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活记忆:难忘月饼备料忙

 虾子 2009-07-26

□卢洁钰

看到晚报“羊城沧桑”版的广州往事,勾起对童年趣事的回忆。童年,是在上世纪物质匮乏的60年代度过的。暑假,正是为做月饼忙碌的季节,莲子、瓜子、芝麻、榄仁等原材料,都在这时准备。捶瓜子、开莲子就成了学生的“暑假作业”。当时的街道“服务站”,有个“农副产品加工组”,成了我们领取加工产品的发放点。一见贴告示,我们就拿上户口簿、小布袋,排队等候。每户每次限领10斤,交货后再领。一拿到货就忙开了,捶瓜子的,哪怕一把小锤、一块垫板、能盛东西的碟、盘、箕,都用上了,左手捏紧瓜子的圆尾,在尖上的一边捶一下,再敲尾部,竖起圆底将瓜子直锤一下,瓜子壳、仁就会分开。每粒瓜子都要有以上的三部曲,力度还要均匀、小了敲不开,大了会将肉敲碎。刚学时,拇指和食指没少挨痛。当时加工费每斤2毛2,勤快的话,每天锤2斤。与兄弟姐妹在一起,正是辛苦并快乐着。那段时间,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是“迫迫卜卜”的敲打声,真是西关街巷一景。

开莲子自然是小孩能干的活,一把剪刀,对准莲子顶突出的小圆头中间的凹痕,一剪就开,把莲子心挑拣分开就行。交货的时候,要把莲子心一起送回,听说做药材。一个假期,通过劳动赚取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何况中秋节还可以买月光饼,辛苦也值得。

那时的月光饼,感觉真漂亮,圆圆的花底盒,里面放一个底饼,饼上堆上彩色图案的硬糖花,有玫瑰花、白兰花等图案,有粉色、浅绿、黄、白颜色,很别致。面上用一块透明玻璃盖上,很吸引小孩。除了月光饼,还有一种猪笼饼,是用竹篾编的彩色小笼子,里面放一个猪状的甜饼,每年外婆送一个给我,令我爱不释手。当时的年代,月饼是配额供应,一般是豆沙、豆蓉、果子、枣泥、椰丝、五仁、莲蓉,有叫足斤、加头的规格。我记得足斤是细些圆形的,加头是大些圆角方形的,有蛋黄莲,当时是高级品,双黄的已经很奢侈了,没有如今的三黄、四黄……

说到蛋黄月,不得不说说咸蛋白的故事:咸蛋白是加工月饼时从咸蛋取下的蛋清,每到加工季节,肯定有几天会在饼家的后门向老百姓供应咸蛋白。我家住在莲香茶楼后街,一知道有咸蛋白卖,老人、小孩就会搬上小凳子,拿上盆,一早排队等候。到开卖时,队伍就熙熙攘攘,每人只能买两饭碗,每碗五分钱。那时人们很有秩序,从不争先恐后,买好后,小心翼翼捧着,一滴不漏,高兴赶回家,准备做咸蛋白的全餐宴。

咸蛋白浊黄淡淡的稠状液,放一点口中试试,咸到苦;煲一锅白粥,放上一小勺蛋白,粥里透着白白的云状蛋白花,如果加一些香葱、菜心,那就是上好的早餐,如有油炸鬼送粥那就一定是星期天加码了。用蛋白煎成香香的蛋片,配节瓜、冬瓜、白瓜或菜心滚烫,也是大暑天的下火汤水,再用蛋兑水,搅匀,蒸出白白的水蛋,蒸好后放上葱花,若能加上切圈的油炸鬼蒸,那就是一盘可口的菜式。

在每月每人2两猪肉、3两油的困难时期,能有几天开开荤,已经很满足。但满足的背后,咸极了的滋味,如今还记忆犹新。话说回来,如今的咸蛋白哪里去了呢?

图:童年真好,好就好在让你老想着有无数个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