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的运用——何赛萍老师讲座整理稿

 昨非今是 2010-03-02

经方的运用——何赛萍老师讲座整理稿 

前言: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的讲座,今天我们的讲座请到了何赛萍老师,何赛萍老师对伤寒论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对经方也有非常独到的心得体会,临床上经常运用经方治疗疾病,在她的伤寒课上,我们常常听她讲述她运用经方的医案,下面就有请何老师为我们讲一下她在临床上对经方的运用,大家欢迎。(根据何老师讲座整理,二三部分因为没有录音的关系有些缺失,请大家谅解,欢迎补充)

    同学们晚上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交流。经方的运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时也是很难的事,我跟研究生上课的话题就是经方的运用。(要说这个话题),首先应该建立在学过经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讲经方的运用。对经方的理解,各个医家都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汉代以前的医方,有的说是四大经典,那么我们现在(认为)什么叫经方,张仲景的方就是经方,也就是伤寒金匮的方就是经方。说实在的,伤寒金匮的方在临床上要用得好,是有一定的诀窍的,并不是我拿到一张方都能用,那么我下面就按照(方证相应、合方应用、加减变化)这三个提纲进行展开。

一.方证相应(方证对应)

    如何来理解方证对应?我们说过,伤寒论也好,金匮要略也好,都成书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1800年前的书要来指导当今临床,时代遥远。如果像现代医学一样,什么药治疗什么病,这样运用的话,那么中药已经全部淘汰掉了。伤寒论为什么经过这么长时间还被大家应用,特别是伤寒方、金匮要略方,关键的就是方证相应。也就是说,只要有相对应的这个证,就可以用这个方。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小柴胡汤,是伤寒里少阳病的主方,作用是和解少阳,但是现在临床运用完全已经超越了少阳病的范畴,比如我们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胃肠道的疾病,治疗肝胆系统的疾病。我在临床上看的是妇科为主的,我更多的是用来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为什么小柴胡汤能够治疗这么多疾病,关键最大的原因就是方证相应。书上讲小柴胡汤病机:半表半里,枢机不利,但是我上课的时候总结出来了,“郁、热、虚”,那么不管什么病只要把握了这个“郁热虚”,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

    病案一,有个病人,每到经前,都会性格暴躁,易和人吵架,同事、领导,甚至丈夫儿子都怕她,于是每次到这个时候更加不舒服,甚至有些神经过敏,很明显这种病人就是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根据脉象病机,我们就采用了小柴胡汤。当然,在这里舒肝解郁的药是不够的,只有一味柴胡,还需要加减,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再讲。为什么我们要用小柴胡汤?就是方证对应,这个病人的特点是郁,还有个特点是热,从我们问诊的过程中知道,她经常出现口苦,咽干,这和我们少阳病的提纲证相吻合;有时会觉得一种莫名其妙的烦躁,无名之火困扰。因此认为,她不但有郁还有热,再看舌苔,舌淡苔白,又具备了虚,所以根据她郁热虚的特点,选用了小柴胡汤,这就是方证相应。

    方证相应使经方有了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临床上常见的失眠,现代医学来讲,就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失调,也就是过度的兴奋,但是我们中医治疗就不一样了。

    病案二,有个病人失眠,甚至彻夜难眠,看过很多专家,凡是能够重镇,安神的药全部用上去了,什么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养心安神的药全部用上了,还是没效果。来看病时,样子闷闷不乐,脉弦细,面色萎黄,精神恍惚,我就想到有句话叫“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常有余”,就想到一张很有名的方,是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这张方大家知道,有疏肝、活血、柔血、补血等药,又有健脾药茯苓甘草,我就用酸枣仁汤给他治疗,但是里面的茯苓我用了陈茯苓,就是用朱砂拌的。一个礼拜后来复诊,已经能睡着了,虽然时间不长,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这就说明方和证找到了对应点,那么轻易就不能随意改动。因为病人感觉到睡不着心里很烦,一烦就想上厕所,就在原方基础上加了几味重镇安神药。就这样把几十年的失眠治好了。

    我们说病有很多证组成,证是千年不变的,比如说肝郁,肝血不足,肝气不舒,可能现在在我这个病里面出现,若干年后可能会在那个病里面出现,但是这个证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中医讲辩证,这个证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伤寒论金匮方,是1800年以前的,那个时候的病和现在绝对是不一样的,把以前的方用到现在为什么有效?关键是把握证,对此我们的老前辈应任秋等人都有很高的评价,就是“有是证用是方”。例如麻黄汤,如果死背方剂书上,用于伤寒表实证,也是用于外感风寒证,临床上是没有机会运用的,但事实上麻黄汤临床上用的几率是很高的,我们关键要把握两个字“表闭”,“表郁”。不管什么病,内伤杂病也好,皮肤病也好,只要具备表闭了,都可以应用麻黄汤。最典型,麻黄汤用于治疗荨麻疹,荨麻疹现代医学认为病因很复杂,主要是过敏引起的,中医治疗如何把握呢?一个就是闭,没有汗,一个就是脉紧,无汗脉紧,至于发热恶寒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关键还是腠理致密,脉紧无汗。对于荨麻疹,什么时候用呢?就是刚出出来,风吹就发,过一段时间就会瘪下去了,这种情况我们首选麻黄汤,效果相当好。还有桂枝汤,按照我们方剂来讲也是治疗伤寒表实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感风寒,桂枝汤麻黄汤都不能用的,但是临床上桂枝汤的应用是相当多的,已经完全超越了张仲景营卫不调的范畴,有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有治疗脾胃疾病。我临床上体会,桂枝汤关键用药就是桂枝和芍药配伍,如何来调配两味药,也就决定了治疗中心,其实张仲景也讲了很多,比如桂枝大于芍药,可以平冲降逆,就是桂枝加桂汤,芍药大于桂枝,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脾虚腹痛,小建中汤也是桂枝汤的变法,从中可以看出,芍药如果大于桂枝,这张方的中心就变成治肝了,往往一些肝气不舒的疾病,其实桂枝汤的效果很好,内经有句话说“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芍药所谓缓急止痛,就是缓肝急,止腹痛,所以桂枝汤临床上就可以用于肝犯脾胃引起的腹痛,这样经方就用活了,就扩大了经方的范围。那么如果桂枝的剂量大,这张方的重心就又变成辛温了,如果桂枝剂量很大,再加重甘草的剂量,就变成了一张辛甘通阳的方,对于阳气不宣,水湿内停,效果就很好,临床上治疗很多疾病,比如说脂肪肝,肥胖的病人也会用桂枝汤,但是要有所变化的,关键是要抓住辛温通阳,阳气不宣,会产生很多疾病。

    这就是方证相应的问题。临床上三个问题是不可能分开的,要相互会通。所以要用经方,第一步就是要方证相应,中医最大的一个治病原则就是审因论治,这个因就涉及到病机相吻合,我们运用伤寒方,只要病机和方的病机相合就可以运用,这样就把伤寒论的方用活了。比如泻心汤,几个泻心汤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慢性胃炎,当然慢性胃炎很多方都能治疗,黄连汤,泻心汤,甚至我们后世的香砂六君子汤也能治疗,但是我们说泻心汤能够治疗胃热脾寒的慢性胃炎,这就是方证对应。什么叫胃热脾寒?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会遇见的,一个脾胃病,一看舌头很红,舌苔是薄黄苔,病人主述嗳气,甚至嗳出来的都是一股热气,与人讲话嘴巴里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典型的胃热证,但是一按他的脉,又是弱的,再问,大便又是溏薄的,这就是典型的胃热脾虚证,那么我们的治疗就不能用清胃火的方法,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的一个很好的应用,就是要辛开苦降,这样就把经方用活了,这就是辨证,把慢性胃炎的寒热错杂和半夏泻心汤所主的病机寒热错杂吻合起来,这就是方证相应。还有一个方证相应,就是通过经脉,其实临床上经脉也是一个辩证的关键,我们学过伤寒论的同学都知道,伤寒论是六经辨证,而且是外感病的辨证,那么六经辨证如何来指导临床,如何做到方证相应,这个问题我们有的老师都不太理解,甚至认为六经辨证没有用,现在外感病很少能见到了,但是大家要知道,六经辨证在临床上应用,关键是要掌握经脉循行的部位。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比如说面部的疾病,面部和阳明经有关,面部的疾病就可以从阳明经来治,当然这个阳明还包括胃家实和胃家虚,不要认为面部的疾病全部是阳明热证,我有一篇论文,半夏泻心汤治疗面部痤疮,半夏泻心汤病机是脾胃,寒热错杂,怎么面部也用半夏泻心汤呢?这个方证相应怎么相应呢?关键在于面部痤疮就发于阳明胃经所循行部位,其实是胃热的一种表现。大家要注意,中医难在哪里,就是胃的疾病不是真正在胃,脾的疾病不是真正在脾,我们讲的肝就是讲肝经的病变,讲的是中医肝,病人往往和自己的肝联系在一起了,这就导致概念上的混淆。回过头说为什么面部痤疮用半夏泻心汤,其实痤疮就是热的反应,痤疮不可能是寒的,但是我们有些痤疮的病人,大便是溏薄的,舌苔又是淡的,这就是典型的寒热错杂,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半夏泻心汤用下去就有效果。这就是方证相应。

二.合方应用

    我上伤寒论,常向大家灌输这个思想,药物多的方子,应用范围就小。往往这种方子,都是多代医家的经验总结,但是这些方都是有起源的,一张承气汤,在吴鞠通手上化裁出7张方,就是应用了这个合方应用,因此同学们应当树立一种合方应用的理念。

    病案三,有一个病人,头痛得厉害,甚至是想撞墙,头顶,前额,后部,太阳穴都痛,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合白虎汤,阳明少阳厥阴都顾及到了,这里要把握一点,口气重,舌红苔白腻,大便溏,太阳穴特别痛,恶心想吐,但常吐清水痰涎,这就是又有胃热,又有脾寒。

    合方运用得好,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比如老年人阴道炎,不是气虚就是阴虚,总的治疗要清热利水,气虚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合八正散,阴虚的话猪苓汤就可以用。在伤寒论中也有合方运用的先例,比如麻桂各半汤,桂二麻一汤等,后世那就更多了。又比如大三阳的病人,治疗就要补气加清热利湿,补中益气汤合茵陈蒿汤就很好用。

    病案四,病人满脸痘痘,口气很重,舌红苔黄腻,就会问病人有没有生过肝炎,说是大三阳带菌者,为什么呢,就看到这个病人湿热很重,就用五苓散合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后来舌红苔黄腻消失了,痘痘也随之消失了,说话口气也没了,现在湿热症状减轻,做肝功能说DNA复制下降,那么就以补气为主,像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就可以用上去,把清湿热的药减轻。

三.加减变化

我们用方时,先要明确一张方有多少配伍层次,这才是决定加减变化的根本。比如说四逆散,四味药就代表了四个层次。柴胡是疏肝的,芍药是养阴的,枳实是理气的,甘草是健脾的。在临床上,明确层次,才可以加减变化,加减变化来源于层次。比如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里是治疗发黄初有表证,但是水气内停也可以应用,在这里,麻黄宣肺,连翘清热,赤小豆利水。还可以治疗痤疮,关键在于肺闭有热。有人用这张方治疗风水水肿,我认为这时应加重麻黄,赤小豆比例,加强利水,宣肺。治痤疮,用连翘清热,还可以加苦参,用麻黄宣肺,还可以加蝉衣。

加减是我治病的主旋律,但我们前面也说了,这三个方面再临床上是不可分的。比如说用白虎汤,如果按照伤寒论原文,是不可能遇到的,但这里就要把握病机“胃热脾寒”,里面石膏知母清胃热,甘草粳米补胃虚,但是与泻心汤的胃热脾寒不一样,就是燥与火的不同,胃中燥热,只可以用石膏知母,胃中有火,用连芩。所以同一个胃热脾寒,就有白虎汤和泻心汤的不同。糖尿病病人也用白虎汤,就要加减了,这里有两个原则,清胃热,养脾气,一般这种胃热,往往还有阴虚,可以用蒲公英,玉竹,甚至可以加沙参麦冬。这里要注意,伤寒论中米,姜,酒不要小看,十分重要,比如炙甘草汤,仲景原方用八升水七升酒,其复脉作用主要就是用酒和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燥热的人,比如复发性的口唇炎,口唇干,经常发炎。唇也是脾胃的外候,我认为,这也是胃热脾寒。泻黄散也是针对胃热脾寒的,与白虎汤一样,但是不用米,而用甘寒养胃,这张方里,苦寒清胃,甘寒养胃,辛开苦降,切合是叶天士提出来的胃热三法。比如,病人口气重,面色黯,大便干,当然可以用白虎汤加减。但临床上多是寒热错杂,不可能那么单纯的,比如说鼻窦炎,就是在眉棱骨这里痛,这是阳明经循行部位,有些人一感冒就痛,这时就可以用白虎汤合宣肺的药。又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外感的,这里关键是把握阳虚,我认为,阳代表一种功能,功能低下的,都可以看成是阳虚。这种人一旦感冒,就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上要把握阳虚的部位,如心阳虚,加桂枝甘草通阳。也可以用在荨麻疹,特别是慢性的,西医说是免疫系统低下,我认为这是卫阳不足,所以可以合玉屏风散。

     把握了这三点,把仲景113方活用了,我认为在临床上就可以了,完全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