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菱鲆纤毛虫病发病机理及中药治疗技术研究

 LXD6969 2010-02-19

大菱鲆纤毛虫病发病机理及中药治疗技术研究
 

姚志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通过研究大菱鲆纤毛虫病的发病机理,开发中药治疗大菱鲆纤毛虫病,通过完善药物组方、用药
方法、临床验证,近三年来使治疗的效率达到8o%0以上。同时。完全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和食品安全规定。
关键词 大菱鲆 纤毛虫病 发病机理 中药治疗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从欧洲
引进国内工厂化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已在山
东、河北、辽宁等环渤海地区形成大规模养殖,其
产值高达几十亿元,掀起了第四次海水养殖的高
潮。但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严重制约着此项养殖
业的发展,一个是病害,特别是大菱鲆纤毛虫病危
害较大;另一个是滥用药物造成食品安全方面的
问题。笔者依托日照及山东其他地区大菱鲆养殖
厂家进行产学研结合,从2004年至今,已做大菱
鲆病害标本200多例,初步搞清了大菱鲆纤毛虫
病的发病机理。为了无公害养殖的要求和食品安
全,着力进行中草药治疗纤毛虫病的药物开发与
治疗试验,已取得成效。几年来通过日照及胶东
半岛几十家试验结果,从2005年起有效率达
8O 以上,初步解决了大菱鲆纤毛虫病的治疗方
法,同时中草药也符合目前健康养殖的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材料的来源 由日照市及莱州、龙
口、胶南、文登、昌邑、赣榆等地养鱼厂家提供大菱
鲆病鱼标本,从幼鱼至成鱼都有,从2004年至今,
提供标本量200多个,涉及养鱼厂家40多家。
1.1.2 实验材料的制取 一般由厂家将濒死的
病鱼加海水充氧装入干净的塑料袋中送至本学院
病害学实验室,马上解剖病鱼,将患病组织切除置
于盛有无菌海水的烧杯中,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
操作,以作下一步的诊断与研究。
1.1.3 实验材料的记录 将送来的病鱼标本编
号,分别记录患病产地、患病部位、症状、时间、养
一34 一
殖环境指标及饵料,原有治疗方法等,以便为下一
步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2 实验方法
1.2.1 病鱼解剖 首先置病鱼于无菌操作间内
放于解剖盘上,将镊子、剪刀等解剖器具进行消毒
后使用,用解剖工具将患病组织取下放于盛有无
菌海水的小烧杯中,重点部位是鳃丝、肠道、脑部
及鱼鳍等部位。
1.2.2 显微镜检查 将患病组织置于显微镜(10
×10)下观察,是否有纤毛虫的存在,纤毛虫大小
几十到几百微米,瓜子状或椭圆形,快速运动,高
倍镜下(10×40)隐约可见纤毛,一般纤毛虫病在
鳃丝上表现明显,还有鱼体表面的溃疡面,另外在
患病后期也可在脑部及肠道内发现。
1.2.3 患病组织培养每个标本进行两个培养:
一个是液体培养,将患病组织置于盛有无菌海水
的烧杯中常温培养24 h以上;另一个是细菌培养
加药敏试验,从烧杯中取患病组织液涂布于培养
器上,并加药敏试验,27℃培养12~24 h(视病菌
浓度大小而定)。
1.2.4 确定细菌病种通过进一步的培养,可先
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纤毛虫,另外根据药敏讨论结
果,确定细菌病种类及治疗药物。一般来讲,纤毛
虫病的发生大多伴有细菌病的发生,通常都要进
行寄生虫与细菌两种病原的检查。
1.2.5 中草药药物的配制与实验室离体治疗试
验利用杀虫中草药的特性,参考其他配方,配制
出杀虫中草药5种配方,将离体培养的纤毛虫分
别盛人35个小烧杯中,在常温下进行5种配方的
治疗效果,共进行十轮试验,以确定其最佳配方及
药物治疗的准确性、稳定性。5种药物及其浓度
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5种药物及其浓度治疗效果
(h表示杀虫治疗时间,以虫体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动为杀
虫有效)
1.2.6 药物临床试验通过药物组方确定,直接
对养殖厂家病鱼进行治疗试验,然后反馈治疗效
果。
治疗方法如下:前两天停食
药浴:35 mg/L,每天两次,连续7次以上。
药饵:从第三天始投喂药饵,药饵浓度
5 g/kg,连续10 d以上。
1.2.7 中草药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试验 由养
殖户对施药的鱼与没施药的鱼在成品鱼出售时,
计算个体体重,以观察药物对鱼生长速度的影响。
2 结果
2.1 中药药物及浓度和治疗时间的确定
从表1中可以看出,2号药,药物有效浓度最
低为20 mg/L,而其他几种药最低浓度较高。故
选取2号药,由于药浴时间不宜太长,从表1中可
以看出,当2号药物浓度为30 mg/L时,作用时间
3 h后有效,兼顾到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问两个因
素综合考虑,选取2号药,药物浓度为30 mg/L,
药浴时问确定为3~4 h。
2.2 药物的组方
中药组方主要成份:生石膏、地黄、黄连、苦
参、板兰根、大黄、百部等。
2.3 药物对大菱鲆鱼生长的影响
采取由生产厂家对成鱼出售时的记录,计算
个体体重,对用药鱼与无用药鱼进行比较。由表
2可以看出药物对生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四户
中有三户用药组鱼反而生长快一些。
表2 药物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体重/g
2.4 临床治疗试验结果
学院病害学试验室对养殖厂家开放,很多养
殖户主动联系,请求治疗鱼病,因此有机会直接进
入临床试验,根据养殖户对治疗效果反馈进行统
计,见表3。
表3 近四年大菱鲆纤毛虫病治理效果
年度 2004年12家2005年7家2006年2家2007年9家
有效率 33.1 57.6 85 88%
2004年度有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治疗时间
短,很多客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用药1~3次效
果不明显。
2005年度,有效率提高了一点,但不很理想。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研究药物代谢改为用
药2次/d,治疗效果明显提高,2006年、2007年两
年,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本治疗方法已趋于成熟,
可以有效地治疗大菱鲆纤毛虫病,并且完全符合
无公害养殖要求及食品安全规定。
3 讨论
3.1 大菱鲆纤毛虫病的发病机理
3.1.1 纤毛虫形态特征 目前发现的纤毛虫有
几种,大小形态各异,但都属纤毛虫类。主要形态
特征:形态为瓜籽状,在显微镜高倍镜(10×40)下
可看出周身纤毛,运动,大小几十到几百微米。
3.1.2 发病部位发病初期,从鱼鳃上取一段鳃
丝置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病后期鱼脑里也可
发现大量的纤毛虫。另外,在鱼体表面的溃疡面
上也可发现有大量纤毛虫。
3.1.3 发病原因
3.1.3.1 鱼苗种质退化或者不健康:新买的鱼苗
如果体质较弱或不健康,加上换到新的水环境等
原因,易诱发纤毛虫病。
3.1.3.2 水质恶化、饵料不卫生:在养殖过程中,
一35 —
由于深水井的水质恶化,包括温度变化,水质混
浊,污染进入等原因,造成养殖环境恶化,导致纤
毛虫病发生。另外在饲养过程中,变质饵料或饵
料添加不当也容易造成纤毛虫病的发生。
3.1.3.3 滥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是诱发纤毛虫病
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养殖户缺乏基本的药理知
识,对消毒剂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搞不清楚,这种
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纤毛虫病。例如,甲醛作为消
毒剂很多养殖场在用,但是甲醛既可以杀死纤毛
虫也可以诱发纤毛虫。我们在实验室里,将纤毛
虫置于300X10 的甲醛中纤毛虫很快死亡。而
为什么在生产现场用甲醛治纤毛虫会越治越厉
害?主要原因是甲醛也可以破坏鳃丝从而更易诱
发纤毛虫寄生于腐烂的鳃丝上。
3.1.4 纤毛虫病的成因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发
现,纤毛虫主要是从鱼鳃部侵染鱼体,发病后期进
入脑部等器官。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是鱼鳃
部腐烂,而致死亡。
纤毛虫病的发病时间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二
个月,发病时间很长,目前来看,混合感染或继发
性感染导致纤毛虫病有以下几个情况:①鳃丝弧
菌感染引起的继发性纤毛虫病。②细菌性鱼病引
起的并发性纤毛虫病。③掺入含有大量纤毛虫的
自然海水(这种情况极少)。
3.2 大菱鲆纤毛虫病的中药治疗
3.2.1 中药治疗纤毛虫病符合要求 符合近年
来关于无公害养殖要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这也
是水产疾病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
3.2.2 用药必须达到最低疗程要求 在中药治
疗纤毛病的过程中,2004年、2005年两年,由于疗
程不够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目前来看,最低疗程要
药浴7次,重症要药浴10~14次,最后还要投喂
药饵10 d以上巩固疗效。
3.2.3 中药治疗后生长率加快 据养殖户王文
良观察,中药治疗的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要快,大
概能增加10 ~20 。具体原因有待探索。
3.2.4 治疗无效的可能性
3.2.4.1 患病后期:病人膏肓,自身抵抗力下降,
难以治愈。
3.2.4.2 纤毛虫侵入脑部及内脏:药物难以作
用,很难治疗。
3.2.4.3 病毒引起:继发性纤毛虫病无法治疗。
3.3 大菱鲆纤毛虫病难治的原因
多为继发性感染或混合感染,因此治疗中必
须标本兼治,既要治疗细菌病又要治疗纤毛虫病,
这样才能达到效果,单纯利用消毒剂,如甲醛治疗
纤毛虫病会越治越厉害。中药复合治疗纤毛虫病
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3姚志刚.大菱鲆纤毛虫病的防治方法.科学养鱼,2004(II)z
49
[23盂庆显.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收稿日期:2008一O5—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