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265讲 宪问第十四 第38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何命!”

内容简要:

这一段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子服景伯和孔子的对话,他们两个人在谈论的事情是关于另外两个学生叫公伯寮和子路。

愬:背后说坏话。当时子路在季孙氏那边做官。子路这个人比较耿直,可能会因此得罪公伯寮。公伯寮心胸狭隘,在季孙氏的面前说子路的坏话。

不是所有跟圣人学习的人都是君子。

子路遵循孔子的教导,是要把仁政去推行的这么一个人,季孙氏听了公伯寮的传言之后,就不怎么重用子路了。

子服景伯比较讲正义,气不过跑去跟夫子讲:“夫子你看季孙氏被公伯寮的话给迷惑了,我虽然能力不行,但可以把公伯寮给杀了。” 孔子说:“何必呢?不用这样。”

夫子说:“一个公伯寮你杀他干嘛呢?如果今天老天要让我们的道去实行开来,那么自然会道实行开来,今天如果实行不开来,也是老天的意思。这公伯寮两句谗言,他能够拿命如何呢?”

这里的命指的是天命。《论语》里面“子罕言命与利,与命与仁。”子罕言性与利与命,孔子较少去谈天命之类的话题,并不是指孔子不认可,事实上孔子也好,孟子也好,对于天命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的。

《孟子》里面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孟子要去见鲁平公,然后鲁平公身边就有一个佞臣叫藏苍,藏仓就在鲁平公面前说孟子的坏话,最后鲁平公就没有见孟子,然后孟子的一个学生叫乐正克,乐正克他后来就去跟孟子解释,说,夫子,鲁平公不想见你,是被藏仓小人从中捣鼓了一下。

孟子说,徒弟,你太幼稚了,一个藏仓他能做什么事情呢?我能不能见鲁平公,这都是天意。这就和孔子这里讲,说一个公伯寮他能做什么呢?季孙氏能不能用子路,能不能够行于大道,这都是看天意。

大家可能会有点疑惑孔子、孟子这种态度有点消极,为什么说是天意?其实,这里的天意他就是指人心,谁的心呢?君主的心。

季孙氏也好,鲁平公也好,他们的内心当中有多少的勇气、决心去推行大道,推行仁政,这个直接关系到他们到底能不能够推行的出来。

如果他们内心是很坚决的,很明亮的,那么有再多的小人也靠不近他。反过来如果说季孙氏就是一个听谗言的人。

今天你杀了一个公伯寮,明天会不会有一个公叔寮?后天有个公孟寮?小人是前赴后继的,我们说英雄会前赴后继,小人更加前赴后继。

人趋利的心比趋善的心强多了。

当君主的心还没有上去的时候,你再怎么样子去劝说他,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所谓天命,就是众多人的人心合在一起,就成了天命,就成了天意,天行健自然是不停的向着好的方向去走的。

可运行着的是人心,人性没有到达那个层次,有天意,也没有用。反过来天道运行到这个程度,就算人怎样去阻挠,那是螳臂挡车。

人怎样正确地理解天意呢?天是向善的,人心向善,你就顺从天意,人心向恶,你就违背天意,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顺从天意的人,自然会得到天的庇佑,你做起事情也顺,违逆天意的人,也会有厄运,会有不顺,这都是真真切切的。

当人心拧成一股绳的时候,就坏了,他拧成一股绳也会形成一股恶势力,他会嚣张一段时间,最终是邪不压正。

夫子在这里讲的天意就是告诉我们,你要坚持、坚决的走正道,不要怀疑,也不要放弃,你要相信这样子向阳而生,向道而行。

对于小人没有必要去愤慨,没有必要去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我自行我之正道,恶人自有天收,一切皆有天时,随缘而不攀缘,如此以来,我们就尽力的去做好自己,逆不了天,改不了命,依道而行,向善而行,让善成为一股力量,就能抵抗恶。

我们要离开这种消极的对天命的理解,而变成积极的内心坚定的向善,从而可以看到善恶之间的转化,天命的恒长,走出抱怨走向恒长。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