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了解知识不如了解人心

 水煮魚 2010-04-10

于丹:了解知识不如了解人心(图)

发布者:格格巫 时间:2009-10-28 00:13:57 来源:新快报 收藏】[0]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发起话题
    核心提示:”  于丹说,家长以高考可以作为特长生能加分作为孩子学习的目的。”  于丹认为,“勿固勿我”,就是学会了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继而最后打破自己。”于丹表示,“我们今天的大众,往往是不要超越规矩,但梦想却没有了;而能够特立独行的,却又经常伤害别人。

  于丹在佛山“名家讲堂”畅谈人生感悟

  新快报见习记者 梁茵 文/图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为佛山市移动手机用户带来了“名家讲堂”,和听众分享读书心得:“阅读经典有助于心灵的成长。它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为内心困惑者雪中送炭。”在这场名为《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的讲座上,于丹教授围绕孔子思想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及自身的感悟作了分析,对比并探寻现代社会中人们应有的生活理念及思路。

  十五志于学:不能让局变小

  每一个阶段都有成长的标志。例如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知道自己要立志于学习。于丹说:“孔子是十五岁,而当今的孩子似乎四五岁就开始学了。”她谈到如今儿童教育的弊端,在于许多孩子的心灵淹没在了家长布置的各种各样的课程上,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背诗词、跳芭蕾、学钢琴,现在家长的观念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是为什么而学?”

  于丹说,家长以高考可以作为特长生能加分作为孩子学习的目的。“就像在招一个瓦匠工、技术工,都没有那颗心在,学了之后还能快乐吗?”于丹认为,当今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严重问题。

  她认为,年轻人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局太小,于是产生局限,影响未来的发展。志向同心,源自于心才叫愿望。只有信任心灵,才能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对内心忠诚。“要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失去梦想,才是志于学的标志。”

  三十而立:学会拒绝是品质的开始

  内立其心、外立其身。于丹认为,三十而立的一个标准是学会用减法。“上天给了你许多东西,你要开始知道哪些是噪音,哪些钱是不需要挣的,知道有些朋友是不需要交往的。”

  三十岁后,可以优雅而坚决地说“不”。因为,学会了拒绝才是生活品质的开始,立才有了一套清晰的标准。同时,一个生命应该是有变化的,不能过分拘泥、僵死。她断定:“这个时代应该选择做‘圣之时者’,孔子便是这样的一种人,是适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进步的人。”

  四十不惑:知人是最大的智慧

  如果说三十岁要建立一种外在的立和行动的标志,那么四十岁要解决内心的迷惑。“孔子说四十不惑,是因为在小农经济中,人们四十岁就快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在今天,人到四十方始惑。今天的人特别需要解决内心的迷惑。”于丹表示。

  “当世界有太多的选择,或此或彼压在心上,所以感到迷惑。若把心加大,用智慧加大心,就不会迷惑。”于丹说,“智是知人,了解人心就叫智慧。”

  如何才能了解人心?于丹通过神医扁鹊的故事进行阐释:“很多人问扁鹊:为什么你两个哥哥都是学医的,医术却不如你?扁鹊说:‘我大哥医术最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看到气色不对就先给病人调理好了,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治不了什么病。二哥能治病于初期,还没待到发大病时就治好了,而大家又以为他只会治小病。我医术最差,我看到人家得病,只能是等着、眼睁睁看着病入膏肓后,我再下虎狼之药,可大家都以为我是妙手回春,是神医。’”“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清醒地判断自己,知人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知’从知道自己开始,然后才能看到其他人,继而知道怎么用人。”

  现代社会处处见合作。孔子曾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现在很多下属接到任务,对领导动不动就拍胸脯,保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人是不能用的。一件工作交给你,要是你知道有点害怕,说明你在乎。”于丹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才是用人的标准。

  五十知天命:不再较劲

  “一个人开始不再较劲,而去把握规律、学会扬长避短、学会变通、学会提升效率,那么,他离知天命就不远了。”于丹说,“知天命,是把握了自我和规律之间的默契。”对此,她用孔子的思想——“勿臆勿必,勿固勿我”作解释。

  “勿臆,即不能拍脑袋就下结论,凭主观想象就决定事情。勿必,指的是方向比目标重要,对于目标不要过于较劲。”于丹认为,人生永远不能放弃选择,但人生可以偶尔选择放弃。“实在坚持不下去,我就放弃了。当一件事坚持的成本远远大于放弃的时候,放弃这件事就意味着其他可能性的开始。”

  于丹认为,“勿固勿我”,就是学会了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继而最后打破自己。“我们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绑架,觉得我要这么做就不好了。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这样做、那样做是不好的。我们不应那么强调必须怎么样,在我看来,有一个方向比有一个较劲的目标更重要。”

  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看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别人。任何人在此刻的言谈举止、是非判断,都是从童年开始所有过往教养、生命经历的总和。“年少时争得面红耳赤,没有体谅别人,因为当时没有经历多少。但随着人生实践,到了六十岁,听别人说什么话都不是太觉得刺耳了。留学归来的CEO和土生土长的企业家,管理方式能一样吗?我们可以不同意,但仍然可以保持理解。这是六十岁人生的标志。”

  到了七十岁,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的标志是双重标准。一个人听随自己的愿望,跟随自己的欲求去走,这是自我内在的;而外在的客观则是不超越规矩,不伤害社会准则,不殃及他人情感。”于丹表示,“我们今天的大众,往往是不要超越规矩,但梦想却没有了;而能够特立独行的,却又经常伤害别人。”

  于丹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低调、柔软,但富于韧性。“在今天急功近利的时代,外在的节奏很紧张,但内心的节奏可以很松弛,如果一个人达不到内外的调节,我们就不会看得见春花秋月。”她勉励佛山的朋友:每一刻当下都是成长,人们需要从容。(本文来源:新快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