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思天山路 (一个馒头的故事) 绝对感人

 默念,离开 2009-07-27
他想让后人都知道,在美丽的天山上,曾经有那么英雄的一支队伍,那么壮烈的一群士兵,那么纯粹的一种情感。

      天山公路竣工20余年了,当年的筑路官兵已经到了人生的不惑之年,尽管他们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上经历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但10年的天山筑路生活令他们梦萦魂绕,终生难忘。祖国和人民时刻没有忘记当年的筑路英雄。筑路老兵陈俊贵为班长守墓24载的故事,把人们重新带回了天山。

 

一个馒头的故事

      1980年4月12日,修筑天山公路的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电话线被大风刮断,给养受阻,煤烧完了,床板烧光了,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当天上午,该部队二营五连四班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陈卫星、罗强三名战士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
      当时4个人带了一支“54式”步枪,38发子弹,20多个馍馍,两壶水就出发了。他们考虑从这里出发到目的地有42公里,平时一天一夜就能到达。可是,因为积雪太深,他们走了一天一夜,仅仅走出去12公里。风雪不停,山上的道路全部被大雪覆盖了,他们连方向都很难分辨,更找不到路。班长郑林书决定带战士们沿着电线杆向山下走,走一步摸一步。但是因为很多电线杆都架在峡谷、山坡边沿,他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他们在雪地里爬了一夜,第三天上午11点,他们才爬到了大约30公里的地方。班长郑林书一直走在前面探路,雪水灌进衣服,被风一吹,冻成了冰棍,走路没法打弯,只好把棉裤脱了,只穿一条秋裤,继续走在前面。大家不停地摔倒,只能你扶我,我扶你地前进,大约3公里的路走了5个半小时。
      下午5点多钟,大家又饥又冷,实在走不动了。可是带的馒头只剩下一个,班长说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吃,饿了就啃上一口雪。他们连续走了一天一夜,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了。尤其是刚刚入伍的新兵陈俊贵,更是难以支持下去,他告诉班长,自己实在走不动了,不走了。班长说不行,这个地方离目的地还有20公里,暴风雪仍没有减退的迹象,如果把你一个人留下,肯定会被活活冻死。宁可我们背你,也要背到目的地。班长拿出了仅有的一个馒头,命令陈俊贵吃下。因为有班长的命令,也实在抵抗不住饥饿和寒冷,陈俊贵含着眼泪把馒头吃了。
      班长让陈卫星接过陈俊贵的枪,大家互相搀扶着往前爬。然而用了5个多小时才爬了100多米。又冻又饿的班长郑林书倒在了雪地里。在他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命令副班长罗强带领大家继续前行,又断断续续地对陈俊贵说:“我不行了……你一定要完成任务,……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看我的父母……”大家抱着班长大声呼喊,但是班长再也听不到了。陈俊贵悲痛欲绝,他知道,是班长和大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他抱着班长的遗体立下誓言:“班长,你放心,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一定完成任务!班长,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班长牺牲以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因为饥饿寒冷和过度劳累,罗强牺牲在离班长3公里的地方。他和陈卫星被严重冻伤,是附近的哈萨克牧民救了他俩。后来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被埋在了天山脚下。那一年,郑林书24岁,罗强22岁。他们把自己鲜活的肉体凝结在高原雪域里,成了冰雪中永恒的“雕塑”。

 

一生的承诺

      由于严重冻伤,陈俊贵和陈卫星被送到15医院救治。为了疗伤,陈俊贵先后住了4年医院。1984年,出院后的陈俊贵复员回到了辽宁老家,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离开新疆,陈俊贵更加思念班长。到班长的故乡去看望班长的父母,成了陈俊贵最大的心愿。然而,直到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班长郑林书牺牲前,他和班长仅仅相处了38天,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具体是哪个县的他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班长地址呢?
      陈俊贵复员之前,他所在的部队是基建工程兵的一个团,当他再次回到新疆的时候,团部已经不在天山了,具体搬到了哪儿,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了找到部队,1985年,陈俊贵辞去了在辽宁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千里迢迢重新回到了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在班长墓地附近安了家。最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当年的部队。在部队首长的帮助下,他找到了班长郑林书在湖北的老家,此时班长的父母已告别人世,他告诉班长的家人,不要牵挂班长,有他守在班长墓前,班长就不会寂寞。今生今世,他将一直守下去。他带着内心的愧疚和遗憾回到了天山脚下,一守就是24年。

 

一座陵园的见证

      1984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军区联合为纪念在修筑天山公路牺牲的128名官兵在尼勒克乔尔玛零公里处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20米,占地面积462平方米。纪念碑用大理石贴面,正面是“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18个大字,背面是用汉、维吾尔两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和128位烈士的英名。
      200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武警交通二总队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政府共筹资150万元,将为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烈士墓全部迁到了乔尔玛,并以独库公路纪念碑为基础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陵园内,纪念碑耸立在蓝天、白云、山峦、冰雪、翠柏和溪水之间。
      班长郑林书的墓迁到了乔尔玛,陈俊贵也跟着来到了乔尔玛。陈俊贵和他妻子已成为陵园的管理员,并义务为过往的游客讲述着修筑独库公路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传播英雄精神。他想让后人都知道,在美丽的天山上,曾经有那么英雄的一支队伍,那么壮烈的一群士兵,那么纯粹的一种情感。
      是啊!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立起的路。北起石油城独山子,南抵龟兹古城库车,全长562.75公里的独库公路,使新疆南北的公路距离缩短了一半。公路全线有3处在飞线(地图上无法测量而用虚线标出的位置)施工;共要翻越4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其中3个冰达坂上修建的隧道总长度为3352米;整条公路共填挖土石方2354万立方米,修涵洞1300多个,桥梁65座,防雪走廊258米。工程从1974年8月动工到1989年2号隧道全线开通,共有3万余名战士参与修筑,历时10余年。修筑过程中,平均每天发生雪崩、塌方几十次,全年最低气温-40℃,战士们几乎没有脱下过棉衣。工程完工时共有178名战士牺牲,平均每两公里半就守护着一位忠魂。
      惨烈的代价填补了中国公路史上的4项空白:哈希勒根隧道(意为此路不通)成为中国海拔最高的隧道,海拔高达3396米;铁力买提隧道(意为不可逾越)是中国高寒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长达3223米;玉希莫勒盖隧道(意为黄羊岭)地质构造之复杂又是中国公路史上前所未有;两座“透风式下导风”防雪走廊是中国高寒地区防雪工程的首例。
      碧血洒天山,雪域埋忠骨。天山作证,这条路上铺进了多少钢铁军人的青春和血肉,有多少个家庭、多少人把不尽的情思留在了天山深处。
      2002年初,武警交通八支队承担起新藏公路西藏境内1375公里的养护保通任务。7年来,在这个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广大护路官兵用热血和生命忠诚守护这条“铺在云端的天路”。
      2008年6月,武警交通二总队六支队、七支队千名官兵再赴天山,沿着当年筑路前辈的足迹,担负天山公路改建工程中最艰苦、最艰险的施工任务。武警交通六支队党委组建乔尔玛项目部之初,在选择项目部住址时,特意选住在了天山公路纪念碑的跟前,让先烈们的忠魂来检验这支发展了三十余年筑路铁军的战斗力,让官兵们日夜陪伴在先烈们的身旁,发扬陈俊贵身上体现的筑路兵的精神,续写天山精神的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