够的葡萄糖,就会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从而面临心脏病,中风和感染的风险。 Shulman说:“我们发现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的人身体脂肪会累积起来,造成的生化反应导致葡萄糖传输机制受到干扰(使细胞阻止胰岛素活动)。”但身体锻炼能扭转这一过程。他解释到,当人们进行跑步,骑车或其他剧烈运动时,肌肉收缩会增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这种酶能促进干扰细胞葡萄糖传输脂肪的分解。 加拿大渥太华健康研究中心临床流行病学家Ronald Sigal说:“个体的锻炼成效不同和用药效果的差异非常类似。” Leon认同锻炼能减少内脏脂肪(围绕内脏的脂肪)的研究成果,这种脂肪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锻炼让你更聪明 研究人员很久以来就相信锻炼让人更聪明,但最近几年才发现有力的科学实证。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外科学教授Fernando Gomez-Pinilla认为锻炼可以提高大脑中对认知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些分子水平。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是其中一种,这是一种能促进老细胞生长,提高脑细胞数量并且加强脑细胞间联系的分子。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锻炼能提高海马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海马体是对学习和记忆形成至关重要的组织,能帮助老鼠记住通过水底迷宫的路径。“锻炼越多,大脑改变越多;我们发现两者几乎有直接的联系。”Gomez-Pinilla说到,“如果我们封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就会抑制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同时有无数的研究支持锻炼增强认知的观点。美国医学学会最近发布的学刊刊登了一个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经过6个月健身保养后,一些年龄50岁或以上具有记忆问题的参与者在认知测试中取得更高成绩。6个月之后,保持锻炼的参与者得分要比长期坐着的对照组高20%,而且在试验结束后一年还保持了10%的优势。 但怀疑者认为还没有足够的研究已证实锻炼和人类脑力有直接联系。一些荷兰科学家最近在《临床运动医学杂志》发布了对老年人(主要是65岁以上)认知行为的一项研究成果:在某些与认知衰退相关或无关的研究中发现多种锻炼计划对提高认知有积极影响。不过在大部分研究中依然没有发现任何效果。 锻炼帮助减肥 锻炼和减肥之间的联系很复杂。与流行的看法相反,每天在健身房锻炼不一定会减少体重。《美国大学体育医学》和《美国心脏协会2007年指导方针》的作者们写到:“人们很自然的会认为,每天能量消耗更多的人体重会更难增加,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无支持这一假设特别有力的证据。” 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Haskell曾协助卫生和福利部,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撰写了指导方针。他认为:“减轻体重需要在增加锻炼活动的同时控制热量的摄入。”不过他提醒道光靠锻炼不大可能产生大多数人想要的效果,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干劲然后放弃。“假设我每周5天快速步行30分钟。”Haskell说,“走1英里消耗100卡热量,如果每小时走3英里,我一天就可以额外消耗150卡热量。然而一磅脂肪等同于3600卡热量,我要走3个礼拜才能减一磅体重。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失望然后不再坚持” 所以正常人减肥过程中,热量摄入相对锻炼产生的热量消耗才是取得成效的最重要因素。但就算热量摄入重要性比锻炼更高,锻炼对帮助人们保持体型依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David Stensel说:“讲到能量平衡,就是消耗的热量等于摄入的热量,很多证据显示锻炼有助于能量平衡。”Stensel的研究小组本月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剧烈运动能抑制饥饿荷尔蒙(ghrelin)的产生最多长达30分钟。还可以使抑制食欲的激素缩氨酸YY(peptide YY)水平在锻炼后3个小时保持提高。 Stensel也指出研究显示锻炼促使人们追求更健康的饮食,比如粗加工食物(纤维素含量高的豆类和素菜),抛弃富含精炼糖的食物(比如饼干和蛋糕)。 过去的一些研究宣称长远来看锻炼会促使体重增加,因为它会提高食欲。但明尼苏达大学的Arthur Leon认为这种理论在过去几十年已经被推翻。 Stensel表示,多项研究显示锻炼或许会造成更多热量摄入,但不一定就意味着体重增加。他说:“增加的热量不够抵消锻炼过程中燃烧的或者说消耗的热量。” 总之,反对锻炼者的观点会让很多不爱运动的人拍手称快,但大量的研究显示锻炼促进我们身体,或许还有精神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