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人,该怎样走出“恩宁路”

 虾子 2009-07-28

恩宁路的地理身份与改造使命

在广州,谁都知道有个地方叫“西关”;在“西关”,谁都知道有条路叫恩宁路。恩宁路及其以北,多宝路和元和街以南,宝华路以西,过去这里被俗称为“西关”,是广州很有代表性的旧城区。这一地块是昔日正宗西关大屋的汇集地,区域内有泰华楼、八和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如

今,已经被广州市政府圈定的恩宁路改造项目也正是将在这个地块进行。

恩宁路改造规划从最初的8万平方米,以及后来的9.2万平方米,到目前定案的11万平方米,广州市恩宁路项目的改造面积出人意料地得到扩大。由此产生的被拆迁户也由原来的1539户增加到2100多户。

最新的消息证实,政府定下的基调是:当地完全拆平后将会把地还给市政府作为储备。因此,拆迁范围内的2100户居民将全部不能回迁。赔偿安置的原则以货币补偿为主,安置房源为辅。

当属地管辖的广州荔湾区政府方面在为终于推开了恩宁路项目这道大门而感到欣慰时,也有人流露出一种担忧:恩宁路这条具有特殊内涵的骑楼街能够保存吗?西关文化会不会随着推土机的轰鸣而消失?其实,这些问题是每座城市进行旧城改造规划时都会遇到的,而广州市、荔湾区两级政府已经慎重考虑在规划时如何保护西关恩宁路的传统文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的市民和专家是不会反对这个旧城改造项目的。

此外,有一个事实是吸引着全城人眼球令人们格外关注的,这就是恩宁路改造项目是广州“中调”的重头戏,广州改造老城与保护传统的一块试验田。它肩负着新时期旧城改造样板的使命,它将应该是荔湾的昌华、逢源等另外18个连片改造的突破口,同时又应该对广州越秀、海珠等区的旧城改造具指导意义。

这种角色定位,注定了恩宁路改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也意味着一种改造模式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其带来的效果将是毁灭性的。这种后果又有谁能承担得起?

恩宁路地处赫赫有名的广州西关

这道题需要准确答案

旧城改造的种种思考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城市由于各种原因而衰退,甚至消失。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所以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结构与改进自身素质,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旧城改造的既定目标,通常来说,是经过改造后应更具竞争力,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舒适的生活。

旧城特别是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街区,其改造必定需要一种极其谨慎的态度。于政府而言,激进或是冒险同样存在危险。拆旧建新也好,引入开发商也好,政府所做的首要之事便是“拿捏”好手中的尺子,即把握住一个良好的“度”。就好比做一道论述题,答案一定要准确。

保留历史街巷格局

对待旧城历史文化的价值,有些城市缺乏慎重的态度,不注意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精华,而片面地追求商业利益,有些甚至是拆除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再去“复制古董”,事实上这是捡芝麻丢了金元宝。

广州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爱护名城,如何保护原有城市的肌理,城市的文脉?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保护旧城,是否会阻碍发展,阻碍人民生活的改善?答案是否定的。建筑学家和文物专家们强调旧城保护,但绝对不是说旧城的一砖一瓦都不能动。但是,必须把握“新老”平衡的尺度。“没有人赞成全部拆旧建新。否则若干个荔湾广场将使上下九消失;但若不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包括楼的重整,上下九商业街将失去活力。”广东省城乡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说。“旧城保护最重要的是成片街区的保护,有了街区这个母体,文化才能成长与保存,如果只留下几栋彼此分隔的旧建筑,把所谓无价值的建筑都拆掉,那么就等于将敦煌的壁画保存好的才切割下来保存,不好的就由它继续风化一样,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一网友在某网站上这样愤书道。

事实上,不论你保留一些传统民居建筑也好,文物建筑也罢,都没有成片成线、原汁原味的保护来得更有意义。广州恩宁路亦如此。虽然沿恩宁路边留有保存完好的恩宁路骑楼长廊,沿多宝路一带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泰华楼、宝庆大押等文物建筑也仍将屹立在原地。但是,孤点之和远小于整片。仅仅孤立地留下一栋“名人故居”,是形不成有社会影响、叫得出名的城市文化现象的。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谈到恩宁路的改造总是痛心疾首。他没有一天不为恩宁路的未来感到担忧。他曾热烈地建议,能尽量保留一些历史街巷格局。这种格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西关许多漂亮的石板路及其历史地名,常常能引发游人无限的联想。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对旧城区发展也提出诚恳建议,先保护历史元素,再逐步植入步行街区、历史街区等活力因素。他认为,旧城区的理想状态应该“宽松、优雅”的。

旧城改造需要社会资本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旧城改造项目,都需要巨大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许多城市的政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的旧城改造,只能依靠划红线成片开发房地产,就是所谓的靠房地产商来改造城市。广州早期的旧城改造,是通过引入开发商的重建,荔湾广场就是那一时期的见证。从1999年至2006年,广州市的旧城改造对开发商一向坚持“不”。这一期间内,旧城改造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

去年12月,广州决定实施“中调”战略,并宣布旧城改造对开发商“松绑”。袁奇峰对此表示极大赞同。他说,在广州城市拓展大格局基本完成,进入质量提升的“中调”阶段,广州的城市建设也应该回到政府、开发商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轨道上来,而不应该简单地把开发商排除在外。从国内一些旧城改造比较成功的城市例如上海、厦门等来看,旧城改造都是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的。在他看来,广州市排斥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应该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策略。2000年,广州市刚提出“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的总体规划思路,在城区还没有拉开的情况下,不让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避免了整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干扰,这种情况下禁止开发商参与的做法是聪明的。

这并不是说开发商是坏蛋,只是相对而言,他们比较注重局部利益。马向明认为,在旧城改造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过分考究谁来做的是与非,重要的是应该怎样规划,怎样运作。即使由开发商承担完成改造项目,只要改造规划严谨科学、政府监管得力到位,事情照样能够办好的。况且,我们应该承认,在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商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

政府的角色定位

在旧城改造中,政府扮演何种角色起着先决作用。一项旧城改造项目,政府是希望自己完成还是引入开发商,是希望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还是不惜补贴?这些手段或目标的达成都与自身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相关。

引入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政府不能过于追求利益,而应该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导向。即袁奇峰所称的政府的价值观要正确。政府非但不追求盈利,还要不惜补贴,通过财税等让开发商愿意跟着你走,做出精品,实现低强度开发。厦门旧城改造的三种经验,即就地平衡、异地平衡、零平衡很值得广州借鉴。“引入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政府的职责是限定好开发商必须作的全部内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曹声东说,开发商必须遵照政府设计的内容去实施。其实,当开发商素质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实现统一。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林家奕解释说,比如香港旧机场搬走后,土地开发采取让开发商拿方案投标的方式。如此一来,既符合政府利益,又符合公众利益,既照顾了城市,又兼顾了经济。“上海新天地”既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也是一个旧建筑保护项目。地块中原有的旧式里弄建筑建造质量差,经过七八十年来的年久失修,基层下沉,地层潮湿,上下水道东修西补,所有木构均不同程度的腐朽,这就需要花比重新建筑大得多的力量和资金保留并修复这些石库门建筑的外皮。通过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使之适应办公、商业、展示、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经过修复的旧建筑重新焕发出光彩,旧建筑的历史感也大大提升了那里的品位和魅力,这种开发项目带了商机,这一项目具有保护和开发双重特征,政府和开发商达到了双赢。

广州的旧城改造,应该从名城保护出发,是繁荣城市的需要,而不是开发型或“挖潜”式改造。袁奇峰表示,严格意义上说,在广州市刚提出“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的总体规划思路已经取得重大成就,新区土地供应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旧城改造应该把容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改造方法上要采取“双增双减”的态度,即增绿地、公共设施,减少人口和城市功能。

拆迁面积达11万平方米,被拆迁户2100多户!广州市绿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亚宏对数据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政府这种的大面积拆迁的行政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建筑结构专业出身的他,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是可以通过加固、维修达到使用标准的。政府应该做的是加强监管和巡查,比如将一些危房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等。马向明也表示,像恩宁路这样的历史街区,拆一点就少一点。最后可能会导致广州于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在标识上的缺失。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当然不仅仅是的消极保护,也不是全部拆除,而应该是保护性利用。除了历史文化的保留,还要考虑是否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那么,到底哪些建筑该拆,哪些不该拆,有过旧城改造经验的林家奕教授比较有发言权。他说,其实不论哪里的旧城改造,首先是看该地段的建筑物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然后根据不同价值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给予不同对策:一类价值较高,现状比较好———保护;一类价值较高,现状不太好———修护;一类价值不太高,而且现状比较差———拆除。

 

时机是成功的重要原素

改造规划出台由社会需求作主

潘亚宏的公司———广州市绿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地址在广州市恩宁路130号。他的办公地址引起记者的注意是缘于恩宁路改造。第一次认真看这个办公地址时,一个问题迅速划过脑际:他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在

恩宁路办公?

潘亚宏的解释是这样的:公司几个股东都是老广州。虽然这里的租金并不便宜,但毕竟在市中心,周边环境都比较好。令他们感到最得意的是,平常接待客户都会在离公司约百米左右陶陶居,让外地人真正感受广州风情。

在传出恩宁路要进行改造之前,它因为衰老、破旧和逼仄而被人们淡忘了。记者也只是在今年五一节前夕担负了采访任务才去过一回,沿街从恩宁路1号一直走到267号,沿途经过了八和会馆、詹天佑故居等历史建筑。直观感觉,旧城的环境太差。骑楼上随便地晾晒着一些衣物,蜘蛛网似的电线包围着房屋,不足一米宽的房屋间距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走过……

对于任何去过恩宁路或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拥护恩宁路的改造是必然之事。但是,现在的恩宁路改造的问题是,已经不能简单走复制上下九或北京路的路线,恩宁路必须要走出一条新路子。旧城要被赋予新的功能,建设新的设施、创造新的空间,才能算是改造成功。

像恩宁路这样的旧街区,广州还有许多。马向明在谈到旧城改造问题时提出,广州在保持城市原有的肌理、风貌前提下,启动更新和改造,存在时机是否成熟的判断。这是一个学术界都认为很重要的议题。过去的教训表明,我们已经不能接受“荔湾广场”模式。那么,要等待时机在哪里?马向明解释说,就是等待城市对于原有空间的新利用,即有没有创意地利用的需求。

在广州这样一个传统的商业城市,最传统、最直接的利用就是商铺。而像恩宁路一类的传统历史街区显然走不通。新利用在哪里?是居住还是办公?假使居住,有没有人愿意回来住?若办公,有没有公司愿意进驻?马向明在1996年曾经参观过一个英国全球上市公司的总部。按照一般人的想象和理解,如此规模庞大的公司,其总部肯定是在高大的塔楼内。但出乎他们的意料:这家公司的总部就在一栋三层楼高的旧建筑里。虽然这座建筑平常只用来接待客人,或进行商业谈判,其它大部分的办公活动均在别的场所。但毫无疑问,这座建筑成为公司的象征,表明了该公司的品位及其文化追求。现今,北京的有钱人也时兴收购四合院。他们洋洋洒洒地花几千万元人民币购买一个四合院,不是拆除而是自住。在他们心里,四合院成了身份及地位的象征。

广州有没有出现类似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些人能够欣赏老城肌理、文化及价值、愿意支付高额资金去利用空间,而城市将可以利用这些价值更新老城的基础设施,结果就会出现双赢的局面。因此,马向明给政府出一条建议,政府不需要盲目定下一个改造目标,而应该对改造时机是否成熟做出正确判断或评估。就是在广州,不同的地段的历史街区都存在不同的启动更新时期,并不能在同一时间都能达成。比如十年前,广州对商业铺面的需求最旺盛,上下九商业街区的改造才会如此成功,因为他们把握了一个极好的时机。

如何设计恩宁路新建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带着历史的影子

此次恩宁路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粗略估计,除掉一些绿化用地,估计将来的建筑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在恩宁路这样的历史老街区,这种建设规模也不算小。新建建筑风格将如何把握?

林家奕教授主张有些采取继承的方式,但不是复制假古董。有些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来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建筑形式。有时候,对比也可以产生美。曹声东则主张新建建筑必须要和西关文化相吻合,但同样强调决不是复制假古董。他提倡赋予新含义的现代建筑应该带有历史建筑的影子。在他看来,其实这也不难。因为,西关文化与现代建筑本来就是近亲,西关大屋与现代建筑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本版稿件、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汤璇 撰写、摄影·

恩宁路上破旧、逼仄的街巷,将要在广州城消逝了

(敏华/编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