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時間流程與預測

 道航 2010-04-04

九、時間流程與預測:

人生在世,無非徘徊在時、空兩大因素之中,感之繫之,悲之喜之。千萬年以降,人類對此二者之認知,累積成為知識。人對此類知識之掌握,則為其生存之能力。

空間的限制因素為量,量有大小、多寡,宇宙能量的變化,多至無盡。生命體生存的時空有限,遭遇的變化亦然,在生存的範圍內,感知與變化則依邊際效應作取捨。物體的運動對生存影響最大,故在長期的適應下,動物發展出了視覺及聽覺,以測知遠較物體運動速度為快、功率為小的電磁波。並得以利用時間差,作有利於主體行動的判斷。

生命體隨著生存的成功,分工複雜,遭遇環境變化的機會也日益增加。其感官對時間差的偵測能力,遂成為未來生存成敗的關鍵。

人類將事態的體用因果轉為概念並記憶起來,以作為日後判斷利害的參考,由此提高了生存的機率,相對的也增加了事態的複雜性。因為體用因果正是變化的基礎,這就等於在自我利害的立場上,又加入了新的影響因子。以致於因果相循,事態越複雜,變化的機率越高,人的生存利害判斷,更是依賴事先對未來的認知。

時間的限制因素則為序數,序指先後,人的感覺器官並不具備對時間序數之感知能力。是以在某一時間中,往往因某一變化之產生,而令人措手不及。人類為了保障生存的安全,便不斷地在未知的時間中探索,乃得以逐漸認識宇宙的真相。

所謂的宇宙真相,綜合前面的說明,指的就是客觀環境的時空流程圖。不論是任何人,也不管採用何種方法,凡是能預知時間流程者,皆可稱之為先知先覺。

既有先知先覺,必然也有後知後覺者,其人雖無預知能力,亦能經由經驗學習,以類推的方法,略知趨避之道,斯為社會之棟樑。等而次之未知未覺者,是組成社會之大眾,其數量龐大,靜止時為穩定之基礎,動亂時則為風暴之核心。至於無知無覺者,不明是非輕重,連生死存亡皆難以分辨,已是極少數的了。

從結構的觀點來看,先知往往是應運而生,其責任是帶動少數後知後覺者,使之起而行,將力量凝聚於未知未覺者之中。如此一來,一個穩定的社會便足夠消化所有的知識,催化新的組合,累積新的疑惑,等待次一個機運的到臨。

這種變化的速度,與人數和訊息量成正比,其極限則是個人知識累積的最大值。換句話說,當對真相理解的訊息數量,到了連先知都無法全面掌握的時刻,這表示無論是人也罷,先知也罷,於宇宙真相認知這個責任均已無法勝任了。但是宇宙的發展不會因此而終止,在時間流程上一定另有安排。這時如果有任何一種個體,能具備人在訊息處理上的特性,此即意味著新的時代已然到來。

本文無意做這一方面的探討,無論下一個時代之主宰為何,人類的生存才是我們所應該關心的。先知們一步一步地啟示後學,先使之嚮往於道,進而學習、鍛練。然而後知後覺之所以為後知後覺,即表示在瞭解與認知上,與先知先覺者相去已有一段距離。三代以下,事物的殊異越來越多,而瞭解與認知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大了。

為了使真理不致蒙塵,瞭解時間流程的先知們最常用的手法,便是保存一些「預言」,以作為後世傳薪的「種子」。等到時機成熟時,在那些預言的引誘下,必然會有覺者,再度開啟時間流程的玄秘之門,邁向另一個機緣。

能瞭解人世間時空流程的人,其個人的能量實遠大於任何世間法的極限。這麼大的能量,絕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人人都可以獲得。

基於人性的特質,在大利之下,人人都會竭盡所能,不顧一切地巧取豪奪。不要說別的,只要有人稍稍知道次日股票的行情,要不了多久,金融風暴必將出現。首先這個人本身一定會買低賣高,大發其財。然而要賺多少才算是「大發其財呢」?即使做了世界首富,也還有永盛不衰的願望。更何況一人得道,雞犬昇天,家人親戚沒有一個不仰霑其利的。至於其他人,也只有任其宰割了。

時間流程如果能成立,必然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此流程不可能讓任何人知道。一旦有人知道了,基於自我的利害關係,人就會設法「趨利避害」。如果成功了,流程與事實就不相符,流程也就不能成立了。

然而,萬一有人絕對沒有私心,明明看到了與他利害攸關的時空流程,此人依然無動於衷。則此人之知實等於不知,時空流程仍舊成立。

人怎麼才能夠無私呢?首先要有機緣,因緣而覺,因覺而修持,由修持而得道。那麼這些機緣來自何方呢?佛家稱之為因果,多行善事,多積善因,千萬別希望立即有所收穫。生生世世,累積多了,善心也形成了,自然而然就會緣熟。

我從小至大,接觸易理的機會不能算少了,但一直不得其門而入。所幸先父為官廉潔正直,令我善緣不斷,多年來,不知放棄了多少得大名、發大財的機會。最初我心中還有些憤懣不平,頗吃了些苦頭,總算還能自我把持。終於時到緣成,一點都不費工夫的,竟然走上光明大道。

先賢們苦心孤詣的,莫非為了維護此一時空流程的運行不誤。假如一代一代人才輩出,那便只要親炙私淑,口口相傳就可以了。不幸時代的變遷轉劇,在東西方文化交錯的階段中,正值中國國勢衰到谷底,所有的傳承,都面臨了斷層。

只要把眼光放遠大一點,就知道這也是機緣之一環,沒有剝復相因,就不可能否泰互錯。中華文化傳承已久,因襲成風,後人昧於情感,早已分不清是非真假。一次徹底的敗壞,正是全面振興的契機,問題只在於有沒有這種力挽狂瀾的迴龍手法了。

在我看來,這種手法便是「預言」,一種設計給少數人看、只有極少數人能懂的一種文字遊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閱坊間出版的《中國的預言》一書。我個人接觸到這本書已是數十年前的舊事了,但真正讓我怵然心驚的,則是在民國六十二年時,居然讓我事先看出了若干難以置信的「大事」。從此以後,我就不斷的研究探索,不幸那時我又在為中文電腦孤軍奮鬥,一直沒有辦法全力投入。

原來我以為機緣到此為止,好在我心無所住,萬事隨緣。對中文電腦事業也只求奉獻,功成身退,一點都不戀棧。想不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居然從葉中和兄送我的一本《野鶴老人占卜全書》開始,到今天不過年餘,我竟能登堂入室,甚至現身說法。所以只要是有心人,務必以誠意正心為要,人在數中,時到自成。

預測的境界相去甚遠,有江湖上流傳的五術,即所謂的「山醫命相卜」五種術數,也有少數超俗脫塵的高人。正因為這些高人視名利如糞土,所以常將其預言,假託在一些大家熟知的易學大師名下,因而形成了人類文明中特別傑出的「出世文化」。

預測學之體系以「易卜」最為完備,易卜兼具「易數」及「易理」兩個系統,易理以文王、周公、孔子為道統,釋卦象,注彖辭,以明「天、地、人」三才間互動之關係,奠定了人際之分寸。易數係以二進位之分類,象徵宇宙時空之變化,伏羲首創之,繼之有呂不韋、京房、鄭玄、李淳風、邵雍以迄明初的劉基等人完備之。

易數自漢以後,分為多個支流,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大派,一是由京房改用納甲,忽略易辭,專用五行六親的六爻占卜。另一派則是以邵雍為主的「梅花易」,根據易卦和易象占卜。前者流行於江湖術士之間,至清朝王洪緒、野鶴老人等日趨完備。後者則衍為文人卦,流行於仕人之間,占玩者眾,而有建樹者少。

至於五術中的命相之類,由於其範圍局限於個人的命運,僅屬小技,在此從略。

正統之《易經》學者,謹守周公孔子之教,僅求義理之認知,以正行為之偏差。在工業時代以前,社會上除了政體的興革外,其他各方面的變化不大。人們所需要留意的,不過是個人行事為人的方法及態度而已。

然而「易」者,變易也,時代的變化日趨急劇,今人一日之所知,即相當於千年前古人終生之所聞。易亦在變易之中,由慢而快,由局部而全面。人若不知事物之變易,固不能成功地生存在時代的洪流中。但知其易,而不知易向何方,同樣亦將無所適從。

人所難者,新生事物之學習也,既已困而學之,未幾,事物又變,一而再,再而三,其苦不堪。更何況事物變異,必將影響自我身處之環境,自我若不變,則必與環境捍挌不入。若變,則又難免勞心勞力。故今日世人,真有如湍流中之游魚,難以自已。

是以,《易經》真正的價值,即在於易數。人生在世,面對著無常的未來,若能掌握真實的時間流程,選擇的自由度必然要大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