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与去火

 舞动的紫百合 2010-04-04

上火与去火

  中医学所称病理之火,常见者如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以食疗方法祛火,常收到独特疗效。介绍几种祛火食疗方法。

 
  引发"上火"的因素:
  1.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
  2.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
  3.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
  4.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
  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
  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又按脏腑开窍:
  把目赤肿痛称"肝火"
  鼻扇气喘称"肺火"
  口舌生疮称"心火"。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调理全身以治本;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

 

  心火:心烦,口渴,面赤,胸内闷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可用莲子30克,栀子(布包)15克,加冰糖适量水煮,吃莲子喝汤。

 

  肝火: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头眩面热,烦躁易怒,睡眠不按等。可用猪肝一具,菊花30克,决明子15克(用布包),共放沙锅内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肺火:咳嗽,痰稠色黄,咽痛鼻燥,口渴欲饮。可用梨两个(销皮切块),荸荠10个,川贝母10克(捣碎)百合20克。共放沙锅内慢火炖半个小时,加蜂蜜适量服食。

 

  胃火:胃中灼热,烦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等。可用石膏粉30克加水适量煎煮,然后过滤去渣,取其药液,再加入梗迷,绿豆各适量,煮粥食之。

 

  肾火: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软,多梦遗精。可用猪肾(猪腰子)一对,杞果30克,山萸肉15克,山药30克,共放沙锅内煮至猪肾熟,食肾喝汤。

 

  引用二:

  生理失调易“上火”
    “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由于秋季早晚温差较大,人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

    通常,人们在“上火”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发病后则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而严重的口疮、咽喉肿痛等症状会影响人体的正常饮食,一些爱美的女士脸上也会因“火气”比较大,长出红红且发痛的痘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生活规律多吃蔬菜水果

    专家建议,要避免“上火”,首先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定量进餐,不为赶时间放弃一顿,也不为一席佳肴而暴饮暴食。安排各种活动需适当而有节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

    其次,多吃“清火”食物,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萝卜对补充人体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可以口服各类清凉冲剂,如夏桑菊冲剂、金菊冲剂等对“清火”也很有效。

    在“上火”期间,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烟和熬夜,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多喝水,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火”药物。如果“上火”症状比较明显,一周以上还没有好转,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专家特别提醒市民,不要自己随意服用一些“清火”药物,因为有可能服用过度而适得其反。当然,调整自己的情绪也非常重要。焦躁的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另外,如果出现口腔溃疡,病情比较严重且一周以上不见好转的,应当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因为口腔溃疡并不一定是由于“火气大”的缘故,可能是口腔溃疡病原被病毒感染,也可能和激素以及遗传有关。口腔溃疡也被认为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出现口腔溃疡时,患者若同时感到身体疲乏,就应检查自己营养摄入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够,并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疗清火方

    如果发现上火了,要赶快采取“清火”措施,下面几种食疗清火法可供参考。

    喉干嗓哑:饮淡盐水、饮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疼痛、用一匙酱油漱口,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

    口长水泡:切几片生姜入口细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生嚼1-2瓣大蒜或蒜叶,水泡便可渐渐消失。

    咳嗽有痰:

    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可治清晨多痰。生姜1块切碎,鸡蛋1个,香油少许。像煎荷包蛋一样,把姜和蛋一起用香油煎熟,趁热吃下,每日2次。

    口干舌燥:

    百合杏仁枇杷粥:鸭梨20克、杏仁12克、百合15克、枇杷果20克、粳米50克、蜂蜜少许。把洗净的百合、杏仁和粳米用大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一直煮到米粒开始膨胀,米水融合,柔腻如一时再换小火。接着开始准备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然后放入枇杷丁,稍稍搅拌,再放入梨丁,再一边搅拌一边熬。等到粥熬好后,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温度稍凉,再加点蜂蜜即可服用。

 

  引用三:

  有些人夏季易出现口苦、目赤、头眩、尿少等“上火”现象,甚至会有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干燥、口舌糜烂、大便干结等症状。有些食疗方法可以退火去燥,不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试服。

  一、红枣粥。用红枣,大米各适量煮粥吃,可除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血丝、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口干咽痛、声音嘶哑、舌红嫩的脏火。
  二、麻黄石膏粥。用料为麻黄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石膏加水先煎20至30分钟,下麻黄再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至7天,可消热宣肺,化痰平喘。麻黄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病毒的作用。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是中医温热疾病的常用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不退、大热烦渴有较好疗效。

  三、柴黄粥。用料为柴胡、黄芪各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柴芪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至7天,可清热解毒,泻火解肌。柴胡有和解退热之功,黄芪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且两者均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服食,对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有明显疗效。

  四、蒲公英粥。用料为蒲公英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蒲公英洗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蒲公英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可用于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

  五、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杭菊花6克(布包),再煮约10分钟即成。能清热解暑,醒脑提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