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林学步(第四讲)

 自然轩 2010-04-10
们昨天说了“联内用对”,所谓的“对”,就是平仄相对的意思。两个律句之间平仄形式相对,即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一联中的下句必须跟上句相对,即第一句跟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跟第六句,第七句跟第八句之间必须是“对”的关系,这就是“联内用对”的含义 我们看看下面这几首诗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这首诗有几联呢? (答)两联 ,四个律句。 这首五言律绝,由四个律句组成。 (1)山中相送罢 (2)日暮掩柴扉 (3)春草年年绿 (4)王孙归不归 符合格律的诗句叫律句,这四句都符合。其中“(1)山中相送罢”和“(2)日暮掩柴扉”组成一联, “(3)春草年年绿”和“(4)王孙归不归”组成一联,共两联。“(1)山中相送罢”和“(2)日暮掩柴扉”是联内的两个律句,根据联内的下句必须跟联内上句平仄相对的原则,“山中相送罢”,平起仄收式,千万记住,偶句是要用“平”收的,而且一韵到底。下句就应该是“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 我们看看下句是不是这种句式呢?“日暮掩柴扉”,是不是啊???(答:是的) “春草年年绿”这句是什么句式呢?(答)仄起仄收式。 那这一联的下句是应该用什么句式啊?(答)平起平收式 王孙归不归--平平(仄)仄平,那这句符不符合啊???(答)符合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国”入声字) 起句仄起仄收式,联内的下句?(答)应是平起平收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为一联,是这首律绝的首联。 “愿君多采撷”是平起平仄式 ,那下句就应该仄起平收,与“此物最相思”是一联,是这首律绝的尾联。 现在知道联内用对的道理了吗?就是一联内要平仄相对。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看看这首五言律绝的两联(首联和尾联) 律绝由四个律句组成,分两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是尾联。 五律(五言律诗)和七律由八个律句组成,分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 这是首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尾联。是仄起仄收式。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故国”一句与“深宫”一句是首联;“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是尾联;仄起仄收式。 奇句用仄啊,偶句用平(韵)除第一句可平可仄。 所谓的“对”,就是平仄相对的意思 ,两个律句之间平仄形式相对,即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 ,一联中的下句必须跟上句相对, 即第一句跟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跟第六句 、第七句跟第八句 之间必须是“对”的关系 ,这就是“联内用对”的含义。 联间用“粘” ,粘就是粘连粘接的意思 ,两个律句之间平仄形式相同,即二、四、六字平仄相同 ,称为“粘”。每一联的上句必须跟上意联的下句相粘,即第三句和第二句、第五句和第四句 、第七句和第六句, 必须是相粘的关系 ,这就是“联间用粘”的含义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你看看这首诗,是不是这样??? 要读出来,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的读。“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你自己分析一下“对”和“粘”,体会一下,每一联的上句必须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这是这首绝句的首联,它们是平仄相对的。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这首绝句的尾联,它们的平仄也是相对的。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这是上一联。“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下一联。“白头宫女在”,这是一联的上句,它必须跟上一联的下句,也就是“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这一联的下句是“宫花寂寞红”相粘。 联与联之间相粘,联内相对,除第一句可用可不用韵外,下面的句子,奇句用仄收尾,偶句用平收尾而且一韵到底,也就是一首律绝或律诗里面,除起句可用可不用韵外一联中的上句用仄收,下句用平收而且一韵到底,且联内用对,联间用粘。 那么根据“联间相粘,奇句仄起”的原理,这句应该就是平起仄收了。自己再看看下面两首,好好体会一下。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奇句仄起,起句任选 联间用对,联间用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这是首联,平仄相对的。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也是奇句仄收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一,入声字,节,入声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首联)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颔联)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颈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尾联) 律诗,长点,更能体会学过的东西。 海上生明月,(对)天涯共此时。(粘) 情人怨遥夜,(对)竟夕起相思。(粘) 灭烛怜光满,(对)披衣觉露滋。(粘) 不堪盈手赠,(对)还寝梦佳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这是变体,以后会说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也是一种变体。“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在宋人的诗中经常见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我跟你讲过律诗颔联跟颈联一般要对仗,是吧?你看这首,对仗的是哪两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吧? 这是律诗的变体,以后会说的。那是变体,以后会说,先记住正体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我们看看之前的一首五绝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你看,一般律绝是不要求对仗的,而这首首联对仗了,还很工整呢,“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更有趣,起句用了变体,尾联对仗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由于古代读音跟现代有时不样,所以我们读它的时候,根据这些原则,读起来就不一样了,我们搞不清是平还是仄,就根据上下律句,就能读准确了,越说越远了,相关的知识以后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