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力理论

 cnlmc sky 2009-08-07

陈会昌

今天,培养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成为我国家长最感兴趣的话题。智力究竟是什么东西?心理学家是怎样解释的?
  儿童心理学诞生到今天不过百来年,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对儿童智力的研究。20世纪初期,由于欧美国家教育的需要,教师和家长们迫切希望能像量身高、体重那样,量一量孩子们的智力,来解决教育中儿童智力差异巨大的问题。至今仍然有人使用的比纳-西蒙智力测验,就是那时候产生的。比纳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斯坦利·霍尔也做了大量的测量工作。从那时起,人们对智力的理解越来越全面和成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发展轨迹。

1、比纳-西蒙:智力的七种成分
  20世纪初,法国人比纳和西蒙受法国教育部的委托,编制儿童智力的测量工具,为的是筛查出学校里那些智力低下的孩子,以便采用特殊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一测量工具后来很快风行欧美,而且早在1924年就传到中国,由陆志韦教授修订,80年代以后,吴天敏教授再次修订并广泛应用。

比纳-西蒙是根据什么编制这个测验的呢?他们把智力看作由七个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七个部分是:语言、记忆、运用概念、推理、数的计算、视觉运动和社会智力。
  今天我们要问:这七个方面能完全代表人的智力吗?看来回答应该是:不能!人的智力比这要多,要复杂。但是要想用一种测量工具把人的智力完全测出来,可谓难于上青天

2、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说

几乎与比纳-西蒙编制智力测量量表同时,英国一位心理学家查理·爱德华·斯皮尔曼提出了著名的智力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一般智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会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和成人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特殊智力是从事某些特殊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这一理论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影响巨大,它引起了很多讨论,推动了智力的研究。

3、艾森克:智力的三维结构
  到5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根据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三个维度分别是: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推理等)、材料(语词、计数、空间等)和品质(回答问题的速度、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和坚持性等)。艾森克认为,智力中最核心的东西是语词理解力、计算能力和空间能力,此外还包括因果推理和创造力。这一理论应该说比较全面了,但还是不能完全涵盖智力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4、卡特尔: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与艾森克同时代的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提出了他的智力二因素论,由于他的理论把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与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加以区分,所以在智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卡特尔认为,人的智力是由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两部分组成的,新生儿就有了流体智力,它指的是遗传带给人的那些智力特征,如反应速度、记忆力、计算能力等等;但是新生儿却没有什么晶体智力,因为晶体智力是由于学习、生活、劳动,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是,研究发现,当人进入中老年之后,虽然流体智力逐渐下降,但晶体智力不仅没下降,反而稳步上升。这彻底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老年人智力的消极看法。

5、吉尔福德:智力的180种独立因素
  还有一个智力理论必须提到,这就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伊·保罗·吉尔福德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式。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和产物(包括单一产物、一类产物、关系、系统、转化和蕴含)。他在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反复对自己的智力模型加以完善,从开始认为智力的三个维度共包括120种独立因素,到最后认为智力共包括180种独立因素。简单的如视觉、听觉,复杂的如问题解决和创造性,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包括在这180个因素中了。看起来这个模型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是仔细想来,它的实际价值却有限。因为这一模式只是从表面上归纳和描述了人类在智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和可能会用到的所有手段、方法而已,还是没有揭示出智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6、加德纳:多元智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80年代初提出了他的非常独特的多元智力理论,他对神童、天才、脑损伤病人、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全者、各领域专家和正常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智力就是能帮助人解决问题、创造出产品并进一步学习的东西,它主要表现为在人类社会8个领域中的潜力,这8个领域分别是: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自然、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智力:加工运算最终可能产生的产品

1、语言智力:对词的声音、韵律和意义及语言的不同功能具有敏感性(诗歌,作家)

2、逻辑数学智力:对逻辑或数字模式具有敏感性,擅长对这些模式进行探究;能进行较难的逻辑推理。(数学家)

3、音乐智力:产生和理解音调、节奏和对音乐旋律的审美力;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力(演奏家,作曲家,歌唱家)

4、空间智力:精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在感知基础上进行转换的能力,在缺乏相关刺激时创造视觉经验的能力(雕塑家,航海家)

5、身体运动智力:熟练地做出各种复杂的身体动作,身体动作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熟练操作物体的能力(舞蹈家,运动员)

6、自然智力:认出各种动物、矿物和植物,并对其进行分类(生物学家)

7、人际关系智力: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情、气质、动机和意图,并对之做出反应(临床医学家,推销员)

8、个人内部智力:区分复杂的内部感情并利用这些感情引导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愿望和智力状况做出正确评价。(能准确了解自己的人)

加德纳认为,上述8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遗传基础,由于每一种智力所使用的个人资源不同,所以其信息加工过程也不同。他不强调可以用于所有智力活动的共同的一般因素,而是就事论事地看待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这一理论虽然不能完满地解释智力的本质和结构,但是却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智力问题,它提示人们,智力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可以表现为各种特殊才能,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表现不那么优秀的人,也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智力。

7、斯腾伯格:智力的三层次动态结构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腾伯格在1986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人的智力都由智力基本成分个人经验环境背景三个层次组成。处在其核心的是智力基本成分,如注意、记忆、认知策略、元认知能力等,但是人光有这些基本智力成分还不够,还必须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累经验,利用所掌握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了智力基本成分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人还必须把这些技能和经验恰当地运用到他所生活的群体和文化背景中去,否则,他的智力潜能还是不能得到充分表现。

我认为,在以上介绍的所有智力理论中,斯腾伯格的理论是最好的,因为它从静态地分析智力包括哪些成分,转到动态地把个体放到他所生活的环境中,把智力看作必须经过经验积累并适应其所生活的文化背景,才能看出他的智力究竟怎样。这一理论看起来并不复杂,它既没有像吉尔福德那样,列举了智力的180独立的因素,也没有列出智力的多元表现,但是它也许能最完满地解释一个人为什么比另一个人更聪明,更能适应生活,更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