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hebin美丽教师 2009-04-27

《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宽城二中  张国文

一、课题题目: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来源: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课堂为载体,利用不同学科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认知水平。

1、认知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在对大量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2、再认知的能力。强调对知识、技能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3、协作能力。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基本模式有: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

4、探索、创新能力。在具备以上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的认知水平,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一)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在研究初中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对于学习者来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就是“以教助学,以学助学,教学相长”课题研究的宗旨。
    2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

(二)课题研究现实依据:

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使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通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各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信心。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在就业压力及学校评价机制制约等社会现实情况影响,许多老师都表现出短期行为,每天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忙于出题考试,忙于批卷评分,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因而也没有精力研究学生认知特点和各科教学策略。没有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已经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专利,而具有普遍性,这种教育现状,引发了我们太多的思考,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各科教学策略,研究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等问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国内外现状

在当前的课改背景下,科学探究已经成为科学教学的主题,遗憾的是,教师往往机械的指导学生进行模式化、机械化的形式主义探究。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认识意识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渗透元认知要素于过程中去,引导学生从事类似科学工作者式的有效的科学探究。使得学生在自觉、有意识的宏观调控下,逐渐提高探究思维的程度,拓展发散思维的广度,加深定向思维的深度,从而提高探究行为的多难有效性以及目标指向性,力求真实可信、自主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自觉构建有意义和可信知识,形成多元的科学技能,归纳与科学家类似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

根据我们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学生认知特点,与各个学科策略的研究。随着我们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由于经验不足,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之一些教师仍惯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使学校教学陷入了“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因此我们急需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以便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共同进行了考察论证,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认识到:不能只在“教”上打主意,要强化“教”与“学”的研究,“师”与“生”的和谐。要在“教”与“学”的认知结构式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实验策略,面向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使教者知其教,而且知其所以教,它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2、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3、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4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

(二)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启动

本课题自20073月申报,于3月在学校内举行了开题论证,提出了要求,根据要求,课题把研究对象界定为“学科教学策略”和“认知特点”,研究重点放在学生的认知特点上,力求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掌握他们的认知特点,并指定相应的教学对策,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时也明确了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即: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便于基层教育的应用、推广,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

2、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组。

开题后,组建子课题组。子课题主持人都是由学校的科研骨干担任,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充分体现了研究的普及性。

3、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

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根据各学科的设置与学科特点及学科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影响,集体讨论并修改和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各研究老师把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建挡,并根据这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4、组织教师参加前期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才刚刚接触,对它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更好的使广大教师能把研究工作开展下去,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我校对教师进行了科研理论知识的培训,主要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等实验方法进行了培训,并主要针对本课题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如《认知心理》等。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县级的课题研究培训及相关理论的学习。

七:课题研究保障:

参与的老师具有一定的业务研究能力,有的老师已经参与过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经验。我们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的困难是老师业务繁忙,时间紧,集体研究时间不能很好保障。也没有研究的专项资金。再者,相关的知识还是偏少;没有专业经验。

八:预期效果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是:通过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项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得出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具体的内在联系,总结它们对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通过研究,使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决策着都能认识两者关联的重要性,结合新教材改革实践,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