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一)

 yanfeixin 2010-03-31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

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以小见大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感情基调: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感伤,叹惋、忧愤、赞扬)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再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二、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         ,押的韵是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并与下文的      字前后呼应。

  2)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词①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九、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水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判别情景也密切相关,响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听“人已远”

 

 

2)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怎样的感情?

 

 

 3)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十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十二、《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第一句的“独”和“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第二句中的“长啸”与岳飞《满江红》中的“仰天长啸”的“长啸”意思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3、诗中写的是月夜幽林,作者是怎样写幽林的?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十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曾 巩)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⑴谁在“计程”?谁“今日到梁州”?

 

 

  ⑵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十六、《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十二、《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本诗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2、本诗蕴含什么样的哲理?

                                                                                 

3、“出”字好在那里?

 

二十三.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二十四、读下面的诗,完成(1)(2)两个小题。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二十五、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二十六、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十七、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三十、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人用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

1、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4  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

 

5、(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 a
  
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6、(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并与下文的雪字前后呼应。
  
2 答:早春。根据尾句中经冬一词可推断
  
3  答: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7
、(1   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8 l  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答: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9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10、(2   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3   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11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12
1 答:深深地孤独和不尽的幽怨

2、答:王诗中的长啸是长吟,岳飞词中的长啸是长叹。

3、答案:以动衬静,用弹琴、长啸衬托环境的幽静。

13、(1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仅写思乡或思念亲人之情不得分)
  
2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14
、(1)喜悦、赞赏;贬斥、嘲讽。
  
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1分,后者用了拟人1分。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妙不给分)
15
  答: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答: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16、【答案】、C    2)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3、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17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18
、(1)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9
、答: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20
  答: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   答: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第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21、答: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用了渲染手法。诗中用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   答: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221托物寓意。

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3“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

23、(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2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4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5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26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27 三、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2、整首诗歌 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28、、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字好--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字好--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9、(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准确、形象。运用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