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行不等于魅俗——谈流行音乐中的诗意美

 qingchongyaoyao 2009-08-12
语文研究性课题
“流行不等于魅俗——谈流行音乐中的诗意美”结题报告
 

转眼一个学期快过去了这个学期的研究性课题也是总结的时候了。

       诗词,本来就是可以吟唱的;音乐,原本就是可以填词的。《乐记》中说:“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也。”诗、音乐、舞蹈都是人类语言的延伸。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步诗歌总集,所收集的就有独唱歌词、齐唱歌词、对唱歌词,其中有劳动歌曲,也有爱情歌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富于音乐感的诗歌,今天依旧能使恋爱中的男女们的心弦为之共鸣。汉代乐府,则大部分是可以“入乐”的歌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种富于江南色彩的诗歌,似乎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江南丝竹的腔调。唐诗中最通俗的七绝和稍微自由的古体诗,也都是可以配入曲调演唱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王维的小诗音节琅琅上口,节奏舒缓悠长,这其中的安详和恬静,是否能让您想起肖邦的《F小调夜曲》中所抒发的心境呢?至于宋代的词、元代的曲,与音乐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李清照说:“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见当时词曲创作是多么的注重音乐特性。

当然,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不只是中国才有。希腊人热爱荷马的诗歌,许多人将它编成歌曲。中世纪赞美诗之所以流行,一是由于宗教,二就是由于它的音乐。又如舒伯特、舒曼、李斯特、门德尔松等作曲家为歌德、海涅的诗谱写歌曲,广泛流传。音乐甚至能使内容极其贫乏的“哈里奴呀”之颂词从古代一直唱到今天。

可见,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在一些艺术形式中甚至可以说是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了。譬如诗的成分多一些,那就是配乐诗朗诵,如果以音乐的成分多一些,那就是歌剧、诗剧了。甚至单纯是音乐的艺术,也与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师大音乐学院俞子正教授在《诗与歌——关于歌唱的文学性》中就写道:“歌唱者往往较多地注意声音技术的展示,而容易忽视歌曲文学性,甚至在作曲的过程中也屡见歌谱不能与诗词较好结合的现象,歌本来来自于诗,无论在作曲还是演唱中都不能用为调而忘记了词的重要性。”

艺术是相通的。没有印象派绘画和象征派诗歌,也就产生不了德彪西的音乐,浪漫派那些音诗音画正是和文学相联姻的结果。音乐和诗词,都是时间的艺术,用文字或音符来表现大自然的美。

音乐与诗词,本是艺术大家庭中的两个同胞兄弟,一首好诗,不仅应当在意境上出类拔萃,耐人寻味,而且在音节、节奏和韵律上具有音乐的美;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发自心灵的回响,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是美感在艺术的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的翱翔,它与诗歌在意境的巅峰之上汇合,能够映射出艺术王国的无限风光。

听听李白高昂的吟唱:“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何等雄壮的境界!这是何等辽阔的胸怀!这不是花间月下的浅吟低唱,而是一个深陷于痛苦之中的灵魂强有力的怒吼!这种意境,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当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何其相似!

“长相思,在长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对爱情的追求,实则是李白对理想人生追求无法实现的深刻痛苦!同样,贝多芬这首名垂千古的《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也不仅仅是表现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而是作曲家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对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真诚礼赞。

      在现在一些自以为“满腹经纶”的“大家”所不齿的“媚俗”歌曲中其实也不乏诗意之美,比如周懂《枫》中的“我用力牵起没温度的双手,过往温柔,已经被时间上锁,只剩挥散不去的难过,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极光掠夺天边,北风掠过想你的容,
我把爱烧成了落叶,却换不回熟悉的那张脸”以及“在山腰间飘逸的红雨,随着北风凋零,我轻轻摇曳风铃,想唤醒被遗弃的爱情,雪花已铺满了地,深怕窗外叶已结成冰” 这些每一句都是让人融入到歌者的情感中去,每一句都不乏诗意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