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站:便利

 虾子 2009-08-09
 
收藏在越秀山镇海楼的旧公车站牌,斑斑锈迹里写满岁月风尘。
20世纪30年代靖海路上的“车仔”
车模:首创无人售票的广州牌客车
蔡葵的车模:老道奇牌,广州最早的公交车之一。
  广州最早的出租小汽车,是由马来西亚归侨司机和华侨引进的。1915年~1916年,他们集资在香港购买残旧汽车回广州,改装成出租小汽车,行走在沙河至大东门、财厅之间,随街接客,俗称“野鸡车”,成为当时广州市内唯一的机动交通工具。

  1979年,广州出租车行业率先提出“扬手即停”服务方式。“扬手即停”,四个看似简单的字,却产生出无穷的力量,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出租车行业的震荡,改写了我国出租车的历史。从此,出租车扬手即停,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撰文:许俏文

  摄影:王维宣

  便利关键词

  电话候召

  1920年后,“野鸡车”发展到80辆。在广州繁华地点,有专门的出租公司,电话候召,收费每小时4~5元。有的泊车路上候客,主要集中在广九站、大东门、财厅前、普济桥、西濠口等地,这种车收费低,市民纷纷称便。在公共汽车出现之前,“野鸡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车型各异、座位不等(4~8个),又称“自由车”。

  当时的广州城,各类车辆混杂街巷,也没有什么交通标识,汽车走起来挺困难。那时有钱人家大都选择舒适的黄包车,租乘汽车的并不多,当时部分跑在路上可随时租用的汽车,算是出租车的雏形了。

  1931年,广州“野鸡车”结束营业。1932年,广州城内已有不少汽车公司,散布各路,随时可以雇用,价钱也较便宜,租价大车每小时三块六,等候一小时收费一块八。也有按路程议价的,当时广州丰灵路已有专门的计程汽车公司,还设立叫车电话“1111”。这类车收费起步四角,以后逐渐递加,与香港的士相同。据悉,当时广州这样的出租汽车公司就有14家。

  广州市财政局于1933年12月对出租汽车计程制度作出了严格的明文规定:每车载客以4人为限,连驾驶人一名共5人,不得逾额滥载。其行驶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5英里,以杜绝危险。计程收费,起步收费6角,其余每英里收费4角,不足一英里的也照一英里计算。

  扬手即停

  到1949年,广州的出租汽车有2000多辆,大多数都是1943年~1947年间的进口车,产地为美、英、法、德、俄、日、意、加等国家,汽车品种(型号)多达80多种。1979年,港商刘耀柱回白云区老家探亲,辗转搭车的艰难经历,促使他投资引进300辆小车,与广州市交通局等单位合作,创办了白云小汽车出租公司。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与港资合作经营出租车的企业。出租车按照香港的传统称呼被称为“的士”。

  “白云”成立之初,以“创新和服务”作为市场的切入点。为了改变出租车服务的模式,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公司改变了传统“沿街兜客,自由议价收费,定点场所招徕客人”的模式,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提出了“扬手即停、计程收费、24小时服务、电话约车”的新型服务方式。这一措施立即受到市民认同。

  无人售票

  在公共汽车的管理上,实行月票制度和实行无人售票都是广州市公共汽车的重大改革。“一汽”二公司的尹少峰书记介绍,为给市民带来方便,月票制度应运而生,数十年过去了,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月票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无人售票”开创了全国公共汽车售票管理的先河,是公交史上的里程碑。

  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州市公共汽车使用月票最早在1937年。此前曾经发售过“四数乘车证”,凭证允许乘搭6、9、11、12四条公交线路。该乘车证售价6角,可乘坐上述线路车辆10次。建国后,广州曾多次改革公交车月票制度,给市民带来了最大可能的便利。

  据介绍,“一汽”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实行着公交车月票制度,向社会承担着福利型服务的义务,如牛负重地承受着巨额的政策性亏损,为广州社会经济发展和便利广大市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交车月票制度的实行,在当时广州公交唯一国企独家经营的状况下,对优惠市民、方便乘客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公交车月票制度已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月票的价格与价值严重偏离,造成企业巨额亏损,也不利于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实施。经市政府批准,广州市公交车月票制度于2004年5月1日起全面取消。陪伴着广州市民几十年的月票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广州市几乎所有的公共汽车都实行了无人售票,市民也已经完全接受了这种自助的方式,广州的这项公交改革在全国的影响非常大。但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广州就已经尝试过实行‘无人售票’,但当时失败了。”尹书记说当时试验无人售票的时候,“一汽”还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去维持秩序和解决一些突发的情况,但最终还是因为当时市民的个人素质和观念尚未与制度达成一致,无人售票试验以失败告终。

  到了1992年,“一汽”再次试验无人售票,在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他们决定分两步走,先从1992年开始实行前门上后门下,保留售票员,让市民逐渐过渡;1993年开始在个别线路公共汽车上试点进行无人售票,然后逐渐铺开试点范围,至1997年,广州市公交车正式全面实行无人售票,掀开了中国公交历史新的一页。

  出租司机

  威水岁月

  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营运事业部副部长余侃建,曾经是广州实行“扬手即停”后“白云”的第一批出租车司机。虽然已有多年没有开出租车,但谈起过去开出租车的种种经历和趣闻,余侃建仍满脸笑意。

  “早期的出租车司机是很吃香的,不仅工作环境好,收入也很高,所以那时广州人都爱说‘广州有三宝:医生、司机、猪肉佬。’”余侃建说,那时他们开出租车接待的大部分都是华侨,收的都是代用券。上世纪80年代,中秋节他都是拿着代用券到友谊商店里买月饼的,算得上非常“威水”(即“气派”)的一件事情。

  “以前的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服务态度要求非常高,比如说我们以前都规定乘客一打开车门必须先根据其性别年龄,向其问好,乘客上车后就询问:‘请问你去哪里?’乘客起身离开出租车时要说:‘多谢,慢慢行。’”除了语言外,出租车司机的穿着也规范管理,要穿上统一工作装。余侃建说:“着装分夏天和冬天,有短袖、西装,甚至毛领夹克等多套工作服。衣服上都印有公司标识,每次一穿上制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那时出租车并不普及,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坐出租车是属于奢侈消费。通常只有三类人会坐出租车:回乡探亲的华侨,从宾馆、酒店里吃完饭出来的人,赶搭飞机的人。那时还很流行以出租车作为结婚花车,当时的出租车已是最好的小汽车,而且颜色和车款都一致,视觉效果好,所以经济条件允许的市民举行婚礼之日都会租几辆出租车,摆摆排场。

  余侃建说,“以前人们都认为出租车是奢侈品,是交通业中的高消费,只能作为公众交通工具的一个补充。当时,很多行内的教科书都没有提到出租车的历史。时至今日,出租车已经成为广州公共交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葵:

  收藏城市流动的历史

  蔡葵,江湖上人称“中国车模第一人”,收藏各类珍奇车模2000余件。熟悉车模的人,大都认识蔡葵和他的东晓车迷俱乐部。收集车模十几年的蔡葵与他的数千收藏品一起安静地隐身在越秀区的一条小街上。虽然是一处不太起眼的地方,但却是万千车迷的天堂。这里摆放着2000多辆汽车模型,其中就包括了当年广州市民所熟悉的“火柴盒”模型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马路上常见到的一汽、珍宝、白马巴士模型。

  汽车爬坡需洒水

  1962年出生的蔡葵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父亲是公共汽车司机,那个时候的司机不但要会开车还要会修车。从小父亲修车的时候,他就在一旁静静地看,偶尔问些小问题。蔡葵略带得意地说:“我们那时候不会有多少玩具,每次大人奖励我的时候,都是送我玩具汽车,他们知道我喜欢这些机械的小玩意。我喜欢重新组装,把本来非常简单粗糙的小汽车改造得更好玩,同伴兄弟都因此崇拜我。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所有的专业志愿我都填上了汽车或是机械制造。”

  小时候,蔡葵最开心的事是看爸爸开车。爸爸开的正是“火柴盒”,驾驶室和车厢之间有木■门,关上木■门后,小小驾驶室就成了他的乐园。长大后也经常坐“火柴盒”。他大学时读的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刚上大学时从华工驶入市区内的只有22路公共汽车。“当时22路车就是‘火柴盒’,我经常坐,但那时车少人多,每次在总站上车都像铁道游击队扒火车一样惊险。‘火柴盒’是靠木炭产生一氧化硫,从而形成动力使车辆行驶的。“以前的公共汽车都走得比较慢,一般情况下,烧木炭还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但上斜坡的时候就经常动力不足了。比如上海珠桥,经常上了一半就上不去,这时候售票员就赶忙提着一桶水下车,洒到木炭上,使其产生更多气体,为车子增加动力,然后车子才能爬上桥继续行驶。”

  小车模蕴涵大文化

  1983年大学毕业后,蔡葵按国家分配去了广州客车厂,为了更近地接近梦想,他选择进了设计科。这一做就是10年,这期间他参与设计和制造了多款当时在全国广泛使用的广州牌大客车。那时,人们都习惯称广州牌大客车为“广客巴士”。广州客车厂曾是中国客车行业的十大重点企业之一,尤其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市场占有率很大,80%以上的公共汽车都是广州客车厂生产的。每天都运载着几百万人次的上下班人流。

  后来,蔡葵“下海”开过修车厂,卖过汽车配件,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了汽车模型,于是一见钟情。“车模是由专家严格按照原车的比例设计,用金属或合金精心制造。制作车模所用的图纸往往就是真车的设计图。这个小东西让我找到了最好的了解汽车的工具。”

  蔡葵的收藏大多是很系统的,他的收藏中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品牌的汽车。有了自己制作车模的工厂后,带着对广州市公共汽车浓得化不开的个人情结,他制作了“火柴盒”模型和当年自己曾经参与设计的广州客车厂的多款公共汽车。“这是当时一汽的车,这是珍宝,这是白马……”面对眼前摆放的一排公共汽车模型,蔡葵如数家珍。

  蔡葵一边用软布轻轻擦拭着模型车,一边说道:“车的玩法有许多,车模是其一;车模的玩法也有许多种,我的收藏方式也只是其一。我特别痴迷的一点是从收藏车模中去寻找汽车文化的根,从这个根上再去观察它对应的社会。一种车型之所以在特定的时期和国家被生产或是被淘汰,都有着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去研究探讨这些真是其乐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虾子 > 《交通》

    举报/认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