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钊猷 辩证抗癌

 悦读馆 2009-12-30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题记

    无影灯下,一只大手娴熟操控着手术刀,精准命中病灶。从出生起,这把寸余分宽的柳叶刀就嵌在了他的名字里。用它清剿癌细胞,汤钊猷几乎从未失手。可最近,这位征战癌王41载的“肝癌斗士”陷入了反思,他说,需要重新审视医生手里的这把刀。

    “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只看到优点,就没办法进步。”科学的真理,至今他依然孜孜以求。

    他,24岁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在中山医院从医半个多世纪,自称为“土包子”。许多人不明白,这位100%“国产”的“土医生”,为何能在与“癌王”的较量中屡屡胜出,一次又一次改写教科书?而如今,又是怎样的胆识促使他对人类百年抗癌战略提出全新思考?

    波澜曲折的一辈子,汤钊猷爱用“两件半事”寥寥概括:一件是小肝癌研究,一件是将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切除,还有“半件”是正在进行的肝癌转移复发研究。前两件,硬是叫“癌王”摘下了“不治之症”的帽子;而今的半件事,让他逐渐意识到“刀下留情”的玄妙。

    “回顾肝癌研究的整个历程,一个‘变’字贯穿其中,无处不在,而且永无止境。”难与易,大与小,好与坏,对与错,偶然与必然……正是在不断的哲学思辩中,汤钊猷实现了一次次跨越,一步步逼退“癌王”。

   

智者——“站在高处看风景”

    “当绝大多数人气喘吁吁地爬上二层楼的时候,汤老已经在十八层楼上‘观风景’了!”弟子周俭对于恩师的“速描”乍一听很抽象;细细品,顿觉这个比方打得再形象不过了。

    肝癌的现代科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最初的大半个世纪几乎“纹丝不动”。上世纪70年代,汤钊猷走村串户,将“甲胎蛋白”从患者血液中“揪”了出来,肝癌诊断由此发生“戏剧性”变化:只要一滴血,即可由“死后诊断”变为“无症状诊断”。然而,这一飞跃却是从改变千百年来的看病方式入手。

    “那时,等病人来医院,肿瘤已长到10厘米,近半数都是黄疸、腹水或已扩散的晚期病人,即使华佗再世恐也束手无策。”眼看一个又一个生命“前门走进来,后门抬出去”,汤钊猷再也坐不住了,他要走进人群亲手“捉”病人。从“等”病人到“找”病人,仅一字之差,“治一个死一个”的肝癌即被征服了一半。

    都知道小肝癌可以长成大肝癌,但是大肝癌能不能变小呢?面对无法开刀的晚期患者,汤钊猷又一次逆向思考:“从辨证法的角度,小可变大,大也可变小。”

    1980年,一位右肝生出肿瘤的病人前来求治。因肿瘤太大,加上肝硬化,无法切除,只能做“姑息性”肝动脉结扎合并插管化疗。几个月后,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这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现象?汤钊猷抓住机会不放,带领10几位研究生投入“肝癌导向治疗”研究,终于找到了“大变小”的神奇疗法。

    “回眸汤老征战‘癌王’的历程,如同读一部脉络清晰、情节曲折的小说,引人入胜。”学生们说,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他把写在纸上的辩证法用得出神入化!”

    “汤教授无疑是有了大智慧的。”中国科协主席、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说,“老校友”的智,得益于他的审问、慎思与明辨。

    “几十年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可归纳为‘识变’与‘促变’四个字。”在多次回忆与总结中,汤钊猷脱口而出的常是这句切身体会。

    细嚼汤钊猷之“变”,病人眼中那位妙手仁心的大夫不再只是“汤医生”、学生眼中那位敏锐识变的老师不再只是“汤院士”,他,更是一位活学活用的哲学家。“小时候,父亲常跟我讲老子庄子,那时候似懂非懂。后来学矛盾论、实践论,稍微开了点窍。”汤钊猷说,毕竟不是搞哲学的,但那些道理,反复琢磨,还真是很有用。

   

勇者——从“挤进去”到“请进去”

    1978年秋,汤钊猷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首次现身国际舞台(参加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仅被安排在最后一天下午的小组会上讲了5分钟。情急之下,他不得不主动参与讨论。这个“挤进去”的发言,让世界第一次“正视”中国小肝癌研究,也领教了中国医生的勇气。

    上世纪70年代初,汤钊猷和同事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调查时,“冒险”说服一位“饭吃得下、农活做得动、无任何不适”,但甲胎蛋白呈阳性的农民兄弟“开了一刀”。手术证实,这位农民确实患了肝癌,肿块只有枣子般大小。

    肝叶切除一度被认为是肝癌手术的公认准则。可我国的肝癌病人绝大多数合并肝硬化,若对小肝癌也采取肝叶切除,病人难免死于肝功能障碍。汤钊猷大胆提出用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得到了一条教科书上从未见过的生存率曲线,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达60%

    曾经的观点认为,肝癌一旦转移复发,手术当属禁忌。利用甲胎蛋白诊断,汤钊猷抓出了大量没有症状的复发,及时实施再切除,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又提高了10%

    “小肝癌治疗的这几条现已人所共知,但在当时,都是违反教科书的。”懂得果断出击的汤钊猷从未被困难和权威吓到。他明白,教科书上的东西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尽信。“在新的条件下,有时‘正确’会变成‘错误’,而‘错误’则可能变成‘正确’,这就是辩证法。”

    汤钊猷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他所钟爱的摄影作品,一张美国外科学会名誉会员证书是极少的“例外”。作为全球最权威的外科学会授予外国学者的最高荣誉,125年里仅有67位非美籍外科医生获此殊荣,而汤钊猷则是中国大陆的唯一获奖者。只是,在这个荣誉“飞”来之前,证书的主人毫不知情。

    2005年,在美国外科学会年会上,汤钊猷率真地询问评选委员会:“你们为何要选我?”对方回答:“我们对您已经注意多年了。”当选,是迟早的事。

    世界著名肝病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前任校长鲁迪斯密德曾这样评价说:“在这一领域,无人做出比他更杰出的贡献,他是被世界公认的。他的非凡成就已经彻底改变了肝癌诊断和治疗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挽救了数万个生命。”

    从“挤进去”到“请过去”,汤钊猷几度感慨:“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提醒中国的存在。”

   

仁者——时常被伟大的东西感动

    通常,作为医生,总会自豪地说,他的手术刀曾经挽救过多少生命。而汤钊猷却说,在他手中,曾有500多个生命逝去。

    “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晚上,五分钟里死了两个病人,我用一辆推车推着两具尸体。”汤钊猷记得,当时,一进病房总是哭声不断,推车的那晚,双腿从未如此沉重。

    然而这一切,本可以与他不直接相关。很少有人知道,汤钊猷曾是一名出色的血管外科医生。1966年,他和杨东岳教授一起完成了世界首例足趾移植重建手指手术。就在这时,周恩来总理向医疗界发出攻克癌症的号召。国家的需要,病人的呻吟,让汤钊猷最终选择了半路出家。那年,他38岁。

    改行,意味着之前在血管外科领域的10年积累一夜间“归零”。整整5年,汤钊猷白天在医院看门诊、动手术,晚上直奔图书馆,查文献、看资料,直到闭馆。夫人李其松赴贵州医疗队工作的那一年,8岁的儿子脖子上挂把钥匙,口袋里放几张饭票,吃饭的时候就到手术室外等爸爸。等不到,只好自己去吃;吃完了,再等;再等不到,只好自己回家。

    汤钊猷说,40多年过去了,自己对家庭仍感内疚,但没有后悔当时的决定。

    正当大小肝癌这“两件事”告一段落的时候,院长林贵不幸得了小肝癌。汤钊猷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做了相当满意的切除手术,可病理报告像一盆冷水泼来:“癌周围的血管内充满癌栓。”果然,一年多就复发了。按照小肝癌的研究经验,汤钊猷为他做了再切除,一年后,复发再次出现……

    院长的去世,深深震动了汤钊猷:“这说明,早发现、早诊断、早切除虽大幅提高了疗效,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经过一年苦苦思索,他毅然决定全所调头,又一次从头开始,向“肝癌复发转移”的山头进发。

    “我时常被伟大的东西感动。”这些“伟大的东西”包括汤钊猷镜头里的名山大川,包括文学音乐,包括亲情友情。10多年前,夫人李其松为消除病痛、增强体质,开始游泳。汤钊猷从此当上了陪练。如今,每周两次,哪怕天寒地冻也雷打不动,二老每次都手牵手地来,慢慢地游。

    小小的“补偿”弥补不了汤钊猷心头的愧疚。65岁生日时,他曾对家人作过三项保证,一是除了搞研究,推掉一切事务;二是不开夜车;三是每周看部电影。如今,14年过去了,三项保证还是难以保证。

   

心愿——期待“中国式抗癌”

    再过一个多月,汤钊猷即将步入“八字头”人生,经他一手创立的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也已整整40年。他把张罗着庆贺的爱徒一一叫到身边,聊起心愿:“我38岁开始肝癌临床研究,至今41载。归纳起来,有喜有忧:喜者,临床上,肝癌已由‘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忧者,就人群而言,肝癌还远未被攻克。”

    “征途坎坷,曙光在望。”汤钊猷眼里从来都有曙光,只是这一次,期待更高。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学生,看病之余,还应多一点宏观思考:“现在,国内医学界热衷于肝移植、微创手术、局部消融,那些都是外国原创,我们只是拿过来用而已。”

    翻开自己的摄影小品集,汤钊猷的目光再次停留在恒山脚下的悬空寺上。“它不求大、不求金,但求独一无二,因此千年不倒。”悬空寺里的中国智慧,他不知揣摩了多少回,“特色”与“和谐”始终在心头萦绕。

    “西医只看局部,中医看整个人,二者都有缺陷,若能结合起来,那就是中国特色。”期待中的“中国式抗癌”,汤钊猷不只是嘴上说,而且已经付诸行动。这几年,治疗乙肝用的“苦参素”、具有消炎作用的“半枝莲”都被纳入驯癌药方,他还在夫人的指导下为康复病人特制了5味中药“松友饮”,甚至有外宾慕名找“汤大夫”开中药。

汤钊猷说,中西医结合不一定非得给病人开中药,最重要的是汲取中医理论的精髓和思想,学会用整体观看待病人,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对付癌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